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边界断层水文地质特征及水害防治对策
本文选题:边界断层 切入点:水文地质特征 出处:《矿业安全与环保》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于两侧均为受岩溶水威胁的大水矿井,边界断层的水文地质特征对其两侧煤层开采、水害防治及水资源保护均有重要的影响。采用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及水化学分析等方法,获得断层两盘地层岩性、富水性、水化学及流场等数据,对下团柏边界断层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该断层延伸长,落差大,上下盘不同时代地层对接,上盘奥灰岩富水性、导水性均比下盘要弱;垂向上,导水性浅部差、深部好,呈"上阻水下导水"的水文地质特征,北面岩溶水可能通过深部岩溶导水通道穿越边界断层发生水力联系。根据上述特征,分析对比了南北两侧矿井面临的水害形势,提出了针对性的水害防治对策。
[Abstract]:The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oundary faults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oal seam mining, water hazard prevention and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mine, which are threatened by karst water. Hydrogeological drilling is used. By pumping test and hydrochemical analysis, the data of lithology, water enrichment, hydrochemistry and flow field of the two plates of the fault are obtained, and the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wer Tun cypress boundary fault are analyzed in depth. When the upper and lower plates are connected in different ages, Ordovician limestone is rich in water and its water conductivity is weaker than that of the lower one, and vertical upward, shallow water conductivity, good depth, and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p-blocking underwater water conductivity", The hydraulic connection of karst water in the north of China may occur through the deep karst diversion channel across the boundary fault.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situation of water hazard faced by the mines on both sides of the north and south,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ater damage.
【作者单位】: 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2087,513742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4QNB51)
【分类号】:P641.461;TD7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超;陈运泰;;断层厚度的地震效应和非对称地震矩张量[J];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02期
2 李民族;齐跃明;;干河煤矿突水灾害应急救援与管理[J];煤矿安全;2013年10期
3 李青锋;王卫军;彭文庆;彭刚;;断层采动活化对南方煤矿岩溶突水影响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4 武强;朱斌;李建民;洪益清;钱增江;;断裂带煤矿井巷滞后突水机理数值模拟[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5 许进鹏;张福成;桂辉;张同俊;;采动断层活化导水特征分析与实验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召宁;孟祥瑞;赵光明;;煤层底板变形与破坏规律直流电阻率CT探测[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2 李翠平;李仲学;郑瑶瑕;李鑫;侯定勇;周耀东;;地下矿突水过程的三维动态仿真模型构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3 申建军;刘伟韬;孙延双;魏佑山;;深部开采巷道滞后突水防治技术[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8期
4 潘锐;孟祥瑞;高召宁;;底板承压水上断层突水的力学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4期
5 赵怡晴;李仲学;周耀东;曹志国;李鑫;;地下矿水灾场一体化构模及可视化仿真技术[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11期
6 王文军;;下团柏断层控水作用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5年04期
7 路拓;刘盛东;王勃;;综合矿井物探技术在含水断层探测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年03期
8 杨国勇;车灿辉;刘树才;;突水断层水量预测的数值模拟[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9 张华磊;王连国;;采动底板附加应力计算及其应用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10 王伟;黄光球;;基于格子Boltzmann的矿井巷道突水计算机仿真[J];煤矿安全;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杜荣军;苗霖田;王少飞;;构造界面类型对开采沉陷特征影响的数值模拟[A];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及探查技术研究[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静;光纤光栅多参数传感理论技术研究及在地下工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李云龙;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姚桥矿水害防治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3 徐德金;高承压含水层上煤层开采底板断裂活化致灾机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4 刘守强;煤层底板突水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5 肖有才;煤层底板突水的“破裂致突、渗流致突”机理与工程实践[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6 孙辉;地下金属矿山六边形进路充填开采围岩稳定性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7 李松营;陕渑煤田顶底板水害评价与防治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8 王益伟;大水矿山地下水致灾机理及防治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9 程爱平;底板采动破坏深度微震实时获取与动态预测及应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恭彬;断层采动效应及其工程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伟;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地下突水数值模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3 董华山;重力作用下矿井突水数值模拟及其并行算法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新新;焦作矿区冯营矿矿井突水机理与水害防治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9年
