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尘爆炸性与挥发分关系研究
本文选题:挥发分 切入点:火焰长度 出处:《煤炭技术》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大管状煤尘爆炸装置对挥发分已知的煤样进行煤尘爆炸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无爆炸性煤尘其挥发分16%,16%的煤尘超过1/3具有爆炸性。强爆炸性煤尘中,高以及特高挥发分煤尘占近90%,超过99%的中高挥发性煤尘具有爆炸性。发现了挥发分与火焰长度近似呈指数函数关系,火焰长度与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近似呈对数函数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煤尘爆炸性与挥发分的关系,为防尘抑爆提供基础数据。
[Abstract]:A large tubular coal dust explosive device was used to test the dust explosion of coal samples with known volatile mat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16% of the volatile coal dust with 16% volatile matter is explosive. High and extra high volatile coal dust accounts for nearly 90%, and over 99% high volatile coal dust is explosive. It is found that volatile matter and flame length have an approximate exponential function relationship. The flame length is approximately logarithmic with the minimum rock powder content of coal dust explosion suppression. The results are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coal dust explosion and volatile matter and to provide basic data for dust suppression and explosion suppression.
【作者单位】: 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4200)
【分类号】:TD7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引合;;煤尘爆炸性鉴定分析系统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6期
2 王世昌;章明富;;世界典型动力煤挥发分发热量分布规律[J];动力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3 王春莲;;煤尘爆炸产生的机理及特征研究[J];煤炭技术;2012年11期
4 薛光武;郑庆荣;张世同;;中变质煤热解的有机挥发分析出研究[J];煤炭转化;2013年01期
5 姜海鹏;司荣军;张延松;李润之;;挥发分对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J];煤矿安全;2014年02期
6 于娟;章明川;周月桂;范卫东;范浩杰;;挥发分火焰对碳粒燃烧的影响[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6年02期
7 张健;章明川;于娟;齐永锋;林郁郁;;均相着火后挥发分燃烧的移动火焰锋面模型[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健;章明川;于娟;齐永锋;林郁郁;;煤粉挥发分火焰行为的理论分析与简化模拟方法[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04期
2 张健;章明川;顾明言;于娟;;湍流煤粉火焰中多相燃烧的跨尺度模拟方法及应用[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2年01期
3 梅书霞;谢峻林;何峰;金明芳;;DD分解炉燃烧与分解耦合过程的数值模拟[J];化工学报;2013年03期
4 齐永锋;章明川;肖佳元;张健;田凤国;;煤粉再燃过程中主要气体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9年03期
5 张健;章明川;于娟;齐永锋;林郁郁;;均相着火后挥发分燃烧的移动火焰锋面模型[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9年05期
6 齐永锋;章明川;于娟;;考虑热解产物组分的煤粉着火燃烧数学模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坤;煤矿动态通风网络分析系统及继发性灾害发生规律[D];清华大学;2010年
2 王德全;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粒子沉积与绝热层烧蚀过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吴宁;对冲火焰条件下煤粉燃烧特性的实验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4 荆德吉;基于气固两相流的控尘理论及其在选煤厂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崔福兴;提高中速磨煤机出口温度的可行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朱明明;煤颗粒在常重力和微重力下着火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3 丁利;旋转和直线运动下移动火源燃烧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林振冠;匀速和匀加速直线运动下移动火源燃烧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姜思源;煤粉工业锅炉对大同难燃煤适应性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4年
6 姜海鹏;煤尘浓度对瓦斯爆炸极限的影响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4年
7 吕仲;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英鹏;徐冬;李刚;苑春苗;陈宝智;;镁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实验测试[J];爆炸与冲击;2009年04期
2 肖理生,曾汉才,金峰,韩军;分级燃烧最佳一次风空气系数的实验研究[J];动力工程;2001年01期
3 金晶,张忠孝,李瑞阳,钟海卿;超细煤粉燃烧氮氧化物释放特性的研究[J];动力工程;2004年05期
4 费俊;孙锐;张晓辉;张勇;孙绍增;秦裕琨;;不同燃烧条件下煤粉锅炉NO_x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J];动力工程;2009年09期
5 王世昌;;中国动力煤挥发分发热量分布规律[J];电站系统工程;2012年03期
