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洛湾矿22210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氧浓度分布规律及工程运用
发布时间:2017-12-19 13:20
本文关键词:霍洛湾矿22210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氧浓度分布规律及工程运用 出处:《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采空区 氧浓度场 自燃“三带” 非间隔式注氮
【摘要】:本文针对霍洛湾22210综放面采空区的实际情况,利用数值模拟及束管监测的数据,研究了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变化情况。根据流体力学及多孔介质的方法,运用Fluent建立采空区氧浓度场分布的二维模型,对比分析数值模拟与实际测量之间的自燃“三带”的分布范围。实际测量的自燃“三带”条件复杂,在模拟结果中所设置的一些参数都比较理想化,虽然与实测的结果有一定的偏差,但是大体来说,其所划分的“三带”范围及变化大体相同,因此可以得出,运用数值模拟划分采空区自燃“三带”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以作为本文接下来的研究作为参考。根据应用氧浓度场划分的自燃“三带”,研究了在改变供风量、下隅角堵漏、上、下隅角密封堵漏、上、下隅角密封堵漏及改变供风量、非间隔式注氮的情况下采空区自燃“三带”范围的变化,,结果表明: (1)调整工作面供风量,入风风速由2.11m/s变为1.6m/s,散热带为5-43m,缩短了7-19m,自燃带最大宽为160m,缩短了15m,窒息带的区域在距工作面195m以后。 (2)在工作面下隅角堵漏后,漏风量明显减少,其中的绝大部分漏风是由封闭墙外侧的松散煤体流入采空区内的,经过上隅角处而进入到回风巷,自燃“三带”均向工作面的方向推移了一段距离,即散热带缩短了约16m,自燃带缩减了10m左右,窒息带为距工作面200m之后的范围。 (3)工作面上、下隅角密封堵漏及改变供风量后,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范围明显减小,散热带缩小了大约21m,自燃带最大缩小了35m,窒息带为距工作面175m之后的范围内。 (4)非间隔式注氮量为3360m3/h,在不改变注氮量的情况下,注氮位置选择在距工作面30、40、50、60m,结果表明:当D=50m时,采空区“三带”范围最小,自燃带最宽为65m,安全回采速度为2.7m/d,小于工作面的推进速度,达到了安全生产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自燃的危险。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D752.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辛亥;席光;徐精彩;周金生;张健;;基于流场模拟的综放面自燃危险区域划分及预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李宗翔,许端平,刘立群;采空区自然发火“三带”划分的数值模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3 邓军,徐精彩,陈晓坤;煤自燃机理及预测理论研究进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秦书玉,孙平;矿井通风系统的模糊贴近度优化评价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刘剑;陈文胜;齐庆杰;;基于活化能指标的煤的自然发火期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朱红青;刘星魁;;采空区非间隔性注氮防火效果及施工参数[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7 程卫民;孙路路;张孝强;;基于氧气浓度分布规律的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特征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5期
8 邓军;张群;金永飞;郑学召;;JSG-8型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应用关键技术[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3期
本文编号:1308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308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