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用通孔式消声器的研究
本文选题:通孔式消声器 切入点:多孔吸声材料 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气动系统在工作时往往产生很大的排气噪声,为降低工作环境噪声,通常要在系统的排气端加装消声器。常用的封闭腔气动系统消声器在某些应用场合容易引入过大的压降,影响上游系统的工作性能,而且长期使用时,容易导致异物堆积阻塞气流通路。因此本文对气动用通孔式消声器展开研究以期解决上述应用领域面临的困难。 本文通过改进的Johnson-Allard等效流体模型计算通孔式消声器内多孔吸声材料的等效特征参数随声波频率的变化规律。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出穿孔板特征阻抗随声波频率的变化规律。结合多孔吸声材料及穿孔板模型,建立通孔式消声器的二维解析模型,讨论特征波数方程的求解,采用模态匹配法计算消声器传递损失。比较保留不同模态阶次对传递损失计算的影响,说明为得到精确的通孔式消声器传递损失预测结果,进出口管道内保留两阶声波模态即可,而消声腔内应至少保留三阶声波模态。 通过声学有限元法分析讨论了吸声材料的流阻率、孔隙率、形状因子、粘性及热特征长度等几个参数对消声器传递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流阻率尽量取大,形状因子和两种特征长度尽量取小,有助于提高消声器传递损失,孔隙率对传递损失的影响不大。还讨论了穿孔板的穿孔率、孔径及厚度对消声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通孔式消声器来说,穿孔板的引入总体上看对低频段传递损失增加有限,但对有效消声频段的缩小明显,随着穿孔率的降低及孔径增大,这种不利的影响更加明显,穿孔板厚影响不是很大。当选择穿孔板作为护面结构时,应尽量选择孔隙率大孔径小的穿孔板,避免其影响多孔吸声材料发挥作用。讨论了消声器消声腔长度及吸声材料厚度对于消声器传递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消声器消声腔长度越长,吸声材料厚度越大,消声器的各频段传递损失也越大。 通过声学有限元计算讨论了插入管、锥形流道、气隙、消声腔内隔板等消声器改进结构对传递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合理的插入管、截面尺寸由小变大的锥形流道、消声腔内隔板有助于提高消声器传递损失,尤其是能改善消声器在通过频率附近的降噪能力。而气隙结构不利于消声器传递损失的提高,截面尺寸由大变小的锥形流道对消声器传递损失提高作用不明显。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指出插入管及消声腔内隔板对消声器消声能力的改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通过频率下声波特征模态的激发与传播实现的,并指出改进结构的最佳布置位置位于消声腔模态节点附近。 通过声级计测量通孔式消声器试样安装于真空发生器尾部时,消声器试样出口正前方1m总声压级随真空流量变化,,总声压级随真空发生器入口压力变化。通过传声器采样及频谱分析,得到各消声器试样噪声频谱曲线。实验表明在被试材料中,棉及岩棉的吸声表现是最好的。实验验证了填充材料流阻率越大、消声腔长度越长、消声腔材料越厚,消声表现越好的结论。对于几种改进结构的实验比较表明,截面尺寸由小变大的锥形流道、消声腔内隔板有助于提高消声器消声能力。但是入口插入管没能提高消声器消声效果,而理论预测中表现平平的截面尺寸由大变小的锥形流道却提高了消声器消声能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B53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贡民,程广福,张文平,张天元,王芝秋;用传递函数法测量水消声器传递损失[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1年04期
2 吴石,吴云鹏;应用人工透射边界法计算水消声器传递损失[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苗勇毅;杨世文;;双穿孔管消声器分析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年06期
4 散晓燕;王国明;荣坤强;;基于Matlab的消声器消声性能分析系统[J];煤炭技术;2010年11期
5 初晓亮;李宝林;陈琳;范帅;;矿用柴油车辆的消声器结构改进及性能分析[J];煤矿机械;2011年03期
6 张红岩,杨乃积,韩遂太;轴对称抗式消声器传递损失的有限元计算[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7 田华安;荀振宇;郑超凡;翁章卓;;水消声器声学性能仿真分析研究[J];中国舰船研究;2007年06期
8 毕嵘;刘正士;王敏;赵虎;秦光宇;;排气消声器声学及阻力特性数值仿真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8年01期
9 陈卫松;邱小军;;多孔弹性介质三层夹心板的隔声性能研究[J];应用声学;2008年02期
