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粉尘爆炸多米诺效应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粉尘爆炸多米诺效应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粉尘爆炸 事件树 升级概率 多米诺效应 贝叶斯网络
【摘要】:粉尘爆炸机理的复杂性及引起粉尘爆炸因素的多样性使得粉尘爆炸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课题,目前研究成果集中在不同种类粉尘的爆炸特性、粉尘爆炸机理、预防和减轻粉尘爆炸的安全措施及粉尘爆炸定量风险分析等方面,但在建立粉尘爆炸相关模型及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剖析粉尘爆炸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多米诺效应原理建立了粉尘爆炸多米诺效应计算模型,该模型在计算出初始粉尘爆炸事故的条件概率后,利用贝叶斯网络灵活的特性和自动推理引擎,可以计算出潜在多米诺效应传播的途径。通过实例应用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可以得出发生粉尘爆炸多米诺效应的概率变化情况及粉尘爆炸事故最可能发生的传播途径,为粉尘爆炸事故的预防控制及风险评价提供了方向。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粉尘爆炸 事件树 升级概率 多米诺效应 贝叶斯网络
【分类号】:X928.7
【正文快照】: 近年来,国内粉尘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呈高发态势,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4年昆山“8.2”特别重大粉尘爆炸事故共造成146人死亡,11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51亿元。2014年4月16日,江苏省如皋市双马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硬脂酸粉尘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9人受伤。2015年1月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宝祥;粉尘爆炸种种[J];劳动保护;2002年07期
2 王跃进;谨防粉尘爆炸[J];山东消防;2002年08期
3 薛福连;粉尘爆炸及其防护[J];安全;2003年03期
4 薛福连;粉尘爆炸及其防护[J];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02期
5 潘成刚;粮食粉尘爆炸及预防对策[J];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4年06期
6 张超光,蒋军成,郑志琴;粉尘爆炸事故模式及其预防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7 段颖;;粉尘爆炸的成因及避免灾害发生的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0期
8 ;粉尘爆炸原因[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8期
9 毛星;;粉尘爆炸危险阈值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年02期
10 费学威;冯印辉;;工业粉尘爆炸的危害及预防措施[J];现代职业安全;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晶禹;高存文;;密闭容器中粉尘爆炸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A];全国第二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盛;;生产过程中粉尘爆炸危险性分析与评价[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3 孙贵磊;;可燃性粉尘爆炸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金辉;孔令华;王建军;林玉和;;温州“8·5”粉尘爆炸案调查与思考[A];消防科技创新与社会安全发展[C];2014年
5 齐志高;李堑;刘锦瑜;;粮食粉尘防爆的进展和再认识[A];中国粮油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上册)[C];2004年
6 齐志高;;粮食粉尘爆炸事故分析与安全评估方法[A];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机电安全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邵卫卫;工商贸企业粉尘爆炸事故频发[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1年
2 班玮;德国如何防范粉尘爆炸[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范传贵;法令重重 粉尘爆炸事故为何依旧频发[N];法制日报;2014年
4 余明辉;粉尘爆炸事故为何一再发生[N];福建日报;2014年
5 辛京;粉尘爆炸惨剧为何一而再发生[N];济南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王云峰;粉尘爆炸事故频发病根在哪儿?[N];辽宁日报;2014年
7 陈楚 本报记者 苏利川;昆山粉尘爆炸案:炸开汽车上下游供应体系黑幕[N];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是否存粉尘爆炸危险 全国工贸企业过筛子[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条文释义[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4年
10 南方日报记者 李秀婷;粉尘爆炸不是闹着玩[N];南方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健;粮食粉尘爆炸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东北大学;2010年
2 张小良;医药行业C_8H_8KNO_5(克拉维酸钾)混合粉尘在输运管道内爆炸特性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3 魏吴晋;铝纳米粉尘爆炸及其抑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超峰;激波卷扬粉尘爆炸试验研究[D];中北大学;2008年
2 李延鸿;管道式可燃气体—粉尘爆炸试验装置设计[D];中北大学;2006年
3 付文文;黑索今的粉尘爆炸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4 黄丽媛;石松子粉粉尘爆炸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5 郑大高;密闭空间粉尘爆炸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泄放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6 张倩;粉尘爆炸防护专家系统[D];东北大学;2011年
7 田甜;密闭空间镁铝粉尘爆炸特性的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苗楠;粉尘爆炸性参数测试实验平台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9 张超光;粉尘燃爆危险性评估及MIT测试装置的研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10 刘志敏;镁铝混合粉尘爆炸特性研究[D];中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33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133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