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低浓度瓦斯微生物氧化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煤矿低浓度瓦斯微生物氧化技术研究
【摘要】:煤层抽采及回风井排放的低浓度瓦斯大多不经处理直接排空或燃烧,针对这一现象所造成的瓦斯资源浪费、生态碳循环结构破坏和温室效应加剧等问题,分析了我国煤矿低浓度瓦斯的排污治理与资源利用技术,提出并验证了利用甲烷氧化菌来降解煤矿低浓度瓦斯的煤矿低浓度瓦斯治理技术,以期提高煤矿瓦斯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
【作者单位】: 河南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4094)
【分类号】:TD712
【正文快照】: 目前,我国利用煤矿低浓度瓦斯的技术主要有低浓度煤矿瓦斯安全输送技术、浓缩提纯技术、燃烧及氧化发电技术。煤矿低浓度瓦斯的安全输送技术是工业利用的首要条件,目前比较成熟的运输技术有胜动集团研发的“细水雾低浓度瓦斯安全输送技术”和由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琳;;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的改进[J];煤矿机电;2008年01期
2 何爱萍;;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在靖煤集团的应用[J];煤矿机电;2009年02期
3 徐锋;朱丽华;吴强;;低浓度瓦斯安全输送新技术[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6期
4 ;低浓度瓦斯安全输送和利用标准颁布[J];节能与环保;2010年02期
5 永场;;胜利油田超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取得突破[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0年05期
6 ;国家能源局鉴定认同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J];煤炭学报;2010年06期
7 ;超低浓度瓦斯利用获重大突破[J];能源工程;2010年03期
8 龙伍见;;我国煤矿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4期
9 杜卫新;王立亚;;低浓度瓦斯过焓燃烧试验装置开发[J];煤矿机械;2010年10期
10 杨俊辉;陈哲;;低浓度瓦斯发电气体预处理技术研究[J];煤炭工程;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延松;李润之;茅晓辉;;低浓度瓦斯安全输送系统装备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志宏;刘斌;李传涛;;贵州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常见故障处理方法的分析与探讨[A];煤矿综合自动化与机电技术[C];2012年
3 徐婷婷;;液态水对低浓度瓦斯气发电效果的影响[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金学玉;;煤矿低浓度瓦斯安全输送及利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吴长锋;首座低浓度瓦斯电站发电[N];科技日报;2006年
2 记者 杨永芹;我市首台低浓度瓦斯发电机组投运[N];重庆日报;2013年
3 实习记者 陈治国;低浓度瓦斯发电风头渐劲[N];中国电力报;2005年
4 孙浩;重庆建首个低浓度瓦斯节能发电厂[N];经理日报;2007年
5 杨庆飞;芦岭矿筹建低浓度瓦斯电厂[N];经理日报;2007年
6 记者 刘玉珊邋通讯员 唐晓民;平煤四矿低浓度瓦斯发电走出新路[N];平顶山日报;2007年
7 任媛;胜动自主研发低浓度瓦斯发电新技术[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8 记者 张劲光;彬长集团利用低浓度瓦斯发电变废为宝[N];咸阳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李宏乾;超低浓度瓦斯利用难题攻克[N];中国化工报;2010年
10 记者 孙洪滨;胜利油田低浓度瓦斯技术助力“零”排放[N];东营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鹏飞;煤矿乏风低浓度瓦斯热逆流氧化理论及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丽丽;低浓度瓦斯着火温度与火焰传播特性的实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刘欣华;低浓度瓦斯燃烧的化学动力学及稳定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刘成;煤矿高低浓度瓦斯安全监控系统[D];山东大学;2011年
4 潘弘;低浓度瓦斯发电安全输气系统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海洋;黄陵矿业集团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6 徐涛涛;低浓度瓦斯水合物生成动力学及促进剂实验研究[D];黑龙江科技学院;2011年
7 庞敏敏;低浓度瓦斯发电安全输气系统的智能控制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8 张自强;基于ARM的低浓度瓦斯发电供气控制系统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96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296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