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斯抽采地质单元划分及评价方法
本文选题:瓦斯抽采 切入点:地质单元 出处:《煤矿安全》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煤系地层形成后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瓦斯赋存、运移地质条件复杂,表现为煤体结构组合多样化、矿井构造复杂化、顶底板岩层非均质化、水文地质条件差异化,仅仅依靠地质勘查时期以探煤为目的的地质资料,难以为瓦斯抽采和强化工艺实施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基于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中马村矿的应用实践,开展了瓦斯抽采地质单元划分及评价方法研究。通过系统分析矿井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煤层和顶底板组合特征及物性特征,确定瓦斯抽采地质单元划分原则,通过对矿井抽采单元进行科学划分和评价为矿井瓦斯抽采科学部署,强化增透技术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Abstract]:After the formation of coal measure strata, the formation of coal measures experienced multiple tectonic movements, gas occurrence and migration, complicated geological conditions, such as the diversity of coal body structure combination, the complication of mine structure, the heterogeneity of roof and floor strata, and the difference of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It is difficult to provide a reliable geological basis for gas extrac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chnology by relying only on the geological data for coal exploration in the period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practice of Zhongmacun Mine in Henan Energy and Chemical Industry Group Group,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al mine in China.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hydrogeology, combin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seam and roof and floor, the principle of gas drainage geological unit division is determined. The scientific division and evaluation of mine drainage units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scientific arrangement of mine gas drainage and strengthening the design of antireflection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类号】:TD712.6;TD1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苏现波,谢洪波,华四良;煤体脆—韧性变形微观识别标志[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3年06期
2 张代钧;鲜学福;;煤结构模式的初步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芳;;福建永安喀斯特地貌形成发育与经济建设[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23期
2 邢莹莹;朱莉;;辽宁抚顺煤精的宝石学特征研究[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7年04期
3 杨国华 ,黄立人;体积均衡基准的引入及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J];测绘通报;1990年05期
4 陈善庆,陈家怀,赵时久;滇东田坝黔西土城晚二叠世煤系上段煤岩特征及煤相分析[J];沉积学报;1989年02期
5 朱志敏;韩军;路爱平;罗丽萍;周家云;;阜新盆地白垩系沙海组煤层气系统[J];沉积学报;2008年03期
6 汪小妹;焦养泉;吴立群;荣辉;王小明;潘松圻;唐辉;计波;宋霁;;鄂尔多斯盆地东胜—神木地区侏罗系煤中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沉积学报;2011年03期
7 刘光耀;赵涵;王博;石美;陈晓丽;;煤层气压裂技术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8 谭家铭;编制地质图中有关地质特征的表示[J];地矿测绘;1998年02期
9 赵虎,晏磊,赵云升;玄武岩的多角度偏振反射光谱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4期
10 傅家谟 ,史继扬;石油演化理论与实践(Ⅰ)——石油演化的机理与石油演化的阶段[J];地球化学;197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九辰;;学会在地质学近代化中的作用——对中、英地质学会的比较研究[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2 刘会彬;尹润生;安俊孝;王飞;;彬长矿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开采前景分析[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3 王康东;赵志根;;Surfer在绘制煤层气丰度图上的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论坛专辑[C];2007年
4 张泓;;煤田地质学的成就与前景[A];2008—2009地质学学科发展报告[C];2008年
5 曾勇;;低煤级煤煤层瓦斯聚集的地质因素研究[A];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C];2007年
6 申建;秦勇;傅雪海;吴财芳;何也;;平顶山矿区李口集区块煤储层地质条件及煤层气采收率[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7 王康东;赵志根;;Surfer在绘制煤层气丰度图上的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曾勇;柯妍;张鑫;;低煤级煤煤层瓦斯富集的地质因素研究[A];2008年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一兵;苏现波;王宪花;杨焦生;陈振宏;;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高渗区预测方法[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郭盛强;;煤体变形对煤层气储层比表面积影响的研究[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超;鹤岗矿区石头河子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构造控煤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陶树;沁南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效应及气井产能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续颜;内蒙古东部霍林河煤田早白垩世古火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郭红玉;基于水力压裂的煤矿井下瓦斯抽采理论与技术[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继坤;安徽省煤田构造与构造控煤作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汪浩;滇东、黔西晚二叠世煤的沉积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7 李建楼;声波作用下煤体瓦斯解吸与放散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8 刘会虎;沁南地区煤层气排采井间干扰的地球化学约束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吴艳艳;煤层气生成过程中的矿物/金属元素催化作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杨兆彪;多煤层叠置条件下的煤层气成藏作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亚坤;构造煤的微观和超微观结构特征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炎昊;高煤级煤储层条件下的气体运移机理[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晓彬;新安井田瓦斯赋存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文斌;勃利含煤盆地白垩纪煤系沉积环境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田甜;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煤岩分析及煤堆体积测量[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陈润;煤层气分馏机理[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7 王庆伟;岩体力学在煤体变形中的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08年
