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式波纹夹层结构超高速撞击特性仿真
本文关键词: 填充式波纹夹层结构 超高速撞击 穿孔破坏 碎片云特性 能量吸收特性 出处:《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航天器空间碎片被动防护需求,对一种新型填充式波纹夹层结构进行超高速撞击仿真研究,分析超高速撞击过程以及结构的穿孔破坏情况和所形成的碎片云的特性,并与相同面密度Whipple结构进行对比。其撞击现象与Whipple结构相似,但其碎片云的头部速度小于Whipple结构,而径向膨胀最大速度和膨胀半角均大于Whipple结构。随撞击初速从3 km/s~10 km/s不断增大,波纹夹层结构的撞击穿孔尺寸变大,形状也更不规则。此外,结构中的填充树脂对碎片撞击能量的吸收贡献最大,后面板所吸收的能量所占比重较大,而前面板和波纹板对碎片撞击能量的吸收贡献较小。研究结果对空间碎片防护结构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Abstract]:Based on the requirement of space debris passive protection, a new type of filled corrugated sandwich structure was simulated by hypervelocity impact. The hypervelocity impact process, the perforation failure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bris cloud formed are analyzed. Compared with the Whipple structure with the same surface density, the impact phenomenon i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Whipple structure, but the head velocity of the debris cloud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Whipple structure. The maximum velocity and half angle of radial expansion are both larger than that of Whipple structure. With the increase of impact initial velocity from 3 km/s~10 km/s to 3 km/s~10 km/s, the impact perforation size of corrugated sandwich structure becomes larger. In addition, the filling resin in the structure contributes the most to the energy absorption of the debris impact, and the energy absorbed by the rear panel accounts for a large proportion. However, the front panel and corrugated plate have little contribution to the energy absorption of debris impact.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have som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design of space debris protection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智能弹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
【基金】:上海航天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SAST201333)
【分类号】:V411.8;V528
【正文快照】: 随着人类航天活动日益频繁地开展,空间碎片的数量迅速增加[1]。空间碎片与在轨航天器撞击时的平均相对速度约为10 km/s,具有极强的毁伤能力,这使航天器的运行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空间碎片防护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2-8]。对于数量庞大的毫米级和微米级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蓉;申麟;高朝辉;唐庆博;童科伟;;空间碎片减缓技术发展研究[J];国际太空;2014年03期
2 侯明强;龚自正;徐坤博;郑建东;曹燕;牛锦超;;密度梯度薄板超高速撞击特性的实验研究[J];物理学报;2014年02期
3 张宝玺;哈跃;邓云飞;庞宝君;;超高速撞击Kevlar纤维布填充防护结构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13年01期
4 闫军;郑世贵;;填充式防护结构填充层撞击特性研究[J];载人航天;2013年01期
5 龚自正;杨继运;张文兵;童靖宇;向树红;庞贺伟;;航天器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防护的若干问题[J];航天器环境工程;2007年03期
6 柳森,李毅,黄洁,罗锦阳,谢爱民,石安华;用于验证数值仿真的Whipple屏超高速撞击试验结果[J];宇航学报;2005年04期
7 张伟,庞宝君,邹经湘,张泽华;航天器微流星和空间碎片的防护方案[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雍青松;马国政;王海斗;何鹏飞;;材料空间环境效应研究方法与展望[J];润滑与密封;2017年05期
2 周昊;郭锐;南博华;刘荣忠;;填充式波纹夹层结构超高速撞击特性仿真[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3 徐兵;崔思婕;徐敏捷;;基于SPH方法的弹丸侵彻仿真分析[J];大学物理实验;2016年06期
4 王晓海;;空间碎片及探测防护与减缓清除技术发展[J];卫星与网络;2016年09期
5 刘先应;盖芳芳;李志强;王志华;;锥形弹丸超高速撞击防护屏的碎片云特性参数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16年03期
6 高朝辉;王俊峰;童科伟;容易;龙乐豪;;重型运载火箭发射空间太阳能电站相关技术问题分析[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6年02期
7 刘治东;庞宝君;刘刚;向明江;刘源;贾东永;;超高速撞击声发射信号在Whipple结构中的传播时序特性研究[J];宇航学报;2015年03期
8 王东方;肖伟科;庞宝君;;NASA二级轻气炮设备简介[J];实验流体力学;2014年04期
9 闫军;郑世贵;韩增尧;刘洋;;天宫一号空间碎片防护设计与实践[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4年03期
