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高效跟驰状态下的后车行为控制
本文选题:交通工程 切入点:车辆行为调整 出处:《铁道学报》201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安全高效跟驰状态下,后车应当根据前车的行为变化科学调整自身行为,才不至于失去安全高效跟驰状态。首先,建立安全跟驰车距随速度变化的拟合函数,作为后车行为调整的依据,并与目标距离速度控制方式相比较,讨论了全速域范围内一般跟驰情形任意速度条件下绝对安全车距计算对于列车运行控制的重要性。然后,基于后车行为调整单元的始末时间,提出安全车距实时跟踪条件下的两种速差控制律的计算方法,处于安全高效跟驰状态下的后车可根据前车行为变化做适应性调整。仿真实验显示,实际车距能够通过后车行为的科学调整得到很好的控制,而且车辆跟驰时隙可以减小至0,这为安全行车条件下进一步提高行车组织效率提供了工程实现方法。
[Abstract]:In the safe and efficient car-following state, the rear car should adjust its behavior scientifically according to the behavior change of the front car, so as not to lose the safe and efficient car-following state. First, establish the fitting function of the change of the safety car-following distance with the speed. As the basis for the adjustment of rear vehicle behavior, and compared with the target range speed control mode, the importance of absolute safe vehicle distance calculation for train operation contro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rbitrary speed in general car-following condition in full speed range i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initial and final time of the rear-vehicle behavior adjustment unit, two speed difference control laws are propos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eal-time tracking of the safety vehicle distance. The rear car in the state of safety and high efficiency can be adjusted adaptively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the behavior of the front ca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tual vehicle distance can be well controlled through the scientific adjustment of the behavior of the rear car. Moreover, the time slot of car-following can be reduced to 0, which provides an engineering implementation method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driving organization under safe driving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4183)
【分类号】:U492.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德茂;奚鹰;李涛;宋颖辉;;广州地铁3号线基础制动装置及制动距离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年02期
2 陈旭;肖绯雄;;高摩擦系数合成闸瓦热负荷研究[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14年04期
3 刘倩;;日照钢铁成品运输项目方案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25期
4 肖绯雄;陈旭;;恶劣工况下货车高摩合成闸瓦磨损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5 阚建福;;钢箱梁进站天桥吊装技术[J];钢结构;2014年09期
6 陈春江;;当前铁路运输对行车调度的要求[J];经营管理者;2014年32期
7 黄苏苏;王們;郑伟;;相对速度模式下的列车自动防护(ATP)紧急制动安全模型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年04期
8 姚明;何仁;;永磁磁轨制动应用及联合控制策略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2010年09期
9 朱珂光;;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浅析及对策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年02期
10 王锐;;基于红外测温技术的轴温探测系统的设计[J];信息技术;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田振武;;成灌客运专线特殊站型信号控制系统方案研究[A];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交流会专刊[C];2013年
2 郑笑;田长海;韩春明;;既有线提高货车轴重对通过能力的影响研究[A];铁路重载运输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左大杰;铁路快速客运网络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徐庆元;高速铁路桥上无缝线路纵向附加力三维有限元静力与动力分析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谭平;城际铁路车载列控系统安全及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4 张杰;机车周转图编制优化及系统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5 韩雪松;重载运输战略装车域运输组织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博;低速磁浮列车电—机械联合制动控制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2 赵进;动车组制动实验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李海涛;200km/h列车电空制动系统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公衍军;矿用电机车气动制动系统的制动特性与改进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马泳娟;高速列车运行速度的多模态控制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6 孙川;回送时长大货物车纵向冲动及安全性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3年
7 邓锋;QS-650型全断面道碴清筛机作业防撞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8 丁阳;铁路车辆防溜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9 陈海轮;铁路道口智能预警与控制系统设计[D];内蒙古大学;2013年
10 梁芝梁;铁路跨线桥有限净空施工方案优选方法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MasafumiYOSHIMURA,周贤全,初明玲;山梨试验线车辆空气动力制动[J];国外铁道车辆;2001年03期
2 林祜亭;列车制动距离的论证[J];铁道机车车辆;1996年02期
3 孙福祥,卜华娜;提速客车制动技术(6)[J];铁道机车车辆;2001年06期
4 黄问盈,杨宁清,黄民,陈生惠;列车制动力的等效换算原理及应用[J];铁道机车车辆;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全行车二十八年[J];劳动保护;1978年05期
2 ;安全行车小测验[J];劳动保护;1982年05期
3 ;高速公路安全行车“十忌”[J];福建农机;2001年01期
4 岳炳钰;以人为本抓管理 规范行车保安全——滁州供电局汽车队实现安全行车7500天的两点做法[J];现代交通管理;2001年10期
5 秦汉;繁华街道 安全行车[J];安全与健康;2002年02期
6 白良福;夏季安全行车要“六防”[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2年04期
7 安靖;夏季如何安全行车[J];安全与健康;2003年10期
8 马向阳;超速行驶对安全行车的影响[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5年05期
9 黄晓峰 ,柳晓磊 ,刘军利;高速公路安全行车须知[J];汽车运用;2005年01期
10 瑞祥 ,开宏;春运:安全行车注意啥?[J];山东农机化;2005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顾根荣 叶玉宝;泰兴开展安全行车专题教育活动[N];泰州日报;2007年
2 特约记者 李伟邋通讯员 董晓燕;长庆钻井“安全行车提示卡”保安全[N];中国石油报;2008年
3 通讯员 刘久光邋张继恩;安全之行 始于足下[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梁山黄河河务局 王磊;努力提高安全行车素质[N];济宁日报;2011年
5 本报驻上海记者 汝乃尔;安全行车关键靠“管”[N];中国旅游报;2013年
6 田永明;川测一院汽车队连续8年安全行车百万公里无事故[N];中国测绘报;2007年
7 谢文艳;大庆石化外事中心车队安全行车850万公里[N];经理日报;2007年
8 朱幸福 王磊;县客运分公司去年实现安全生产无大事故[N];芜湖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会颖邋特约记者 陈明宇 李瑞萍;构筑安全行车平台[N];石油管道报;2008年
10 记者 沈谦邋通讯员 陶健;300名公交职工联名表决心誓保安全[N];陕西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杜警;高速公路安全行车系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2 刘湘;基于人和环境因素的道路安全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25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625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