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致裂增大煤层透气性技术应用
本文关键词:顶板致裂增大煤层透气性技术应用 出处:《煤矿安全》2016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水力压裂 顶板致裂 瓦斯抽放 注浆封孔 瓦斯抽采浓度 瞬变电磁仪
【摘要】:为解决新安煤矿瓦斯治理难题,提高瓦斯治理水平、增强防突效果,结合矿井煤体特性及煤层赋存特征,在14230工作面顶板1、2号钻场分别施工压裂钻孔,注入高压流体进行压裂以达到对煤体卸压增透的目的。并使用瞬变电磁仪对压裂的影响范围进行了考察。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有效提高抽采钻孔的瓦斯浓度及流量,大幅提高瓦斯抽采效果,有效地降低施工区域的突出危险性。通过现场试验形成了一套适合新安煤矿瓦斯地质条件的卸压增透工艺技术。
【作者单位】: 河南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学院;郑州煤炭高级技工学校;
【基金】:河南工程学院博士基金资助项目(D20150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4082)
【分类号】:TD712.6
【正文快照】: 水力压裂工艺主要于本煤层钻孔以及底板岩巷中进行,压裂对象多为煤层。对坚硬煤层,一般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对于受地质构造破坏较严重松软破碎媒体,即所谓的“软煤”效果甚微[1-4]。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明确目标煤层对该技术措施的适用性[5-6]。如果不因地制宜根据目标煤层的实际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实,李创社,张彦鹏,张鹏飞,宋建平;工程勘探瞬变电磁仪关键技术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年01期
2 谭国贞;付志红;周雒维;罗强;;瞬变电磁发射机控制系统设计[J];电测与仪表;2006年03期
3 张根良;;瞬变电磁技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J];河北煤炭;2007年04期
4 孙吉益;;瞬变电磁技术在邢台矿井下应用效果[J];河北煤炭;2008年02期
5 高级;崔若飞;刘伍;;矿井瞬变电磁数据处理解释及显示技术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8年07期
6 赵立松;;瞬变电磁技术在含水地质体探测中的应用[J];河北煤炭;2011年04期
7 姚小帅;申青春;杨培;郝会安;伊晓子;;瞬变电磁技术在井下水文孔选址中的应用[J];中州煤炭;2012年06期
8 顾义东;;矿用瞬变电磁仪[J];工矿自动化;2013年09期
9 张建平,鲁建国,李庆武,樊贵卿;瞬变电磁响应的计算[J];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10 郭培鹏;;瞬变电磁技术在新庄孜煤矿突水判别中的应用[J];煤炭与化工;2013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志鹏;李貅;;瞬变电磁脉冲压缩技术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貅;戚志鹏;刘银爱;汝亮;吴琼;马炳镇;;航空瞬变电磁合成孔径快速成像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郭文波;李貅;薛国强;刘银爱;;瞬变电磁相关合成技术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史渊;肖恒训;;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在煤矿水患探测中的应用[A];创新推动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建设和安全健康发展——2010年湘赣皖闽苏等多省(市)煤炭学会学术交流暨湖南省煤炭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苏茂鑫;李术才;李貅;张庆松;薛翊国;邱道宏;;瞬变电磁三维成像技术在地质预报中的应用[A];全国地下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与灾害治理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Ⅰ)[C];2009年
6 陈卫营;薛国强;李海;周楠楠;闫述;李梅芳;;电性源瞬变电磁近场区响应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杜木民;李玉宝;;井下瞬变电磁探水技术初探[A];河北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李玉宝;;瞬变电磁技术在煤矿井下的初步应用[A];陕晋冀煤炭学会地质测量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韩自豪;魏文博;;华北煤田瞬变电磁勘探异常特征研究[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10 张书凡;张宁;刘鸿福;;基于小波分析的瞬变电磁信号消噪[A];勘探地球物理2007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洪涛邋牛秋福;瞬变电磁技术破解矿井透水难题[N];中国企业报;2007年
2 张宏新邋李志勇;白庄矿瞬变电磁勘探填补国内空白[N];经理日报;2007年
3 梁文君邋 王洪涛 牛秋福;瞬变电磁技术破解煤矿井下防探水难题[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总局物探院完成三个瞬变电磁勘探项目[N];中煤地质报;2010年
5 文物;保水采煤,,鱼与熊掌兼得[N];中国煤炭报;2010年
6 张素琴;瞬变电磁仪助山西212队竞争市场项目[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曙东;直升机瞬变电磁系统响应计算与地回线标定[D];吉林大学;2012年
2 戚志鹏;瞬变电磁三维合成孔径延拓成像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谭代明;隧道超前探水全空间瞬变电磁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姜志海;巷道掘进工作面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机理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5 胡雄武;巷道前方含水体的瞬变电磁响应及探测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6 邓晓红;定回线源瞬变电磁三维异常特征反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关珊珊;基于GPU的三维有限差分直升机瞬变电磁响应并行计算[D];吉林大学;2012年
8 刘云;起伏地形大地电磁、时间域瞬变电磁二维数值模拟及直接反演法[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发;半航空时间域瞬变电磁接收系统设计[D];吉林大学;2016年
2 梁建刚;瞬变电磁勘察煤田采空区的可行性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3 刘向红;本安型瞬变电磁仪及其探测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4 张迅;分布式瞬变电磁接收机的研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汝亮;瞬变电磁多用途处理解释系统研制[D];长安大学;2010年
6 李斌;瞬变电磁软件设计与开发实现[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7 梁盛军;瞬变电磁探测技术在煤矿井下应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07年
8 彭学文;双层钢管瞬变电磁检测技术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9 李楠楠;瞬变电磁测井井下系统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10 周嗣辉;煤矿典型致灾水源瞬变电磁三分量响应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13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313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