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营子煤矿顶板突水机理与防水安全煤岩柱留设研究
本文关键词: 突水机理 防水安全煤岩柱 柱厚比 松散含水层 出处:《煤矿安全》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留设防水安全煤岩柱是预防煤层顶板突水的主要技术措施。老公营子煤矿Ⅰ03(2)工作面在防水安全煤岩柱留设尺寸满足规程要求的情况下发生松散含水层突水事故,最大突水量达760 m3/h。从覆岩岩性与结构、含水层水压、有效隔水层厚度等方面分析了顶板突水机理,认为突水是在特定水文地质条件与采矿条件下发生的,并提出根据已回采工作面最小基岩柱厚度与煤层开采厚度比值(柱厚比)来确定防水安全煤岩柱留设尺寸的方法,在柱厚比29时煤层开采不会发生顶板突水,并在后续回采工作面中得到了验证。
[Abstract]:Keeping waterproof and safe coal pillar is the main technical measure to prevent water inrush from coal seam roof. The water inrush accident of loose aquifer occurs in the case of waterproof safety coal and rock pillar left siz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regulations. The maximum amount of water inrush is 760 m3 / h. The mechanism of roof water inrush i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overburden lithology and structure, aquifer water pressure, effective water barrier thickness, etc. It is considered that water inrush occurs under specific hydrogeological and mining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he ratio of the minimum bedrock pillar thickness to the coal seam mining thickness (the ratio of pillar thickness) to the minimum bedrock pillar thickness (the ratio of pillar thickness), the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remaining dimensions of the waterproof and safe coal and rock pillar is put forward. When the pillar thickness ratio is 29, the roof water inrush will not occur in the coal seam mining. And in the follow-up mining face has been verified.
【作者单位】: 内蒙古平庄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类号】:TD74
【正文快照】: 在水体下或松散含水层下采煤时需留设防水安全煤岩柱,其目的是预防导水裂缝带波及上覆主要充水水体或含水层。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1](以下简称“三下”采煤规程)中规定,防水安全煤岩柱的垂高应大于等于导水裂缝带的最大高度(Hli)加上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新;;煤矿顶板突水机理探讨[J];煤矿开采;2007年05期
2 常光锋;;黄陵一号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因素分析[J];煤炭工程;2009年06期
3 孟召平;高延法;卢爱红;王睿;乔旭;黄成玉;;第四系松散含水层下煤层开采突水危险性及防水煤柱确定方法[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时强;;酉水隧道围岩大变形及支护结构数值模拟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2 柴柏龙;李晓红;卢义玉;康勇;冯卫强;陈凌云;;大跨度隧道围岩-支护体系稳定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3 陶连金;蒯本秋;张波;;松散软岩巷道破坏的颗粒离散元模拟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4 刘小伟;谌文武;刘高;韩文峰;;引洮工程红层软岩隧洞TBM施工预留变形量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5 刘小伟;谌文武;韩文峰;;浅埋红层软岩隧洞围岩变形特征试验研究[J];冰川冻土;2007年06期
6 王树仁,何满潮,金永军;拉力集中型与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锚固机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王树仁,何满潮,范新民;JS复合型软岩顶板条件下煤巷锚网支护技术[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 陈沅江;谢本贤;曹平;史秀志;;软岩流变的尺寸效应[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9 王成虎,何满潮,王树理;双向聚能拉伸爆破新技术在节理岩体中应用[J];爆破;2004年02期
10 齐干;杨国兴;李兵;;西藏古格王国遗址洞窟变形破坏模式、机制及加固对策[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超;赵自豪;陈世江;伍永平;;西部深井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失稳的FLAC数值分析[A];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亓荣强;;弱胶结软岩巷道支护实践与合理支护形式探讨[A];第七次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上册)[C];2011年
3 王正才;;注浆加固技术在极软岩巷道支护中的应用[A];创新推动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建设和安全健康发展——2010年湘赣皖闽苏等多省(市)煤炭学会学术交流暨湖南省煤炭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骆银辉;李建华;;“三江”并流区大型水电站重大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浅析[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骆银辉;李建华;胡斌;;滇东北地区的软岩流变与边坡变形破坏[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徐国民;胡剑功;;一种特殊类型边坡——断层带边坡的变形失稳机理与防治对策[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7 齐干;杨国兴;李兵;;西藏古格王国遗址地层特征及岩体特性研究[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田花永;;基于数值模拟技术的巷道毛硐尺寸设计[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9 赵春虎;刘其声;田干;李贤志;;平朔井工三矿首采区特厚煤层综采顶板水综合防治技术实践[A];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理论技术与实践[C];2010年
