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扰动诱发嗣后充填采场灾变事故分析
本文关键词: 动态扰动 嗣后充填 采场 灾变机制 出处:《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了明确某矿阶段嗣后充填采场破坏事故原因,结合事故现场工程实际及调查结果,采用相似模型、数值分析及现场监测手段,研究了阶段嗣后充填采场围岩变形特征、破坏模式、巷道表面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开采活动对嗣后采场围岩及周边工程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特性;不同分段的开采活动对采场顶板位移影响程度不同,第2分段开采导致顶板最大位移增量最多,而第3分段开采时加剧了矿柱应力集中,致使矿柱发生沿近似60°的结构面发生剪切滑移破坏;同时也使位于矿柱内部邻近空区的巷道侧壁发生垮塌。通过对比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的结果,证明了相似模型试验的结论。研究结论不仅全面认识了该矿阶段嗣后充填采场破坏事故原因,还明确了阶段嗣后充填采矿方法采场安全潜在危险源,可为其他类似矿山提供安全借鉴。
[Abstract]:In order to make clear the cause of failure accident of subsequent filling stope in a certain mine stage, combined with the accident site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investigation results,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rrounding rock of subsequent filling stope in the stage were studied by using similar model, numerical analysis and site monitoring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ining activities have obvious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n surrounding rock and surrounding engineering of subsequent stope, and different mining activities have different influence degree on roof displacement of stope. The maximum displacement increment of roof caused by the second stage mining is the most, while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of the pillar is intensified during the third stage mining, which results in the shear slip failure of the pillar along the structure surface of about 60 掳. At the same time, the side wall of the roadway located near the empty area inside the pillar collapses.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monitoring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conclusion of similar model test is proved.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not only fully understands the cause of failure accident in subsequent filling stope in this mine stage, but also defines the potential safety hazard source of stope safety in subsequent filling mining method. It can provide safety reference for other similar mines.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B48B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04109)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KLCRSM11KFB0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2010QZ02)
【分类号】:TD7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安;李大钟;尚新春;;采空区坚硬顶板流变破断力学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张晓君;;矿柱及围岩对采空区破坏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3 过江;古德生;罗周全;;金属矿山采空区3D激光探测新技术[J];矿冶工程;2006年05期
4 姜福兴,杨淑华;微地震监测揭示的采场围岩空间破裂形态[J];煤炭学报;2003年04期
5 宋卫东;赵树果;徐文彬;宋焕虎;;液压支护长壁法开采缓倾斜薄铁矿体围岩变形与破坏规律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6 张成良;杨绪祥;李风;侯克鹏;吴应武;;大型采空区下持续开采空区稳定性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7 赵延林;吴启红;王卫军;万文;赵伏军;;基于突变理论的采空区重叠顶板稳定性强度折减法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7期
8 高谦,杨志强,杨志法;地下大跨度采场围岩突变失稳风险预测[J];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05期
9 刘晓明;罗周全;杨承祥;张保;鹿浩;;基于实测的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J];岩土力学;2007年S1期
10 付成华;陈胜宏;;基于突变理论的地下工程洞室围岩失稳判据研究[J];岩土力学;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辉;杨仕教;陶干强;曾晟;;盘区开采过程矿柱动态模糊可靠度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2 杨淑华;张兴民;姜福兴;陈强;;微地震定位监测的深孔检波器及其安装技术[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夏永华;方源敏;孙宏生;左小清;瓦学坤;陈杰;;三维激光探测系统在采空区测量中的误差分析与校正[J];测绘通报;2009年09期
4 刘增辉;高谦;董璐;岳斌;;地下大跨度破碎站硐室稳定性可靠度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滕吉文;张雪梅;杨辉;;中国主体能源——煤炭的第二深度空间勘探、开发和高效利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4期
6 姜福兴;杨淑华;成云海;张兴民;毛仲玉;徐方军;;煤矿冲击地压的微地震监测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5期
7 陆菜平;窦林名;王耀峰;杜涛涛;;坚硬顶板诱发煤体冲击破坏的微震效应[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2期