10 文雪忠;柯发伟;陈萍;马兆侠;黄洁;;N型防护结构的试验与仿真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4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哈跃;刘志勇;管公顺;庞宝君;;玄武岩纤维布超高速撞击损伤分析[J];高压物理学报;2012年05期
2 宋卫东;栗建桥;刘海燕;;超高速撞击下钛基复合材料动力学行为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11年05期
3 贾斌;马志涛;庞宝君;;含泡沫铝防护结构的超高速撞击数值模拟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09年06期
4 黄海军;沈强;罗国强;张联盟;;利用多层阻抗梯度飞片产生准等熵压缩的理论解析[J];物理学报;2007年03期
5 李金柱,黄风雷,张庆明;超高速弹丸撞击三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双层板结构的实验研究[J];高压物理学报;2004年02期
6 沈强,张联盟,王传彬,华劲松,谭华,经福谦;梯度飞片材料的波阻抗分布设计与优化[J];物理学报;2003年07期
7 经福谦;超高速碰撞现象[J];爆炸与冲击;199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流;飞机制造中的夹层结构[J];航空材料;1959年02期
2 Ю.Д.ДУДИНА;;连续制造玻璃钢夹层结构的方法[J];玻璃钢资料;1973年03期
3 华元新;夹层结构设计[J];玻璃钢;1978年04期
4 范炳鹤;轴对称夹层结构热应力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78年03期
5 周祝林;夹层结构试验方法评论[J];玻璃钢/复合材料;1988年03期
6 周祝林;夹层结构导弹包装箱设计计算[J];纤维复合材料;2003年01期
7 郑锡涛;孙秦;李野;柴亚南;曹正华;;全厚度缝合复合材料泡沫芯夹层结构力学性能研究与损伤容限评定[J];复合材料学报;2006年06期
8 谭永刚;肖军;李勇;董伟锋;原永虎;张佐光;;夹层结构剪切试验方法分析与改进[J];复合材料学报;2008年03期
9 关世伟;;曲面夹层结构成形压力和反弹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郑晓霞;郑锡涛;屈天骄;张建锋;;缝纫泡沫芯夹层结构低速冲击损伤分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万;曹增强;;复合材料斜面夹层结构特种连接技术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李光亮;郑锡涛;郑晓霞;杜兴刚;;复合材料泡沫芯夹层结构低速冲击损伤分析[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C];2010年
3 杨仲;张博明;孙新杨;;内压载荷下夹层复合材料圆筒开口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张华;姜健;杨明;陈梦怡;嵇培军;崔溢;;拼接对夹层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A];复合材料——基础、创新、高效:第十四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6年
5 周祝林;吴伯明;曹桂芬;;夹层结构弯曲试验方法试验验证研究报告[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C];2010年
6 周祝林;吴伯明;曹桂芬;;新型3D夹层结构复合材料污水池盖罩强度刚度设计计算[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C];2010年
7 唐妹红;居建国;;PMI高性能泡沫夹层材料在航天产品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卫明山;丁巧爱;曹海;;支撑式薄板夹层结构支撑间距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陶恒;;玻璃钢夹层结构对电磁波吸收性能的计算[A];第十一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10 周祝林;吴群益;陈国权;王方圆;朱永峨;;舰船用玻璃钢夹层结构设计基础[A];第十二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邢砾云;航空泡沫芯材及夹层结构的太赫兹无损检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王杰;复合材料泡沫夹层结构低速冲击与冲击后压缩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党旭丹;X-cor夹层结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张锐;格栅夹层结构热变形的微结构力学分析和数值计算[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5 薛雁;压电—压磁夹层结构的圣维南端部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6 王海英;夹层结构振动声辐射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闫法强;夹层结构天线罩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宽频透波性能[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基平;新型复合材料集装箱地板的分层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宝;埋入式桩板路基粗颗粒夹层结构应力波传播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贺礼财;蜂窝铝芯面外等效弹性常数预测及屈曲性能分析[D];湘潭大学;2015年
4 汤洋;蜂窝夹层结构失效模式及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丁冰;Ti/CFRP/Ti夹层结构高速冲击损伤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6 刘太渠;椰子中果皮复合夹层结构的抗撞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7 沈裕峰;K-cor夹层结构湿热环境力学性能及其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
8 谭年富;复合材料泡沫夹层结构低速冲击后的面内力学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高贵阳;三维间隔连体织物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10 杜希岩;玻璃纤维轴向经编织物增强夹层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67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467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