6 费国云;煤生爆炸性鉴定方法浅析[J];煤炭工程师;1993年03期
7 闫金定,赵江红,杨建丽,崔洪,刘振宇;热重质谱联用(TG/MS)系统的建立和应用[J];分析试验室;2002年05期
8 张健;章明川;于娟;齐永锋;林郁郁;;移动火焰锋面(MFF)模型火焰锋面确定条件的进一步改进[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S2期
9 何朝远,张引合;煤尘爆炸特性与挥发分的关系[J];工业安全与防尘;1997年11期
10 李畅;苑春苗;李刚;;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润之;瓦斯爆炸诱导沉积煤尘爆炸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国平;郭建平;;储煤仓煤尘爆炸危险性分析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2007年10期
2 崔悦;;煤尘爆炸及预防[J];大众标准化;2008年S2期
3 田川;韩宇;;煤尘爆炸分析与预防[J];煤;2008年08期
4 于寸康;;煤尘爆炸的影响因素与预防措施[J];科技风;2011年11期
5 唐燕;周磊;;浅谈煤尘爆炸试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资讯;2012年15期
6 王春莲;;煤尘爆炸产生的机理及特征研究[J];煤炭技术;2012年11期
7 关祥艾;于小翠;李文文;;煤尘爆炸实验室检测方法分析[J];广东化工;2013年06期
8 袁汉春;煤尘爆炸性快速测定仪[J];煤矿安全;1979年06期
9 何松;;广西煤尘爆炸试验及其结果分析[J];广西煤炭;1999年03期
10 高辉 ,李艳红;“喷雾洒水降尘器”控制煤尘的研究[J];山东环境;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自亮;李鸿彬;李智;赵恩彪;;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沉积煤尘分布规律的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高尔新;李鲁;唐志龙;胡萧;陈二霞;;冲击波引爆煤尘瓦斯气体混合物的实验研究[A];现代爆破理论与技术——第十届全国煤炭爆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李浩;;选煤厂煤尘及其防治技术[A];2010年全国选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4 史兴国;;煤矿粉尘的控制[A];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李正虎;段双成;黄志丹;杜亚林;;煤矿低氧、微氧开采探讨[A];第三届全国煤矿机械安全装备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牟亮礼;王恒志;任草燕;;综放工作面综合负压降尘技术研究与应用[A];2005年度山东煤炭学会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7 白春华;宫广东;刘庆明;;10m~3爆炸罐中甲烷-煤尘爆炸发展过程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郭龙娇;;矿井重大危险源分析探讨[A];纪念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省(区、市)煤炭学会学术专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迅速开展煤尘防治检查[N];中国煤炭报;2014年
2 李彩琴 整理;五大方面细说煤尘爆炸[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3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 王和堂 李楠;煤尘爆炸及其防治[N];中国能源报;2010年
4 山西汾河焦煤公司生产处 成轶斌;浅谈如何预防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N];山西科技报;2008年
5 纳雍县勺窝煤监站 何斌;煤尘爆炸的预防和隔绝[N];贵州民族报;2012年
6 通讯员 信永华;新型高分子煤尘阻燃剂问世[N];工人日报;2009年
7 市煤炭管理局提供;煤矿事故防治[N];六盘水日报;2009年
8 记者 李学玲 李仑;山西灵石一煤矿煤尘爆炸[N];中国煤炭报;2006年
9 张云;蔡家沟矿难系煤尘爆炸所致[N];山西日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舒安东;煤矿抗“外来伤害”能力薄弱[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杨书召;受限空间煤尘爆炸传播及伤害模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静;煤尘的润湿机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3 程磊;受限空间煤尘爆炸冲击波传播衰减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义;甲烷、煤尘火焰结构及传播特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陈东梁;甲烷/煤尘复合火焰传播特性及机理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董呈杰;甲烷—沉积煤尘爆炸实验与大涡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大明;输煤巷道煤尘运移规律及治理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健;煤尘防爆降尘剂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史果;直线巷道内煤尘爆炸火焰波的传播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3 王振华;煤尘润湿及吸附特性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4 伍修锟;呼吸性煤尘物理化学特性的研究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冯永安;基于20L球形爆炸装置的甲烷对煤尘爆炸影响实验研究[D];中北大学;2013年
6 王岳;煤尘—甲烷爆炸的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王洪雨;密闭空间甲烷—煤尘复合爆炸强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丁旭东;干式钻进煤尘在巷道中运移及分布规律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9 郑继洪;复配泡沫剂在煤尘表面的吸附机理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10 左前明;煤尘爆炸特性及抑爆技术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59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559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