8 张茂省;董英;杜荣军;顾小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采煤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及对策[J];地学前缘;2010年06期
9 刘杰;;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围岩运动的微地震监测[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1期
10 何忠明;林杭;;节理岩体边坡稳定性的锚杆支护影响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祁和刚;陈立武;吴吉南;;特厚煤层小窑破坏区域安全复采技术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晓明;罗周全;杨承祥;张保;鹿浩;;基于实测的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仲秋;章青;朱增强;;基于超变形法的深埋引水隧洞稳定性分析[A];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2010年
4 杨承祥;罗周全;;基于CMS精密探测技术在深井金属矿山的应用研究[A];全国金属矿山采矿新技术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晓明;罗周全;鹿浩;张保;李畅;;空区3D激光精密探测技术及其应用[A];第七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周胜健;刘超;;采动下新庄孜矿62113工作面地质预警微震实践[A];2010年度淮南矿业集团煤炭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一)·地质专业[C];2010年
7 刘爱华;郑鹏;;地下采空区探测实践及隔离层安全厚度计算[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实例第一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王贻明;吴爱祥;沈慧明;罗一忠;兰小平;;特大型复杂采空区条件下岩石力学与地压监控技术研究[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白越;王屹;;梧桐庄煤矿水情预测的微震监测技术研究[A];和谐地球上的水工岩石力学——第三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付建新;宋卫东;杜建华;;金属矿山采空区群形成过程中围岩扰动规律研究[A];《岩土力学》vol.34 增刊1 2013[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冲;分岔隧道设计施工优化与稳定性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耀平;矿山空区诱发的岩移特征及覆盖层冒落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殷东平;特大断面碎裂厚煤层巷道围岩控制机理及支护系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徐乃忠;低透气性富含瓦斯煤层群卸压开采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王宏伟;长壁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机理及防冲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孙建;倾斜煤层底板破坏特征及突水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张华磊;采场底板应力传播规律及其对底板巷道稳定性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徐学锋;煤层巷道底板冲击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王同涛;多夹层盐岩体中储气库围岩变形规律及安全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陈先国;隧道结构失稳及判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志鹏;断层活化导致井巷破坏的数值模拟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贞刚;煤岩体破裂的微地震响应特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殷凤霞;大红山铜矿435中段54-58盘区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张海龙;三维可视化技术在金属矿山采空区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赵磊;基于地质与地质力学理论的大柳矿井底车场运输大巷围岩稳定性预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胡慧明;房柱法地压处理及人工矿柱结构参数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7 邱宇;碎石充填注浆法回采底柱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8 杨清波;深井矿山盘区隔离矿柱回采方案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邓俏;金属矿山采空区失稳分析及实测验证[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刘洪强;大面积充填体下采场盘区矿柱留设方案优化及地压监测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过江,罗周全,邓建,古德生;三维动态空区监测系统CMS在矿山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2 察美峰,孔广亚,贾立宏;岩体工程系统失稳的能量突变判断准则及其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3 来兴平,张立杰,蔡美峰;神经网络在大尺度采空区损伤演化统计与预测中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王树仁,王金安,戴涌;大倾角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移动规律与破坏机理的离散元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杜翠凤;杜建华;郭廖武;唐国友;;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顶板围岩崩落机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6 宋卫东;杜建华;杨幸才;Dwayne D Tannant;;深凹露天转地下开采高陡边坡变形与破坏规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王春毅;;露天中深孔爆破处理地下多层复合空区的实践[J];爆破;2008年03期
8 侯爱军;;石灰岩在爆炸载荷作用下的破坏机理试验研究[J];爆破;2009年01期
9 戎涛;胡春红;张川;;岩石冲击损伤试验的数值流形方法模拟[J];爆破;2009年03期
10 吴立新,张瑞新,戚宜欣,齐安文,李冰;3维地学模拟与虚拟矿山系统[J];测绘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许传华;岩体破坏的非线性理论研究及应用[D];河海大学;2004年
2 赵国彦;金属矿隐覆采空区探测及其稳定性预测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29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529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