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放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规律及高效防治技术
本文关键词: 综放采空区 贫氧 自然发火 数值模拟 阻化泡沫 出处:《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开采面临煤自然发火的严重威胁。由于广泛采用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和瓦斯抽采技术,,造成了采空区遗煤多、漏风大,综放采空区成为自然发火的主要区域。综放采空区空间大、遗煤分布广、漏风复杂等特点导致自燃危险区域分布异常且缺乏深入研究,使得综放采空区遗煤自燃的防治工作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时常导致自燃事故的发生。本文以分析采空区煤氧化自热环境为切入点,深入研究采空区贫氧条件下遗煤自燃氧化特性,通过建立符合现场实际的综放采空区及上覆岩三维空隙场数学模型和煤自然发火三维数学模型,揭示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规律,提出针对性较强的防治措施,提高防治综放采空区遗煤自燃的技术水平。 综放采空区为半封闭空间,煤自燃氧化多在贫氧条件下进行。为了获得更加符合现场实际的煤自燃特性参数规律,奠定系统研究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规律的实验基础,论文开展了贫氧条件下煤自燃特性研究。为了保证实验可靠和准确性,首次采用计算机智能动态稳定配气装置,实现对不同氧浓度N2-O2混合气体的高精度、动态稳定配制。在此基础上,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C80微量热仪)和煤氧化过程特征参数多元测试装置实现准确定量分析不同氧浓度条件下耗氧、放热以及气体产物生成规律。研究表明,贫氧状态对煤耗氧和放热的影响较小,而对气体产物的影响稍大;煤自燃在300℃前存在缓慢放热和加速放热两个阶段,对不同氧浓度条件下煤样缓慢放热阶段和加速放热阶段的表观活化能进行了计算,表观活化能随氧浓度的降低而近似呈线性缓慢升高的趋势;变质程度低的煤对环境的贫氧程度敏感性强,氧浓度的变化对其自燃过程的耗氧、放热、气体产物以及交叉点温度特性的影响程度都普遍高于变质程度高的煤。总体来说,贫氧条件对综放采空区煤自燃特性的影响较大,以上实验研究为准确分析采空区自然发火规律奠定了基础。 采空区与覆岩的空隙是遗煤自燃的漏风供氧、烟气和热量逸散的通道,是煤氧复合和蓄热升温的重要影响因素,决定着遗煤自燃环境的气体浓度场、流场和温度场分布。因此,研究采空区及覆岩的空隙率分布规律对掌握采空区遗煤自燃过程的热、质传递规律尤为重要。在现场观测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在关键层挠曲方程基础上提出了覆岩倾向、走向比例耦合平面连续挠曲模型,基于该模型得出覆岩离层带裂隙场的“双驼峰”比例耦合空间曲面模型,同时根据基本顶下沉曲面及采空区倾向空隙率变化系数,并考虑重力对破碎岩体空隙率的影响,推导出冒落带空隙率连续变化曲面方程,从而形成了采空区及上覆岩的三维空隙场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验算,得出的结论与现场实测数据基本吻合,这为揭示综放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规律,定量模拟综放采空区自燃火源特性确定了重要参量。 在以上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综放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现场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了综放采空区自然发火规律,即:综放采空区存在“空间自燃三带”分布特征,随着距离底板高度的不断增加,高浓度氧气分布区域的范围不断减小。因此得出:紧邻工作面的采空区,上部浮煤自燃的可能性要大于底板处的浮煤;随着进入采空区深度的增加,底板处浮煤自燃的可能性逐渐升高,上部浮煤加快进入窒息带,自燃的可能性降低。 针对综放采空区自燃危险区空间立体分布的特点,提出了大流量、高扩散的高效阻化泡沫技术。研制了适合井下狭小作业空间的新型大流量、风驱高效泡沫发生装置,构建了满足大流量稳定灌注的阻化泡沫防灭火系统,实现了对大空间采空区遗煤的“宏观立体覆盖和微观高效阻化”,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别分析了阻化泡沫的阻化效果及阻化机理。有效防治了综放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解决了综放大空间采空区自燃隐蔽火源防治难题。
[Abstract]:The coal is the main energy source of our country , and the coal mining faces the serious threat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 Due to the extensive use of fully mechanized coal caving mining technology and gas extraction technology , there is a great blindness in th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hazard area , which leads to the occurrence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accident . In order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of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effect of oxygen concentration on coal consumption oxygen and heat release is very small , and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coal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al . In general ,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change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samples under different oxygen concentration conditions . On the basis of field observ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 this paper presents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gas concentration field , flow field and temperature field of coal - covered self - ignition environment .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 the field observ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hazard area of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area is carried out , and the natural firing rule of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area is obtained .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ce three - 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hazard zone in fully mechanized top - 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area , a new type of high - efficiency and high - efficient foam - resistant foam technology is proposed . A new type of high - flow and high - efficiency foam generator suitable for underground narrow working space is developed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D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精彩,文虎,张辛亥,邓军;综放面巷道煤层自燃危险区域判定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如意;煤矿用防火材料及阻化剂[J];矿业安全与环保;1999年01期
3 兰泽全;张国枢;马汉鹏;;多漏风采空区“三带”分布模拟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4期
4 秦波涛;王德明;陈建华;;防灭火三相泡沫流体特性实验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王长安;刘银河;车得福;;低氧浓度下煤燃烧特性的热重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10期
6 齐庆杰,黄伯轩;用流场理论确定采空区火源点位置[J];工业安全与防尘;1997年09期
7 王月红;温佳丽;秦跃平;张九零;;采空区多参数气-固耦合渗流模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8 赵玉岐,李改云;惰性泡沫防灭火[J];河北煤炭;1997年01期
9 朱令起;周心权;谢建国;朱迎春;;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实验分析及优化选择[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10 林海飞;李树刚;成连华;王红胜;;覆岩采动裂隙带动态演化模型的实验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周西华;双高矿井采场自燃与爆炸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2 仲晓星;煤自燃倾向性的氧化动力学测试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3 车强;采空区气体三维多场耦合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4 时国庆;防灭火三相泡沫在采空区中的流动特性与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郑艳敏;煤氧化的反应机理函数和热效应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威;利用热重分析研究煤的氧化反应过程及特征温度[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3 邓凯;综采面采空区三带划分方法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032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503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