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煤氧化自燃的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本文关键词:影响煤氧化自燃的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出处:《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表面活性微观结构与氧化自燃能力的影响关系,揭示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微观自燃机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实验分析手段,对褐煤、长焰煤、不粘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瘦煤和无烟煤等9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进行XRD,比表面积和微观结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煤样变质程度升高,煤微观结构中的芳香层片尺寸变大,芳香层片的延展度和堆砌度则不断增强;煤的孔隙结构随变质程度的升高不断缩小,比表面积不断增大,煤的孔隙结构和表面积差异是引起不同变质程度煤氧化过程吸氧量不相同的主要原因,阐明了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微观结构的异同是影响煤低温氧化能力的主要因素。
【作者单位】: 教育部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04187)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4JM7276) 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专项计划(15JK1479)
【分类号】:TD752.2
【正文快照】: 0引言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其分子表面活性基团种类和数量不同。煤变质程度决定煤的氧化反应活泼性。变质程度越低的煤,因与煤分子中芳香环相连的活性基团较多,越容易发生氧化自燃。煤的自燃倾向性不仅与煤中的活性基团数量有关,还与煤的孔隙,活性团结构和种类等微观结构有关[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彩萍;邓军;;煤氧化自燃的研究进展[J];网友世界;2012年17期
2 羿其德;龙固煤矿煤炭低温氧化自燃指标气体试验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4年06期
3 姚宗义,钟娇容,黄晶晶;植物油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氧化自燃关系的探讨[J];消防科技;1987年01期
4 姚宗义,黄晶晶,钟娇容,莫之光;植物油氧化自燃规律的研究[J];华南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5 袁君权;;煤的氧化自燃与煤场管理[J];冶金动力;1989年02期
6 周健;邓存宝;魏徐忠;;同安煤矿4101综放工作面煤氧化自燃的标志性气体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4年08期
7 裴晓东,张人伟,李莉,王亮;程序升温条件下不同煤种的氧化自燃特性试验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05年04期
8 李莉;张人伟;裴晓东;王亮;;不同煤种的氧化自燃指标气体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5期
9 石振东;赵杉林;李萍;翟玉春;李东胜;宋毅;;元素硫高温腐蚀产物氧化自燃性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许波波;张人伟;杜高举;闫明仁;;煤层氧化自燃指标气体分析[J];煤矿安全;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艾幼孙;;关于预防高温硫化矿床矿石氧化自燃的措施[A];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创新——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妮;煤氧化自燃微观特征及其宏观表征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2 邓存宝;煤的自燃机理及自燃危险性指数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3 单亚飞;煤中低分子化合物的氧化自燃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4 王金力;神东矿区开采煤层自燃及预防基础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5 刘仲田;煤对氧分子的吸附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雪峰;煤氧化自燃过程的红外光谱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2 王凯;陕北侏罗纪煤氧化自燃特性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3 张秀慧;不同煤种氧化自燃热重特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4 李士戎;二氧化碳抑制煤炭氧化自燃性能的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5 王丽敏;煤氧化自燃过程吸附氧气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6 林立峰;采空区遗煤氧化自燃规律的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18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318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