8 周少华;焦作矿区不同破坏类型煤的瓦斯吸附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潘志刚;湖南省邵阳短桥矿区煤层气赋存条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张明明;江西省涌山桥矿区煤变质程度对煤层瓦斯的影响[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姜波,秦勇,金法礼;高温高压下煤超微构造的变形特征[J];地质科学;1998年01期
2 曹运兴;彭立世;侯泉林;;顺煤层断层的基本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1993年06期
3 金法礼,秦勇;高温高压下煤变形的实验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9年01期
4 王佑安;杨思敬;;煤和瓦斯突出危险煤层的某些特征[J];煤炭学报;1980年01期
5 王桂梁 ,朱炎铭;论煤层流变[J];中国矿业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卫国;;瓦斯抽采系统中有关参数的自动监测控制技术[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年02期
2 廖春奎;梅甫定;;中梁山煤矿瓦斯抽采技术及应用[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杨海生;;实施创新瓦斯抽采方法 提高瓦斯抽采率[J];河北煤炭;2008年06期
4 赵干;;淮南矿区瓦斯抽采技术[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5 陈军;;瓦斯抽采泵循环供水实践[J];陕西煤炭;2008年03期
6 侯永平;;余吾煤业公司瓦斯抽采存在问题分析及采取对策[J];煤;2008年09期
7 张志刚;贾光胜;杨利平;高振勇;;瓦斯抽采效果预测方法在王坡矿的应用[J];煤矿开采;2009年01期
8 谭友定;;筠连矿区鲁班山井田瓦斯抽采方法探索与实践[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2期
9 贺天才;李海贵;张海军;;晋城矿区厚煤层瓦斯抽采技术与实践[J];煤炭科学技术;2009年03期
10 黄昌文;杨良智;;松藻矿区瓦斯抽采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振林;;彬长矿区瓦斯抽采站与瓦斯(乏风)发电厂[A];煤矿瓦斯地质与抽采利用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C];2012年
2 许福利;;矿井瓦斯抽采是矿井安全高效的重要保障[A];基于瓦斯地质的煤矿瓦斯防治技术[C];2009年
3 熊云威;;龙会场煤矿瓦斯抽采方法与参数的合理确定[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广顺;;煤矿瓦斯抽采系统自动放水装置研制[A];煤矿机电一体化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崔洪庆;朱加锋;;发挥瓦斯抽采钻孔地质勘查作用的意义和原则[A];瓦斯地质基础与应用研究[C];2011年
6 张邦安;;中梁山煤田立体瓦斯抽采利用体系的探索[A];第三届全国煤矿机械安全装备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杨继东;;突出煤层瓦斯抽采钻孔除尘技术研究与实践[A];纪念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省(区、市)煤炭学会学术专刊[C];2012年
8 宋志敏;任建刚;李冰;;基于强化工艺的瓦斯抽采地质研究[A];瓦斯地质研究进展2013[C];2013年
9 朱国忠;贾立钢;;长距离定向水平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的应用[A];瓦斯地质研究进展2013[C];2013年
10 涂冬平;;利用水力冲孔提高瓦斯抽采效果的技术研究[A];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万水平 吴勤;建新煤矿瓦斯抽采孔有了“身份证”[N];中国矿业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雨璐;山西构建五大瓦斯抽采利用园区[N];山西青年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闫志强;煤矿瓦斯抽采成科研投资热点[N];中国能源报;2014年
4 刘铮 陈忠华;国家出台政策推动瓦斯抽采利用[N];中国改革报;2006年
5 记者 杨学锋;江西强化煤矿瓦斯抽采利用[N];中国煤炭报;2007年
6 邝邺;重庆: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给出指导意见[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7 记者 董立龙邋通讯员 张英峰;全省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现场会在张矿集团召开[N];河北日报;2007年
8 记者 刘铮、陈忠华;国家鼓励瓦斯抽采利用[N];人民日报;2006年
9 刘铮 陈忠华;瓦斯抽采项目:税收优惠政策出台[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记者 李仑;山西出台政策鼓励瓦斯抽采利用[N];中国煤炭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郝世俊;煤矿井下大直径定向钻孔的成孔工艺及瓦斯抽采效果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2 郝富昌;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的瓦斯抽采参数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3 胡胜勇;瓦斯抽采钻孔周边煤岩渗流特性及粉体堵漏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4 刘彦伟;突出危险煤层群卸压瓦斯抽采技术优化及防突可靠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5 吕有厂;煤矿瓦斯抽采钻孔风力排粉水射流负压引射除尘技术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6 于永江;煤体非均质随机裂隙模型及渗流—应力耦合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7 周红星;突出煤层穿层钻孔诱导喷孔孔群增透机理及其在瓦斯抽采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晴;余吾煤矿瓦斯抽采管路系统优化[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宫鹏巍;古汉山煤矿采空区瓦斯抽采技术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3 冉永进;九里山煤矿二_1煤层瓦斯抽采系统合理抽采负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张智峰;煤层钻孔瓦斯抽采效果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5 刘徐三;煤层瓦斯抽采水平定向钻孔钻进工艺及稳定孔壁冲洗液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6 宋国正;瓦斯抽采系统安全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7 成艳英;本煤层钻孔瓦斯抽采失效机制及高效密封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8 宋志刚;潞安屯留矿低渗煤层瓦斯抽采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9 彭涛;兴黔煤矿高瓦斯煤层瓦斯抽采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10 黄启亮;气润湿反转方法提高瓦斯抽采率[D];长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74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574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