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低浓度瓦斯掺混技术在乏风氧化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2-05 17:49

  本文关键词: 低浓度瓦斯 乏风氧化 掺混技术 安全保障 均匀偏差度 出处:《矿业安全与环保》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低浓度瓦斯掺混机理进行了分析,根据低浓度瓦斯掺混特点,设计了掺混工艺流程,并提出掺混装置工艺设计的关键技术参数,介绍了掺混装置内部结构和外形。低浓度瓦斯掺混技术在五阳煤矿南丰井乏风氧化工程中的现场应用测试数据表明,掺混后瓦斯平均均匀偏差度为0.22%,掺混效果较好。
[Abstract]:The mechanism of low concentration gas mixing i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concentration gas mixing, the mixing process is designed, and the key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the process design of the mixing device are put forwar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shape of the mixing unit. The field application data of low concentration gas mixing technology in the spent air oxidation project of Nanfeng well in Wuyang Coal Mine show that the average uniform deviation of gas after mixing is 0.22%. The mixing effect is better.
【作者单位】: 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安和矿业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41-005)
【分类号】:TD712.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润之;张延松;李新建;;低浓度瓦斯安全输送成套技术开发与装备研制的发展趋势[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S1期

2 李强;龙伍见;霍春秀;;矿井乏风瓦斯氧化发电技术研究进展[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4期

3 郑斌;刘永启;刘瑞祥;高振强;孟建;;煤矿乏风的蓄热逆流氧化[J];煤炭学报;2009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建东;高鹏飞;龙伍见;兰波;逄锦伦;;乏风瓦斯蓄热氧化利用的技术经济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2期

2 徐锋;朱丽华;吴强;;低浓度瓦斯安全输送新技术[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6期

3 岳建平;;煤矿瓦斯抽放管道用阻爆阀门的研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2期

4 毛明明;刘永启;高振强;刘瑞祥;;煤矿瓦斯旋流混合器定工况下混合均匀性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5 岳建平;;快速阻爆阀门的设计及试验[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3年07期

6 李磊;;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4年02期

7 张传钊;刘应书;李永玲;杨雄;孟宇;;基于轻组分充压的改进型三塔真空变压吸附工艺富集煤矿乏风瓦斯的实验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8 霍春秀;李强;;乏风瓦斯催化燃烧实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4年04期

9 马恒;徐超;李宗翔;刘剑;;矿井通风井巷摩擦风阻的计算与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年05期

10 王鹏飞;冯涛;李石林;郝小礼;;煤矿乏风瓦斯蜂窝蓄热氧化床阻力特性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建新;;煤矿通风瓦斯氧化装置工程应用研究[A];2013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鹏飞;煤矿乏风低浓度瓦斯热逆流氧化理论及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张源;高地温巷道围岩非稳态温度场及隔热降温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3 刘文革;煤矿乏风瓦斯催化氧化高效催化剂的制备与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4 邓浩鑫;煤矿通风瓦斯蓄热氧化过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4年

5 王和堂;自吸空气—发泡剂旋流产泡机理及抑尘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安;细水雾抑制管道瓦斯爆炸的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唐帅;氧化装置进出口乏风分配系统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陈香春;氧化床气流通道热态阻力特性数值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牟宝杰;蜂窝陶瓷蓄热体阻力特性和传热特性实验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晓艳;水平蛇形管内传热特性实验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振兴;基于均匀多孔介质模型的氧化床阻力特性数值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钊;煤矿乏风逆流式催化氧化蓄热装置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庞敏敏;低浓度瓦斯发电安全输气系统的智能控制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9 孙冠男;矿井总回风热能回收综合利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10 齐博;细水雾在瓦斯输送管道中的均布及沉降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盈;朱吉钦;李成岳;;低浓度甲烷流向变换催化燃烧取热技术[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2 龙伍见;;我国煤矿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4期

3 牛国庆;矿井回风流中低浓度瓦斯利用现状及前景[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2年03期