5 王鹏;基于LBM的地下矿突水蔓延仿真实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琴;矿井巷道透水致灾因素分析及CFX模拟[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7 杨登峰;底板隐伏断层采动突水过程数值模拟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鹏;李雅庄煤矿下保护层开采卸压保护范围及可行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孙瑞;煤矿突水压架数值计算及影响因素的正交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10 王志波;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强,刘金韬,董东林,武雄,周瑞光;煤层底板断裂突水时间弱化效应机理的仿真模拟研究——以开滦赵各庄煤矿为例[J];地质学报;2001年04期
2 张林洪,刘荣佩,周建芬,庞志伟;构造型水库地震的断裂力学分析[J];地震研究;2002年02期
3 梁冰,孙可明,薛强;地下工程中的流─固耦合问题的探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4 周瑞光,成彬芳,叶贵钧,武强;断层破碎带突水的时效特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4期
5 胡戈;李文平;刘启蒙;程伟;乔伟;乐建;;综放开采过断层顶板破坏规律数值模拟[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8年01期
6 钱鸣高;缪协兴;许家林;;资源与环境协调(绿色)开采及其技术体系[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7 陈荣华;白海波;冯梅梅;;综放面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确定[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8 李青锋;王卫军;朱川曲;彭文庆;;基于隔水关键层原理的断层突水机理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9 彭苏萍,孟召平,李玉林;断层对顶板稳定性影响相似模拟试验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年03期
10 马亚杰;武强;章之燕;洪益清;郭立稳;田洪胜;张丽阁;;煤层开采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超龙;;煤矿水害防治中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J];中国科技信息;2014年01期
2 张丽波;;加强水害防治 确保煤矿安全生产[J];科技风;2012年21期
3 赵露;;梁北煤矿21采区水害防治措施探讨[J];科技资讯;2014年02期
4 王海;时伟;孙清钟;杨伟;;煤矿水害防治新方法及水资源的综合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22期
5 韩粤君;;朝川矿水害防治技术探讨[J];内江科技;2011年03期
6 姜本;南方典型岩溶地区岩溶发育的垂向模式与煤矿床水害防治[J];中国岩溶;1985年03期
7 王磊;余强;刘庆军;;河南铝土矿床水害防治问题探讨[J];河南科技;2008年02期
8 赵德军;张少锋;庄玉国;赵明;;浅谈煤矿井下水害防治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13期
9 陈雪理;;采空区覆岩移动对上覆水体的影响及水害防治技术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8期
10 刘苏;;采空区覆岩移动对上覆水体的影响及水害防治技术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新民;;加强煤矿水害防治 促进煤矿安全生产[A];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C];2013年
2 贺卫中;;烧变岩强富水区水害防治技术[A];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研究——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C];2013年
3 门红卫;;石炭井二矿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及水害防治[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4 张剑;黄采伦;王靖;周华;;地下磁流体探测系统及其在矿区水害防治中的应用[A];2009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虎维岳;;新时期煤矿水害防治技术所面临的基本问题[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昭行;王爱凤;;白沙南(苏二)煤矿水害防治分析及思考[A];纪念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省(区、市)煤炭学会学术专刊[C];2012年
7 王军;;非煤矿山地下水害防治新技术[A];有色金属工业科学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袁亮;李佩全;程功林;刘登宪;;淮南矿区水文地质勘控工作及水害防治技术介绍[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闫勇;;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积极探索深井高承压岩溶水害防治新途径[A];全国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C];2013年
10 魏大勇;宋晓洪;;瞬变电磁勘探在Ⅱ617工作面水害防治中的综合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 赵铁锤;煤矿水害防治的重点问题[N];中国矿业报;2006年
2 记者 孙宝福;煤矿水害防治工作任重道远[N];中国煤炭报;2006年
3 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 桂来保 汪云龙;强化水害防治基础工作 确保煤矿安全生产[N];江淮时报;2006年
4 方冰;黑龙江: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N];经理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N];中国煤炭报;2006年
6 石宇昊;加强小煤矿水害防治工作[N];贵州政协报;2007年
7 单于;雨季要高度重视煤矿水害防治[N];经理日报;2006年
8 记者 周维辉;22名专家为煤矿企业“把脉”[N];六盘水日报;2011年
9 何强;河北煤监局:加强“雨季三防”及水害防治[N];经理日报;2008年
10 张春 张开源;抓好汛期煤矿水害防治工作[N];中国煤炭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旭芳;地下水害防治帷幕位置及水位观测网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胡宏清;喀斯特煤矿山矿井突水预测及水害防治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3 刘翔;羊场湾二分区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害防治[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4 杨丹丹;基于GIS的谢桥煤矿矿井水害防治专家系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杨彪;矿山地下水害防治工程可视化及地表塌陷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28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628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