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近距离突出煤层群联合防突管控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6 15:26

  本文关键词:近距离突出煤层群联合防突管控体系研究 出处:《矿业安全与环保》2016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近距离 突出煤层群 煤与瓦斯突出 联合防突 管控体系


【摘要】: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开采突出危险性大,且易误穿煤层引发煤与瓦斯突出等事故。通过建立近距离突出煤层群联合防突管控体系,应用区域突出危险性分区分级预判、区域措施智能化设计、措施效果联合检验、联合区域验证、工作面突出危险性持续分析与管理等技术,解决了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开采不同阶段防突需求面临的难题,实现近距离突出煤层群联合防突的有效控制,为试验矿井乌兰煤矿近距离突出煤层群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了保障。
【作者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053408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2CB724206)
【分类号】:TD713.3
【正文快照】: 2.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7;3.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400037)我国瓦斯灾害严重的矿井多数是煤层群赋存的矿井,随着开拓深度的增加,近距离突出煤层群赋存的矿区也在逐渐增加,分布也越来越广。近距离突出煤层群矿井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武,姜文忠,牛德文,张新生,李先章;阳城、沁水矿区煤层气开发前景探讨[J];煤矿安全;2002年05期

2 霍忠锋,刘义生,吴爱民,杨智华;近距离煤层群建设"双高"矿井的实践[J];煤炭科学技术;2003年05期

3 张仲春;余耀锋;杨洪滨;;上行开采近距离煤层群的探讨与应用[J];煤;2007年09期

4 马立强;汪理全;张东升;刘玉德;刘江;张太平;欧阳广斌;;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与工程应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周岩;龙祖根;;多煤层系统的煤层气运移模型研究[J];煤;2009年04期

6 魏孝华;李铭;;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研究[J];神华科技;2013年01期

7 尹中山;;川南煤田古叙矿区煤层气勘探选层的探讨[J];中国煤炭地质;2009年02期

8 范晓刚;;近距离突出煤层区域验证方法探讨[J];煤炭工程;2012年10期

9 汪长明;;具有突出危险性煤层群煤气共采技术[J];洁净煤技术;2013年01期

10 张宏伟;韩军;海立鑫;李明;乔鸿波;;近距煤层群上行开采技术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余耀峰;张仲春;杨洪滨;;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的研究与应用[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7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C];2007年

2 汪理全;;煤层群上行开采技术及应用[A];21世纪高效集约化矿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苏朝晖;;潘二矿煤层群开采的层位控制方法[A];2010年度淮南矿业集团煤炭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一)·地质专业[C];2010年

4 李伟;陈家祥;吴建国;;松软、低渗透煤层综合抽采技术[A];全国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及瓦斯治理技术理论与实践[C];2011年

5 翟成;卫修君;林柏泉;;近距离煤层群采动裂隙场演化规律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部分)[C];2009年

6 黄祥宽;;急倾斜薄煤层群矿井瓦斯地质的特殊性研究[A];瓦斯地质研究与应用——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研讨会[C];2003年

7 杨科;袁亮;刘钦节;廖斌琛;孙力;涂辉;;深部近距离煤层群卸压开采高应力演化煤柱效应研究[A];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的创新与实践——全国防治煤矿冲击地压高端论坛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裴支前;让科技成为煤矿高效安全开采的“金钥匙”[N];江淮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徐宏杰;贵州省薄—中厚煤层群煤层气开发地质理论与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2 季文博;近距离煤层群采动煤岩渗透特性演化规律与实测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3 姜在炳;煤层3D动态建模技术及应用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4 翟成;近距离煤层群采动裂隙场与瓦斯流动场耦合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5 杨兆彪;多煤层叠置条件下的煤层气成藏作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胡永忠;山体赋存煤层群混合开采覆岩破断规律及顶板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李庆军;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煤层自燃预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照明;火成岩侵入煤层瓦斯涌出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8年

2 任硕;超临界CO_2在低渗透煤层渗流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3 陈绍祥;极近距离下位煤层采准巷道优化布置及支护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

4 陈敬轶;成庄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与煤层气资源量评价[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5 陈彦军;复杂围岩条件极近距离薄煤层群开采相关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吴敏;新安煤矿深部构造煤采动区煤层气开发方案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7 乔大良;近水平多煤层开拓模式的优化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0年

8 丁红;多分层煤层井下水力压裂裂缝起裂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9 黄飞;薄及中厚近距离煤层群垮落法上行开采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10 冯辉;贺西煤矿首采层开采后下伏煤层卸压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37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337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1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