4 王鑫阳;杜金;;浓度低于1%的矿井瓦斯氧化技术现状及前景[J];煤炭技术;2008年09期

5 王盈;朱吉钦;李攀;韦军;李成岳;;低浓度甲烷流向变换催化燃烧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5年06期

6 刘文和,杨若仪;低热值煤气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在钢铁厂的应用[J];燃气轮机技术;2004年01期

7 翁一武;苏适;;煤矿通风气中甲烷减排及发电技术[J];上海电力;2005年06期

8 S.哈瑞斯多,J.吉利斯;催化逆流反应器(CH4MIN)技术及其在中国的应用潜力[J];中国煤层气;2004年01期

9 理查德.马特斯,孙庆刚;逆流反应器矿井乏风瓦斯发电技术简介[J];中国煤层气;2004年02期

10 刘文革;韩甲业;赵国泉;;我国矿井通风瓦斯利用潜力及经济性分析[J];中国煤层气;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琳;;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的改进[J];煤矿机电;2008年01期

2 何爱萍;;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在靖煤集团的应用[J];煤矿机电;2009年02期

3 徐锋;朱丽华;吴强;;低浓度瓦斯安全输送新技术[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6期

4 ;低浓度瓦斯安全输送和利用标准颁布[J];节能与环保;2010年02期

5 永场;;胜利油田超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取得突破[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0年05期

6 ;国家能源局鉴定认同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J];煤炭学报;2010年06期

7 ;超低浓度瓦斯利用获重大突破[J];能源工程;2010年03期

8 龙伍见;;我国煤矿低浓度瓦斯利用技术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4期

9 杜卫新;王立亚;;低浓度瓦斯过焓燃烧试验装置开发[J];煤矿机械;2010年10期

10 杨俊辉;陈哲;;低浓度瓦斯发电气体预处理技术研究[J];煤炭工程;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延松;李润之;茅晓辉;;低浓度瓦斯安全输送系统装备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志宏;刘斌;李传涛;;贵州煤矿低浓度瓦斯发电常见故障处理方法的分析与探讨[A];煤矿综合自动化与机电技术[C];2012年

3 徐婷婷;;液态水对低浓度瓦斯气发电效果的影响[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金学玉;;煤矿低浓度瓦斯安全输送及利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长锋;首座低浓度瓦斯电站发电[N];科技日报;2006年

2 记者 杨永芹;我市首台低浓度瓦斯发电机组投运[N];重庆日报;2013年

3 实习记者 陈治国;低浓度瓦斯发电风头渐劲[N];中国电力报;2005年

4 孙浩;重庆建首个低浓度瓦斯节能发电厂[N];经理日报;2007年

5 杨庆飞;芦岭矿筹建低浓度瓦斯电厂[N];经理日报;2007年

6 记者 刘玉珊邋通讯员 唐晓民;平煤四矿低浓度瓦斯发电走出新路[N];平顶山日报;2007年

7 任媛;胜动自主研发低浓度瓦斯发电新技术[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8 记者 张劲光;彬长集团利用低浓度瓦斯发电变废为宝[N];咸阳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李宏乾;超低浓度瓦斯利用难题攻克[N];中国化工报;2010年

10 记者 孙洪滨;胜利油田低浓度瓦斯技术助力“零”排放[N];东营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鹏飞;煤矿乏风低浓度瓦斯热逆流氧化理论及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欣华;低浓度瓦斯燃烧的化学动力学及稳定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刘成;煤矿高低浓度瓦斯安全监控系统[D];山东大学;2011年

3 潘弘;低浓度瓦斯发电安全输气系统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海洋;黄陵矿业集团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5 徐涛涛;低浓度瓦斯水合物生成动力学及促进剂实验研究[D];黑龙江科技学院;2011年

6 庞敏敏;低浓度瓦斯发电安全输气系统的智能控制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自强;基于ARM的低浓度瓦斯发电供气控制系统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8 马熹焱;燃用超低浓度瓦斯的燃气轮机热力特性研究与仿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924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4924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5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