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清末黄河三角洲的黄河灾害与灾后救助

发布时间:2018-02-15 14:12

  本文关键词: 清末 黄河三角洲 黄河灾害 救助 出处:《东岳论丛》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清末,黄河三角洲地区黄河频繁溃决,灾情惨烈,政府和民间积极应对,多方救助。救助活动既有与其他区域的共通之处,又显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政府的积极作为和执行者的消极应对形成反差,使救助效果大打折扣;注重治本的灾民迁移安置在灾后救助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了灾害救助的质量;以绅士为主的民间力量在灾后救助中发挥重要作用。
[Abstract]: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Yellow River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region frequently collapsed, the disaster situation was tragic, the government and the folk responded positively, and helped in many ways. The relief activities had something in common with other regions. It also shows distinc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positive a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negative response of the executors,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relief effect, and the relocation and placement of the victims who pay attention to the root cau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ost-disaster relief activities. It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disaster relief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ost-disaster relief.
【作者单位】: 滨州学院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
【基金】:山东省软科学规划项目“近现代黄河三角洲经济开发的历史反思与当代启示”(项目编号2014RKB0165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X43;K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靖莉;吕传笑;;近代时期的黄河三角洲移民[J];东岳论丛;2011年04期

2 李靖莉;光绪年间黄河三角洲的河患与移民[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伟;;西汉黄河水患与防治制度的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陈立柱;亳在大O>说[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3 苏小东;;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身世及早年经历[J];安徽史学;2010年01期

4 范金民;;清代前期上海的航业船商[J];安徽史学;2011年02期

5 卢勇;沈志忠;;明清时期洪泽湖高家堰大堤的建筑成就[J];安徽史学;2011年06期

6 袁飞;马彩霞;朱光耀;;小议康乾时期治河活动中的利益冲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李高金;韩宝平;钱程;;黄河南徙对徐淮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8 孟宪群;;河北省旱灾情况及成因[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9 付永正;马晓旭;;论清代同治年间甘肃地区堡寨的作用[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闫忠阳;分流放淤治河之策——以黄河下游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靖莉;吕传笑;;近代时期的黄河三角洲移民[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孙冬虎;;北京史年代辨误二则[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3 徐江雁;梁峻;李经纬;;清朝御药房名实及紫禁城署所居址考辨[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2届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赵克生;;明朝后妃与国家礼制兴革[A];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白莹;;扎鲁特蒙古昂罕系统进入清军八旗始末研究[A];蒙古史研究(第十一辑)[C];2013年

6 李育民;;晚清时期国体观的变化试探[A];近代思想史研究(第10辑)[C];2013年

7 赵佳;;民俗支撑让“乞食者”不再“乞食”[A];山东省民俗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民俗生活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何威;河州土司何锁南家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丁健;民初农商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孟万忠;历史时期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苟爽;明清以来仡佬族分布格局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李关勇;文人·官员·社会变革[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铁丽;先秦时期黄河水患述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岳亚莉;豫北地区战国墓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张会会;清代顺康雍时期殿试策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涛;清代山东小清河沿岸的河患与水利建设[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梁永贵;明清时期的桂越交通贸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贾学玲;魏源与《皇朝经世文编》[D];山东大学;2010年

7 奚丽芳;清乾隆朝荒政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侯吉庆;明清时期山西典当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振;朱子之学在近现代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涛;黄河古道沉积物中微量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初步探讨[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陶水木;浙江商人与清末上海工业化[J];档案与史学;1999年04期

2 葛剑雄;;移民文化促进上海快速发展[J];上海采风;2007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靖莉 闫永利;[N];光明日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1年28期

2 贾文泽,田家怡,潘怀剑;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2年04期

3 陶璐;黄河三角洲速生造纸林工程在东营开建[J];西南造纸;2003年01期

4 翟昕 ,崔志祥;立足黄河三角洲经济热土 做好资源循环的大文章[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5年03期

5 李春棠;;东营方圆铜业在黄河三角洲展翅腾飞![J];中国金属通报;2006年42期

6 田家怡;闫永利;;论黄河三角洲灾害文化的构建[J];滨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刘清志;陈思羽;;黄河三角洲循环经济发展思路探析[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年08期

8 李鹏;;黄河三角洲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发展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9 吕学军;;黄河三角洲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特征[J];滨州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石连秋;关于黄河三角洲生态建设关键环节的探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8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衣兰智;孙娟;;能源牧草在黄河三角洲的发展潜力分析[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任建兰;王成新;张晓青;张伟;;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生态功能区划分研究[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4辑)[C];2012年

3 孙长江;;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的潜能优势[A];水资源管理与河流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高吉喜;李政海;;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建议[A];黄河河口问题及治理对策研讨会专家论坛文集[C];2003年

5 钟金彩;朱玲玲;戴爱斌;宋伟东;任华;吴修佩;;构建新的棉花生产体系 促进黄河三角洲棉花生产[A];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何庆成;徐军祥;张波;叶晓滨;李采;康凤新;赵书泉;王岳林;任舫;黄文启;李明;袁西龙;刘桂仪;张中祥;许克民;;黄河三角洲重大环境地质问题研究[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7 张林泉;;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与示范[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8 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课题组;沈荣勤;胥茂森;丁兆贤;刘洪波;张超;原松刚;菅慧洁;詹鸿翔;李国良;鲍建新;李勇军;;商业银行服务黄河三角洲区域发展战略研究[A];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2010)[C];2011年

9 毕玉珍;;低碳先行 错位发展——关于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几点思考[A];华东地区农学会、山东农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交流材料[C];2010年

10 王艳;李新运;宫磊;;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福明;黄河三角洲海岸线蚀退惊人[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杨洪章;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N];光明日报;2007年

3 本报评论员;全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N];东营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彭华邋通讯员 韦巍;把黄河三角洲建成黄河绿洲[N];东营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葛铸聪邋通讯员 韦巍;黄河绿洲[N];东营日报;2008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刘自国;生态调度:河流壮美的理性回归[N];黄河报;2008年

7 牛新元;黄河三角洲移民探究[N];黄河报;2008年

8 席斯;山东:在国家层面推动黄河三角洲规划[N];黄河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鹏;黄河三角洲国土蚀退[N];北京科技报;2009年

10 侯美丽;黄河三角洲大开发蓄势待发[N];黄河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周海燕;黄河三角洲数字生态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2 孙庆荣;黄河三角洲区域发展模式构建[D];同济大学;2006年

3 任韧希子;黄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许健民;黄河三角洲(东营市)湿地评价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5 王天巍;黄河三角洲道路网络特征及其对生态影响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6 王薇;黄河三角洲水土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7 陈小英;陆海相互作用下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和冲淤环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马妍妍;现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带环境演变[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同沛;黄河三角洲古代经济发展论略[D];山东大学;2009年

2 刘斯杰;黄河三角洲发展绿色经济的理论与实践[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3 王忠蕾;黄河三角洲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杨慧;黄河三角洲品牌生态系统建设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5 杨文娟;黄河三角洲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延成;黄河三角洲特色农业优化布局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7 王娟;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8 范海洋;黄河三角洲景观生态学特征及湿地保护和利用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李晓钰;黄河三角洲区域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政策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10 柯昶;黄河三角洲海岸侵蚀灾害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13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513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0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