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我国煤矿深部开采现状及灾害防治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0 20:48

  本文关键词:我国煤矿深部开采现状及灾害防治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深部开采 深部矿井 矿井灾害 复合型灾害 灾害防治


【摘要】:为保障深部矿井的安全生产,对全国采深超过800 m的深部煤矿开采现状及面临的灾害类型进行了调查统计,给出了目前深部矿井的数量及产能分布情况;分析了影响深部矿井灾害的地质力学因素(高地压、高地温、高水压、高瓦斯、低煤岩渗透性)和开采强度因素,并对全国主要深部矿井的灾害属性进行了分类统计。结合近5年来深部矿井发生的灾害事故,得出瓦斯灾害是深部矿井的第一大灾害,复合型灾害是深部矿井的新特征,复合型灾害事故程度比单一型灾害程度更高。最后对目前深部煤矿灾害防治技术及装备进行了评价,针对深部开采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作者单位】: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中国煤炭学会岩石力学与支护专业委员会;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关键词】深部开采 深部矿井 矿井灾害 复合型灾害 灾害防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304116,51574149)
【分类号】:TD823;TD77
【正文快照】: 0引言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资源量占国内化石能源总量的95%。根据第3次全国煤炭资源预测结果,我国埋深2 000 m以内煤炭资源总量约5.57万亿t,其中埋深超过1 000 m的煤炭资源量约为2.86万亿t,占总量的51.34%,煤炭资源分布地域广阔,煤层赋存条件多样,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满潮,彭涛;高应力软岩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变形力学机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5年02期

2 何满潮;谢和平;彭苏萍;姜耀东;;深部开采岩体力学及工程灾害控制研究[J];煤矿支护;2007年03期

3 袁亮;薛俊华;;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01期

4 何满潮;郭平业;;深部岩体热力学效应及温控对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平业;我国深井地温场特征及热害控制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2 张建国;平顶山矿区深井动力灾害灾变机理及防治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鼎;霍丙杰;辛龙泉;;深部开采环境及岩体力学行为研究[J];矿业工程;2009年03期

2 兰永伟;高红梅;陈学华;;钻孔卸压效果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3期

3 罗毅莎;;岩爆分级预测的支持向量机方法[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9年04期

4 肖福坤;刘刚;樊慧强;孟鑫;;东海煤矿深部回采工作面矿压规律[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高军伟;;煤体变形演化特征的CT实验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李志平;邹正盛;罗平平;杜家庆;;井巷支护技术发展与现状[J];矿山机械;2009年08期

7 李化敏;付凯;;煤矿深部开采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对策[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8 王振;尹光志;胡千庭;金洪伟;;高瓦斯煤层冲击地压与突出的诱发转化条件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9 孟庆彬;韩立军;乔卫国;林登阁;吕言新;;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性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年04期

10 胡新付;唐礼忠;汪令辉;;冬瓜山铜矿岩层破坏的地质因素及控制措施[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猛;煤矿深部开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试验研究及其控制技术[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邵太升;黄沙矿上保护层开采卸压释放作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春光;温度—压力耦合作用下深井煤样中吸附气体运移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常西坤;深部开采覆岩形变及地表移动特征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文志杰;无煤柱沿空留巷控制力学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6 江文武;金川二矿区深部矿体开采效应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赵金煜;矿建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8 郭庆勇;急倾斜水平分层开采巷道锚网支护工程研究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9 徐智敏;深部开采底板破坏及高承压突水模式、前兆与防治[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10 王义江;深部热环境围岩及风流传热传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明镜;热力耦合作用下深井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永;复杂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控制理论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3 周凤燕;朝克乌拉矿综放开采顶煤冒放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4 褚召祥;矿井降温系统优选决策与集中式冷水降温技术工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5 孟庆彬;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锚注支护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海涛;深部巷道围岩非连续破裂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7 姚裕春;高水平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机理及支护对策[D];西安科技学院;2002年

8 夏向阳;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锚注支护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9 赵宝友;深部巷道围岩变形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10 王海东;高应力松软煤层回采巷道锚网索支护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吕凡家;祁南井田地温特征及其规律研究[J];安徽地质;2001年01期

2 赵国彦,古德生,李夕兵,李启月;压缩空气对井下热环境的降温效果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年06期

3 周刚,程卫民;改进的模糊灰色关联分析法在热舒适度影响因素评定中的应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年04期

4 郭德勇,韩德馨,王新义;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物理环境及其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5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for the dissipated energy of fault rock burst based on gradient-dependent plasticity[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English Edition);2004年03期

6 高玮;冲击地压时列建模的进化神经网络方法[J];爆炸与冲击;2004年06期

7 何满潮,刘斌,姚磊华,徐能雄,任红艳;地下热水回灌过程中渗透系数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年04期

8 何满潮,乾增珍,徐能雄;混合热源与热泵联动空调技术及其在天津“975”工程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唐春安,费鸿禄,徐小荷;系统科学在岩石破裂失稳研究中的应用(一)[J];东北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10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 analysis of inflow of mine water in Wang’ershan Gold Mine, Shandong[J];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孔海陵;煤层变形与瓦斯运移耦合系统动力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2 刘延保;基于细观力学试验的含瓦斯煤体变形破坏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李晓泉;含瓦斯煤力学特性及煤与瓦斯延期突出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军华;高温深矿井风流热湿交换及配风量的计算[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2 苏昭桂;巷道围岩与风流热交换量的反演算法及其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3 李学武;山东济三煤矿热环境参数分析及通风降温可采深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宏岩;王猛;;深部矿井开采问题与发展前景研究[J];煤炭技术;2008年01期

2 ;深部矿井及中小煤矿防灾研究项目启动[J];中国矿山工程;2012年04期

3 舒孝国;肖福坤;;深部矿井内热源分析[J];煤炭技术;2006年07期

4 余继光;郭文兵;李小双;苏承东;;温度因子对深部开采影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煤炭科技;2007年04期

5 李震;沈小军;程国建;;深部矿井大巷掘进动态收敛时间序列模型预测[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11年02期

6 孟现臣;;深部矿井通风降温技术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08年01期

7 朱刘娟;栗红喜;陈俊杰;;煤矿深部开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煤炭技术;2007年06期

8 宋大钊;王恩元;刘晓斐;马衍昆;许晓阳;张振国;;深部矿井煤体蠕变机制[J];煤矿安全;2009年06期

9 刘建胜;;“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技术措施在深部矿井开采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03期

10 何满潮,谢和平,彭苏萍,姜耀东;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谢和平;彭苏萍;何满潮;;深部煤炭开采诱发的工程灾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A];21世纪中国煤炭工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何满潮;;深部的概念体系及深部工程评价指标[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何满潮;谢和平;彭苏萍;姜耀东;;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李庆江;;“三锚”技术在深部矿井泵房加固中的应用[A];2005年度山东煤炭学会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5 张农;李希勇;郑西贵;薛飞;;深部煤炭资源开采现状与技术挑战[A];全国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C];2013年

6 虎维岳;;深部煤炭资源勘探开发地质保障的关键科学问题[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申会娜;让深部开采不再难[N];中国煤炭报;2014年



本文编号:1069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069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6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