10 蒲大宇;左正兴;冯慧华;刘晓;;空气滤清器内吸声材料位置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泽成;王纬波;郑劲东;;复合材料轴的模态和传递损失试验的仿真分析[A];第十三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克;周启君;冯涛;;传递损失测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四传声器法[A];2004年全国物理声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周启君;刘克;冯涛;;关于J.Y.Chung的传递损失测量理论的讨论[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4 曹玉煌;罗马吉;刘志恩;;不同截面布置的三维抗性消声器声学性能分析[A];湖北省内燃机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田梦;桑晋秋;刘碧龙;李晓东;;微孔板传递损失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6 毕嵘;刘正士;赵虎;秦光宇;;汽车排气消声器声场和流场数值仿真分析[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钱中昌;吴瑞;冯涛;刘克;;流固耦合对水消声器的影响研究[A];运输噪声的预测与控制——2009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桑晋秋;田梦;刘碧龙;李晓东;;穿孔板的隔声特性研究[A];全国环境声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毕嵘;刘正士;赵虎;秦光宇;;汽车排气消声器声场和流场数值仿真分析[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王锁泉;席亦农;尹志勇;朱忠;;肘形挠性接管机械阻抗测试及其隔振效果预报研究[A];第十二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莫大康;如何建好一个芯片厂[N];中国电子报;2002年
2 文渊;韩国扩展电子元件产业[N];中国电子报;2001年
3 马中发;低K介电材料研究遭遇挑战[N];中国电子报;2002年
4 承旭(研究中心);LTCC&BME—电子元件业炙手可热的明日之星[N];电子资讯时报;2002年
5 朱立平 徐正平;可加工骨科植入件的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面世[N];中国工业报;2009年
6 平洋;平顶山年产1.2亿块蒸压粉煤灰砖线投产[N];中国建材报;2009年
7 林应植 甘勇;技术创新为支撑 出口创汇作保证[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8 青化 编译;输出1W的高频开关[N];电子报;2009年
9 占群;啤酒瓶盖的改进设计[N];中国包装报;2010年
10 陈宏城 翻译;二极管激光器电源(17)[N];电子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金库;基于三维/一维耦合技术的汽车进气谐振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2 毕嵘;复合式消声器声学特性的分析方法和实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3 崔晓兵;复杂结构声学特性预测的快速多极子边界元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4 计方;船体结构声波动特性及阻波技术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王雪仁;船用柴油机排气消声器声学性能预测的边界元法及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6 康钟绪;消声器及穿孔元件声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石岩;排气消声器消声特性仿真分析与排气噪声声音品质设计[D];天津大学;2010年
8 王冲;PCB通孔电镀铜添加剂的分子模拟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邵颖丽;反相对冲柴油机排气消声器消声单元声学特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10 车驰东;动力设备结构声传递的理论分析及阻波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宏宇;气动用通孔式消声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胡先锋;消声器设计参数的组合评估及正交优化[D];浙江大学;2013年
3 税永波;气固声热耦合的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周星达;基于声模态的抗性消声器的声学性能分析及设计[D];延边大学;2011年
5 赵志文;单缸柴油机反相对冲排气消声器声学性能的模拟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6 李美玲;基于CFD方法的排气消声器声学特性仿真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王朝辉;基于边界元与有限元耦合模型的消声器传递损失预测[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8 田华安;水消声器降噪效果及流场动态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9 郑逢敏;泡沫铝复合结构传递损失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园;全地域四轮车消声器消声性能仿真与改进[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822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582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