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相邻及孤岛工作面防水隔离煤柱留设理论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1 20:44

  本文关键词:相邻及孤岛工作面防水隔离煤柱留设理论基础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防水隔离煤柱 留设程式 极限平衡理论 强度准则


【摘要】:防水隔离煤柱的合理留设是采空区积水防治的关键技术,与煤层赋存条件、煤及上覆岩层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工作面布置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实验研究、理论建模及现场验证等手段,针对防水隔离煤柱的合理留设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基于采场应力重分布理论和极限平衡理论,考虑了煤体破坏形式,将防水隔离煤柱分为极限平衡区—弹性核区—水压破坏区,为进一步分析和确定防水隔离煤柱整体宽度构建了合理的框架;应用极限平衡理论和抛物线型强度准则,采用分离变量法,确定了极限平衡区宽度;考虑矿压、水压作用,选用统一强度理论,采用半逆解法,确定了弹性核区宽度;考虑水的浸润软化作用,确定了水压破坏区宽度;通过力学建模量化分析了采空区宽度、煤层埋深、地应力、水压等赋存地质因素以及煤柱高度、煤岩体拉压强度、浸水弱化性、煤体孔隙变形能力等结构强度因素与防水隔离煤柱宽度关系;为方便实际工程应用,编写了防水隔离煤柱留设程式,讨论分析了留设参数的选取原则和计算方法,为现场实际煤柱留设工作做出了有益的指导;为获取防水隔离煤柱力学模型参数,进行了抗压强度点荷载实验及抗拉强度、地应力水压致裂试验,为模型参数分析及实际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将本文研究成果应用于董家河矿防水隔离煤柱留设工作,计算得到极限平衡区宽度为2.83m,与该矿钻探队超声无损探测结果相近;面间防水隔离煤柱整体宽度为30m,与前期预留防水隔离煤柱整体宽度相符。本文基于以上研究工作,初步建立了防水隔离煤柱留设体系,为解决类似工程问题提供了借鉴性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丰富和深化该类问题的研究体系铺设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防水隔离煤柱 留设程式 极限平衡理论 强度准则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745;TD822.3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1 绪论7-13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7-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2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8-10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10-12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2-13
  • 2 防水隔离煤柱合理宽度理论模型分析13-32
  • 2.1 煤柱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13-16
  • 2.2 力学模型的建立16-18
  • 2.3 力学模型的求解18-30
  • 2.3.1 强度准则分析18-22
  • 2.3.2 极限平衡区宽度确定22-25
  • 2.3.3 弹性核区宽度确定25-30
  • 2.3.4 水压破坏区宽度确定30
  • 2.4 防水隔离煤柱合理宽度确定30-31
  • 2.5 小结31-32
  • 3 煤柱设计程式分析32-39
  • 3.1 煤柱设计步骤32
  • 3.2 煤柱优化设计程式32-38
  • 3.2.1 防水煤柱设计相关参数获取32-35
  • 3.2.2 极限平衡区宽度确定35
  • 3.2.3 弹性核区宽度确定35-36
  • 3.2.4 水压破坏区宽度确定36
  • 3.2.5 确定面间煤柱宽度36
  • 3.2.6 孤岛煤柱宽度确定36-38
  • 3.3 小结38-39
  • 4 模型力学参数实验39-57
  • 4.1 点荷载实验及煤岩抗压强度的确定39-44
  • 4.1.1 点荷载实验原理39-41
  • 4.1.2 煤岩抗压强度的确定41-44
  • 4.2 水压致裂实验及煤岩抗拉强度、地应力的测试44-56
  • 4.2.1 水压致裂理论模型44-52
  • 4.2.2 抗拉强度及地应力测试52-56
  • 4.3 小结56-57
  • 5 董家河矿防水隔离煤柱留设应用57-65
  • 5.1 参数获取57-58
  • 5.2 极限平衡区宽度确定58-60
  • 5.3 弹性核区宽度确定60-62
  • 5.4 水压破坏区宽度确定62-63
  • 5.5 董家河矿面间煤柱宽度确定63
  • 5.6 董家河矿孤岛煤柱宽度确定63
  • 5.7 小结63-65
  • 6 结论65-67
  • 6.1 结论65-66
  • 6.2 展望66-67
  • 致谢67-68
  • 参考文献68-72
  • 附录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继树,吴永生;保护煤柱留设的变形预计法[J];煤矿开采;2001年02期

2 曹思文;尚衍峰;张民;;杨村井田3煤第四系安全煤柱留设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10期

3 王成民;赵学旺;尚衍峰;;杨村井田3煤第四系安全煤柱留设研究[J];煤矿现代化;2009年05期

4 王社荣;李永喻;;象山矿井“三下”开采的煤柱留设[J];陕西煤炭;2010年01期

5 叶铭银,陆鹏举,张五兵;薄煤柱留设的试验研究[J];煤矿开采;2001年04期

6 蒋泽泉;孟庆超;王宏科;;陕西神南矿区煤炭开采保水煤柱留设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1年02期

7 王丽霞;;浅谈七台河市福瑞祥煤炭公司九井煤柱留设[J];科技风;2012年21期

8 袁焕章;隐伏煤层露头煤柱留设的研究与预计[J];中国煤田地质;1996年03期

9 许光泉,魏加华,李禄荣,孙兴平,刘永庆;潘—矿13-1煤层防水煤柱留设影响因素分析及重新留设意义[J];安徽地质;1998年02期

10 王清悦;保护煤柱留设方法的探讨与实践[J];山东煤炭科技;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钦;周广华;周玉华;;八里铺断层煤柱留设合理性研究[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2 张玉军;胡炳南;侯善军;宋业杰;;袁店二井82采区F高长营断层防水煤柱留设与评价[A];全国“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陈昌旺;;保安煤柱留设方法[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4 张玉庆;刘明河;董加江;;断层带上村庄保护煤柱留设与开采影响[A];第七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夏欢阁;;厚松散冲积层下防水煤柱留设方法的初步研究[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6 易四海;滕永海;;深部井筒缩小保护煤柱留设的对策研究[A];2011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范新民;米东升;;窄煤柱留设的矿压机理分析及工程应用[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洪安娜;姜冬冬;阮光萍;;FLAC在矿界煤柱留设中的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9 陈士海;张现坤;戚桂峰;;煤矿深部采面区段煤柱留设及支护参数确定[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陈士海;张现坤;戚桂峰;;煤矿深部采面区段煤柱留设及支护参数确定[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杰;基于ArcEngine建筑物保护煤柱留设自动化及三维可视化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2 师维刚;相邻及孤岛工作面防水隔离煤柱留设理论基础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耀;大断层附近煤层开采的防水煤柱留设离散元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杨丽娟;宁夏羊场湾井田烧变岩特征及防水煤柱留设[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5 孟凡明;基于Java的建(构)筑物保护煤柱留设的计算机可视化系统建立[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6 朱世奇;桃园煤矿F_2断层防水煤柱留设的三维数值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236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1236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5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