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矿井排风源热能利用技术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24 00:01

  本文关键词:矿井排风源热能利用技术及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矿井扩散塔 喷淋换热 热质传递 数值仿真 效率


【摘要】:对于井工开采的煤矿,一般采用抽出式通风,地面空气从进风井进入井下,由排风井排出到大气,不断循环。由于地热的作用,进入矿井下的风流被加热。矿井排风中蕴含着大量的低温地热能,并且一年四季基本保持恒定,这部分低温热能有可观的利用价值。通过与水源热泵技术相结合,可以提取矿井排风中的潜在低温热能。当装置用于冬季采暖时可以取代目前煤矿企业传统的燃煤锅炉供热,节约煤矿企业大量自耗煤,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具有环保效益。当装置用于夏季制冷时,由于矿井排风在夏季比环境温度低,从而可以提高制冷系统的能效比,节能效益高于普通的中央空调加冷却塔系统。同时喷淋装置使矿井排风流得到净化,减少了粉尘污染,有利于减少环境粉尘及噪音污染。 本文首先采用类比喷水室热工计算方法对装置进行了热工计算,根据算例进行了节能潜力分析,,然后对扩散塔内喷淋装置内下喷液滴进行受力分析,得出了液滴可能经历的四种运动状态并计算了各状态下液滴的最大下降高度,同时讨论了液滴破碎,悬浮等现象,计算结果为设计不同风速(3-12m/s)、液滴粒径(4mm)及液滴初速度(4-20m/s)下的喷淋设施提供了依据;采用FLUENT软件,使用不同湍流模型及网格步长对扩散塔进行数值仿真,确定了合理的湍流模型及相应空腔体积下扩散塔的独立网格步长。使用MATLAB软件,对矿井喷淋换热器进行数学建模,使用四阶龙格库塔方法对模型进行计算,讨论了装置参数,工质初始参数对装置内部换热结构及液滴末温的影响,并利用计算结果对装置进行了 分析,计算了装置的 效率并讨论了各参数对 损的影响,结果表明:装置内部换热以潜热为主,且主要集中在装置下部;对装置换热效果的影响,以计算高度、粒径、风速、水汽比和液滴初速度的次序,依次下降。迎面风速对装置换热效果有较大影响,应严格控制;随着液滴初温、空气初速度、室外温度减小以及液滴粒径、空气初温增大,系统 损增大;装置 效率为72.1%。最后,针对下喷式装置存在的不足,首次提出了上喷式矿井排风热回收装置,对上喷液滴进行了受力和运动分析,计算了液滴上升的最大高度,计算结果表明:当液滴速度小于两倍风速时,液滴最大上升高度主要由液滴初速度决定,风速次之,液滴粒径影响很小。当液滴初速度大于三倍风速时,液滴最大上升高度由粒径、液滴初速度、风速共同决定;对比下喷式装置,分析了上喷式装置节水、阻力、换热及能耗情况,结果表明:上喷式装置节水、粒径选择范围大、低阻、热效率高、能耗小。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D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姗;幸福堂;;气-液分离器中液滴碰壁反弹系数的研究[J];矿业工程;2013年06期

2 裘祖荣,张国雄,王春海,李醒飞;液滴分析技术的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3 陆军军;陈雪莉;曹显奎;刘海峰;于遵宏;;液滴撞击平板的铺展特征[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7年06期

4 贺丽萍;夏振炎;姜楠;;低流量微管末端液滴形成及破碎的数值模拟[J];化工学报;2011年06期

5 李栋;陈振乾;;超声波瞬间雾化结霜初始阶段液滴的可视化[J];化工学报;2013年11期

6 巢守柏;范正;;振动筛板槽中液滴破碎凝聚动力学[J];化工冶金;1986年02期

7 巢守柏,范正;振动筛板槽中液滴分散动力学的研究(Ⅰ)实验研究及理论分析[J];化工学报;1988年06期

8 江铭伯;对液滴表面张力的探讨[J];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9 王浩然,安震涛,杨传芳,刘会洲;喷雾液滴与不混溶液的混合[J];化工冶金;1999年04期

10 邱龙会,魏芸,傅依备,师韬,唐永建,郑永铭,王励生;液滴法制备空心玻璃微球中初始液滴的定量形成[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丽萍;夏振炎;;低流量微管末端液滴形成及破碎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熊燃华;许明;李耀发;杨基明;罗喜胜;于勇波;赵铁柱;;液-液两相介质中液滴在冲击作用下演变模式[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左子文;王军锋;霍元平;谢立宇;胡维维;;气流中荷电液滴演化的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刘华敏;刘赵淼;;液滴形成与下落过程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郑哲敏;;液滴与液面碰撞时发生环形穿入的条件[A];郑哲敏文集[C];2004年

6 刘伟民;毕勤成;张林华;孟凡湃;薛梅;;液滴低压闪蒸形态和温度变化的研究[A];山东省暖通空调制冷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吕存景;;微尺度下的液滴黏附力学[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8 陈雪;朱志强;刘秋生;;固体表面液滴热毛细迁移的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郭加宏;胡雷;戴世强;;液滴冲击固体表面液膜的实验和数值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魏明锐;赵卫东;孔亮;沃敖波;;液滴修正零维蒸发模型的推导与分析[A];2007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小龙;新法可让液滴按需形成任意形状[N];科技日报;2014年

2 孙文德;液滴透镜[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1年

3 高月娟;高科技泡泡进入人体治肿瘤[N];北京科技报;2006年

4 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草坪技术经理 石仁才;喷嘴的选择影响农药利用效率[N];中国花卉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栋;液滴碰撞及其融合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2 马玉龙;液滴辐射器辐射与蒸发特性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古淑青;微流控液滴单细胞分析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马理强;介观尺度液滴动力学特性的光滑粒子动力学模拟[D];中北大学;2013年

5 李西营;液滴撞击固体壁面的实验及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彬剑;T型微通道内液滴及气泡生成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王宏;梯度表面能材料上液滴运动及滴状凝结换热[D];重庆大学;2008年

8 宋晴;基于液滴分析技术和液滴指纹图的液体识别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陈海秀;光谱液滴分析系统的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冯锋;基于连续可更新动态液滴光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D];湖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艳艳;液滴撞击倾斜壁面动力学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燕;液滴撞击加热固体平壁变形过程的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费鸣杰;便携式液滴分析仪的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熊燃华;液-液两相介质中液滴在瞬时来流作用的演变过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李磊;单液滴燃烧的压力效应与热环境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邢淑敏;均质表面上液滴聚合的可视化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7 刘华敏;粘性液滴的形成与沉积扩散的数值模拟[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8 王淑春;液滴碰壁和对流条件下蒸发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刘明嘉;喷雾液滴撞壁模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10 王辉;液滴碰撞壁面振荡的特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20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220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a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