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基于微裂纹演化的煤层底板损伤破裂与渗流演化过程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18-03-02 04:22

  本文关键词: 微裂纹损伤 渗流 破裂演化 底板突水 出处:《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岩石细观尺度微裂纹扩展演化的物理机制,将微裂纹损伤张量引入到经典的Biot孔隙弹性理论中,推导了岩石细观损伤演化与岩石宏观力学性能及渗透特性之间的联系,建立了基于微裂纹演化的岩石渗流-应力-损伤耦合模型与控制方程。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将该耦合模型嵌入到COMSOL软件中,实现了流-固耦合作用下岩石损伤破裂及渗流演化过程动态模拟的数值程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承压水体上采煤的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煤层开采过程中底板裂隙损伤演化、破坏形态和渗流演化规律,深入揭示了煤层底板"渗流通道"形成及突水灾变的复杂演化过程和机理。
[Abstract]:Based on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microcrack propagation and evolution in rock, the microcrack damage Zhang Liang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lassical Biot pore elasticity theor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crocrack damage evolution and the macroscop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perme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is deduced. A rock seepage stress-damage coupling model and control equation based on microcrack evolution are established. The coupling model is embedded into COMSOL software by using MATLAB software. The numerical program for dynamic simulation of rock damage, fracture and seepage evolution process under fluid-solid coupling is realized. Based on thi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al mining in confined water is carried out, and the damage evolution of floor fissure during coal seam mining is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failure pattern and seepage evolution law reveal the complex evolution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seepage passage" formation and sudden flood change in coal seam floor.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4CB0469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4191,51404245)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30095110018)
【分类号】:TD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武强;张志龙;马积福;;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型实用方法Ⅰ——主控指标体系的建设[J];煤炭学报;2007年01期

2 武强;张志龙;张生元;马积福;;煤层底板突水评价的新型实用方法Ⅱ——脆弱性指数法[J];煤炭学报;2007年11期

3 虎维岳;朱开鹏;黄选明;;非均布高压水对采煤工作面底板隔水岩层破坏特征及其突水条件研究[J];煤炭学报;2010年07期

4 李白英;预防矿井底板突水的“下三带”理论及其发展与应用[J];山东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5 杨天鸿;唐春安;谭志宏;朱万成;冯启言;;岩体破坏突水模型研究现状及突水预测预报研究发展趋势[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6 李连崇;唐春安;梁正召;马天辉;张永彬;;含断层煤层底板突水通道形成过程的仿真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7 王经明;承压水沿煤层底板递进导升突水机理的模拟与观测[J];岩土工程学报;1999年05期

8 缪协兴;浦海;白海波;;隔水关键层原理及其在保水采煤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9 王金安;魏现昊;陈绍杰;;承压水体上开采底板岩层破断及渗流特征[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天鸿;岩石破裂过程渗透性质及其与应力耦合作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颖芳,周晶;人工神经网络在受腐蚀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2 柯长仁;蒋俊玲;陈升平;;混凝土单轴压缩损伤的模型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5期

3 朱万成;魏晨慧;张福壮;杨天鸿;;流固耦合模型用于陷落柱突水的数值模拟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4 李洪升,杜小振;冰体材料损伤与断裂破坏的本构理论[J];冰川冻土;2003年S2期

5 姚战军;黄坚;杜月和;戴汇川;;复合材料细观损伤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1期

6 田勇,张伟斌,郝莹,李敬民,温茂萍;炸药热冲击损伤破坏及超声波特性参量检测[J];火炸药学报;2000年04期

7 安海;安伟光;顾永维;;基于刚度衰减下的桁架系统的疲劳可靠性分析[J];兵工学报;2007年12期

8 王金安,彭苏萍,孟召平;岩石三轴全应力应变过程中的渗透规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9 王金安,彭苏萍,孟召平;承压水体上对拉面开采底板岩层破坏规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10 刘敦文,古德生,徐国元,黄仁东;采空区充填物探地雷达识别技术研究及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辛红旗;;采动引起底板破坏而引发煤矿突水的原因分析——以豫西某井田为例[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0年卷(下册)[C];2010年

2 宋常;冯新;周晶;;高混凝土重力坝在强震作用下损伤破坏的数值模拟[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3 江松青;刘文韬;于恒;;微孔洞形核对延性材料损伤与失效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张晶;付强;邓守春;梁乃刚;;构元组集弹性损伤模型对准脆性材料损伤至断裂各向异性特征的分析[A];固体力学进展及应用——庆贺李敏华院士90华诞文集[C];2007年

5 邝临源;赵红平;施惠基;冯西桥;;含表面缺陷轴承钢的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研究[A];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进展: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世文;刘仓理;李庆忠;;应变等价原理适用性探讨[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王奇志;郎博;;铆钉连接件接触疲劳寿命预估的损伤力学——有限元方法[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黄友庭;陈文哲;汤德平;;CuW70合金动态和静态变形中组织与性能的研究[A];2007年全国失效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黄庆享;;浅埋煤层覆岩采动隔水性与保水开采分类控制[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10 焦殿志;徐冰寒;;煤层底板断裂结构岩层突(涌)水量估算研究[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东升;近距离保护层开采多场演化及安全岩柱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黄西成;内爆与外爆加载下壳体的力学状态及破坏模式分析[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3 杨敬源;井壁稳定性若干力学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甄晓霞;大跨径钢桥桥面铺装体系力学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华;冲击荷载作用下岩石动态损伤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杨溢;爆破荷载对蠕动边坡的累积效应及稳定性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郭佳奇;岩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杨文东;复杂高坝坝区边坡岩体的非线性损伤流变力学模型及其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静;光纤光栅多参数传感理论技术研究及在地下工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杨慧;水—岩作用下多裂隙岩体断裂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晓亮;基于FLAC~(3D)的断层数值模拟及其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轶;浅埋深弱粘结薄基岩采面覆岩层移动规律及支架阻力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大为;空间热循环和辐照环境对LF6铝合金焊接组织及性能的影响[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汪国华;近距离上保护层开采卸压范围及临界层间距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波;义安矿水力冲孔卸压增透消突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赵文武;淮南矿区典型煤层水力冲孔技术参数研究及消突效果考察[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胡艳卉;矿井地下水流场数值模拟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桂海;基于突变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徐星;采场底板突水判测系统及水害防治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孙明;深井底板突水判别和预测系统开发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中策,蔡永恩,王成绪;煤层开挖过程中底板突水的弹塑性有限元模拟及初步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6期

2 王金安,谢和平,田晓燕,KwasniewskMA;一种新的断裂表面分形测量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3 温淑瑶,马占青,周之豪,马毅杰;层次分析法在区域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2期

4 杨天鸿,张永彬,冷雪峰,唐春安;岩体结构面网格渗透张量分析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2003年09期

5 杨天鸿,徐涛,冯启言,唐春安;脆性岩石破裂过程渗透性演化试验[J];东北大学学报;2003年10期

6 左人宇,龚晓南,桂和荣;多因素影响下煤层底板变形破坏规律研究[J];东北煤炭技术;1999年05期

7 段小宁,李鉴初,刘继山;应力场与渗流场相互作用下裂隙岩体水流运动的数值模拟[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2年06期

8 唐春安,刘红元,秦四清,杨志法;非均匀性对岩石介质中裂纹扩展模式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00年01期

9 武强,陈s顂,

本文编号:1554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554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7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