10 陶波;伍法权;郭启良;郭改梅;;高地应力作用下乌鞘岭深埋长隧道软弱围岩流变规律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风清;煤与瓦斯突出的物理爆炸模型及预测指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猛;煤矿深部开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试验研究及其控制技术[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刘钦;炭质页岩隧道软弱破碎围岩大变形机理与控制对策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徐望国;加筋强风化软岩粗粒土路堤填料工程性质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崔科宇;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承载性状的试验与理论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6 宋玉环;西南地区软硬互层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范晓刚;急倾斜下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肖同强;深部构造应力作用下厚煤层巷道围岩稳定与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牛双建;深部巷道围岩强度衰减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张华磊;采场底板应力传播规律及其对底板巷道稳定性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发强;新义煤矿三软煤层巷道围岩稳定与支护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魏明俐;深部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新凤;砂岩含水层富水性预测及水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兆平;HS复合型软岩大断面硐室联合支护及施工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心广;济二煤矿深部巷道支护技术及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彭玉平;膨胀性充填裂隙水力特性数值模拟[D];郑州大学;2010年
7 张美政;复合结构柔性反底拱应用于软岩峒室稳定性控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徐建来;软岩巷道支护稳定性及数值动态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王占武;支护参数对隧道围岩影响的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陈千;高家梁煤矿巷道加固与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天鸿,唐春安,刘红元,朱万成,冯启言;承压水底板突水失稳过程的数值模型初探[J];地质力学学报;2003年03期
2 孟召平;王睿;汪元有;刘建;张江华;袁杰;;开滦范各庄井田12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的地质评价[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3 王秀辉;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预报的多参数测试方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8年S1期
4 李瑛;吴承梅;;缩小冲积层防水煤柱的开采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06年10期
5 张文泉,肖洪天,刘伟韬;矿井底板岩体裂隙网络模拟与突水通道搜寻研究[J];煤炭学报;2000年S1期
6 李白英;预防矿井底板突水的“下三带”理论及其发展与应用[J];山东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家973计划“煤矿突水机理与防治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启动实施会举行[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2 徐睿;屠世浩;郑西贵;;浅析断层构造突水机理及防治措施[J];煤矿安全;2009年01期
3 黎良杰,钱鸣高,李树刚;断层突水机理分析[J];煤炭学报;1996年02期
4 丁丽云,王厚柱,王云基;新集一矿241301面突水机理分析[J];煤炭技术;2003年09期
5 郑志忠;;福建龙岩罗厝山煤矿突水机理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9年05期
6 常光锋;;黄陵一号煤矿三、四盘区突水机理及治理方案[J];科技资讯;2009年18期
7 李利平;路为;李术才;张庆松;许振浩;石少帅;;地下工程突水机理及其研究最新进展[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3期
8 徐新根;;寺湾井西翼二灰水突水机理及防治对策[J];中州煤炭;2010年11期
9 程战超;李威威;;二_1煤东翼疏水巷突水机理分析[J];煤矿现代化;2011年06期
10 李姣龙;楚英军;;兰煜矿井突水机理分析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颜世杰;李永春;薛梅;张同州;魏兴山;;封闭不良钻孔突水机理及防治对策[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2 王桦;周继生;曹思华;;潘三矿1711_0(3)工作面突水机理探讨[A];纪念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矿井地质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2年
3 任春辉;李忠凯;;巨厚岩层下煤层顶板突水机理及防治技术[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4 黄德发;赵社帮;;华北型煤田山西组二_1煤底部岩层岩溶岩性的突水机理与注浆防水效应[A];岩石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第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9年
5 王明冿;李新平;代翼樭;;乌池X樗淼姥胰芊⒂卣饔胪凰硌芯縖A];第八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经明;董书宁;刘其声;;煤矿突水灾害的预警原理及其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汪炳青 李小燕 杜林;国家973计划总结汇报会召开[N];中华新闻报;2008年
2 汪炳青;国家973计划“煤矿突水机理与防治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启动[N];中华新闻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存捍;采动断层突水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景继东;巨厚砾岩顶板突水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新新;焦作矿区冯营矿矿井突水机理与水害防治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2 苏宝成;华丰煤矿顶板突水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3 方刚;玉华煤矿矿井突水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83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483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