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16:16

  本文关键词: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应急能力评估 指标体系 层次熵分析法 应急能力分级 评估模型


【摘要】:尽管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态势,但是安全生产状况依然严峻。生产过程突发事件的发生是偶然的,但有效的应急救援能够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2014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中,增加的第七十六条以及2015年2月28日颁布实施的安监总局令第74号《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都对我国的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建设及应急救援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建设,已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而在企业应急能力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中,“应急能力评估”是基础中的基础,它不仅能够为企业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和决策手段,而且也能够改变企业普遍存在的“重事后补救,轻事前预防”的观念,这也是贯彻安全生产方针“预防为主”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本文通过论述国内外应急能力评估研究现状,系统分析了目前应急能力评估存在的不足,通过对企业应急能力的内涵和影响因素分析,确定了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从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出发,借鉴PDCA原则、质量管理中的5M1E分析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构建了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共包括三层指标,其中一级指标3个(事前监测准备能力、事中应急响应能力、事后恢复总结能力),二级指标10个(人、预案、应急物资、环境、测量和评估,信息传递能力、指挥决策能力、应急救援能力,总结分析能力、善后处理能力),三级指标33个。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指标权重的各种方法,选择层次熵分析法对应急能力评估指标进行量化,并采用MATLAB软件编程,辅助计算各指标权重。通过确定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分级标准,以及运用模糊集值统计法、线性加权法等构建应急能力评估模型。把该模型应用到北京某钢铁企业的应急能力评估中,研究发现,该钢铁企业应急能力最后得分为88.04分,应急能力等级为Ⅰ级,属于安全级别。其中该企业的救护系统、应急能力氛围、预案修订、管理层、处置设施这五个三级指标处于警告级别,针对该企业的应急能力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该模型对类似企业的应急能力建设和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应急能力评估 指标体系 层次熵分析法 应急能力分级 评估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54;X922.28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研究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3
  • 1.2.1 国内应急能力评估研究现状9-11
  • 1.2.2 国外应急能力评估研究现状11-12
  • 1.2.3 国内外应急能力评估研究现状小结12-13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13-16
  • 1.3.1 研究内容13-14
  • 1.3.2 论文框架14-16
  • 2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评估概述16-20
  • 2.1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16-18
  • 2.2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评估18-20
  • 3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20-23
  • 3.1 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20-21
  • 3.2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21-23
  • 4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评估指标权重确定23-33
  • 4.1 层次熵分析法23
  • 4.2 AHP法确定指标权重23-31
  • 4.3 熵权法修正指标权重31-33
  • 5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评估模型构建33-36
  • 5.1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分级33-34
  • 5.2 确定应急能力值的模糊集值统计法34-36
  • 6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评估应用——以北京某钢铁企业为例36-50
  • 6.1 某钢铁企业概况36
  • 6.2 应急能力评估36-47
  • 6.3 评估结果与建议47-50
  • 6.3.1 评估结果分析47-49
  • 6.3.2 改进建议49-50
  • 7 结论与展望50-52
  • 7.1 结论50
  • 7.2 展望50-52
  • 致谢52-53
  • 参考文献53-57
  • 附录57-68
  • 附录A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供评估参考)57-60
  • 附录B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评估调查表(一)60-63
  • 附录C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评估调查表(二)63-65
  • 附录D 计算及修正评估指标权重的MATLAB程序65-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铁永波;唐川;周春花;;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中的应用[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年04期

2 李毅中;;我国安全生产现状发展趋势和对策措施(摘登)[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07年05期

3 闪淳昌;关于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思考[J];劳动保护;2004年03期

4 牛冲槐,任朝江,白建新;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政府应急能力的测定[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张永领;;基于Delphi法和最小判别的应急能力逐级评价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6 刘艳,康仲远,赵汉章,吴是静,金磊,王廷韫;我国城市减灾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9年02期

7 杨青;田依林;宋英华;;基于过程管理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1074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074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0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