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东一矿覆岩含水层富水性评价及充水溃砂影响分析
本文选题:厚煤层 切入点:综放 出处:《煤炭技术》201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探究敏东一矿16-3上煤层开采期间的矿井充水溃砂影响,评价了覆岩含水层的富水性和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统计分析了16-3上煤层的覆岩结构特征和覆岩类型,并基于邻近矿井实测数据类比预计了16-3上厚煤层综放开采的覆岩破坏高度和防水安全煤柱尺寸,在此基础上根据覆岩含水层与煤层的垂向距离不同,分析了16-3上煤层全厚开采后覆岩含水层对采掘空间的充水溃砂影响。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water and sand bursting during the mining of 16-3 upper coal seam in Mindong No. 1 Mine, the water enrichment of overburden aquifer and the hydraulic relation between each aquifer are evaluated, and the overburden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overburden rock types of 16-3 upper coal seam a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ased on the measured data of adjacent mines, the failure height of overburden and the size of waterproof and safe coal pillar in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mining of 16-3 upper thick coal seam are predicted by analogy. On this basis, the vertical distance between overburden aquifer and coal seam is different according to the vertical distance between overburden aquifer and coal seam. The effect of overburden aquifer on water filling and sand bursting in mining space of 16-3 upper coal seam after full thickness mining is analyzed.
【作者单位】: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神华大雁集团公司工程管理部;
【基金】:天地科技开采青年创新基金(KJ-2014-TDKC-09)
【分类号】:TD7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康永华,孔凡铭,张文;试论水体下采煤的综合研究技术体系[J];煤矿开采;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飞;刘文生;;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地表下沉系数选取研究[J];测绘工程;2010年06期
2 张飞;刘文生;霍志国;方书山;;地表下沉系数选取的LWPSO-BP方法研究[J];测绘科学;2011年06期
3 李永树,韩丽萍;地表移动与变形曲线形态分析[J];测绘学报;1998年02期
4 祁慧敏;彭程;;MATLAB与VB结合在开采沉陷中的应用[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王芝峰;周行;李彪;;村庄下采煤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1期
6 朱亮;杨明楠;;采煤对采兔沟水库水源保护区的影响及对策[J];地下水;2010年05期
7 刘书贤,马利军;地表移动动态实时模拟及可视化[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8 刘占文;上邻近层残存瓦斯压力的分析与计算[J];煤炭工程师;1990年05期
9 李永树,王金庄,李成智;利用CAD技术求解概率积分法中的预计参数[J];煤炭工程师;1993年03期
10 李明好;低透气性特厚煤层工作面高位抽放技术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天泉;;矿山采动影响工程学及其应用[A];世纪之交的煤炭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徐白山;靳辉;周红帅;张达敏;韩君;;综采区覆岩三带发育程度探测与评价[A];煤矿安全与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郭金陵;邵剑锋;;煤矿开采对高速公路的影响评价[A];全国“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张战刚;宋淑光;孙允峰;;采空区塌陷规律及治理方案[A];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杨新华;宋孝平;;辛置煤矿采空区上方送巷可行性及送巷层位设计[A];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刘立忠;;某矿水体下采煤导水裂隙带高度发育规律研究[A];2010全国“三下”采煤与土地复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崔锋;刘鹏亮;张华兴;丁效雷;;建筑物下巷式充填开采研究[A];2010全国“三下”采煤与土地复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李强;罗春喜;孟令辉;段克信;;康平煤田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导水裂缝带高度探究[A];2011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张刚艳;;煤矿采空区治理效果检测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A];2011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张峰;;水工隧洞受铁矿开采影响保护范围分析[A];2011全国矿山测量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高峰;露井联合开采作用边坡损害机理及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忠明;小浪底库区采空区稳定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孙冬明;采动区送电线路铁塔力学计算模型及塔-线体系共同作用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4 黄伟;基于流固耦合动力学的矿压显现与瓦斯涌出相关性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常西坤;深部开采覆岩形变及地表移动特征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赵德深;煤矿区采动覆岩离层分布规律与地表沉陷控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1年
7 王建学;开采沉陷塑性损伤结构理论与冒矸空隙注浆充填技术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1年
8 苏仲杰;采动覆岩离层变形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9 许延春;矿区深厚复合含水松散层的工程、力学特性及其应用[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2年
10 吴士良;对采场矿山压力有明显影响的覆岩破坏运动演化规律[D];山东科技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勇;开滦矿区深部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冯幼贵;基于GIS的矿山开采地表移动与变形预计[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彦军;复杂围岩条件极近距离薄煤层群开采相关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赵文娟;采动围岩运动规律与断层活动性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曾庆铭;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机理和保护对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周丹;煤层开采断层影响引起的地表移动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李明;钱家营矿上行安全开采技术研究与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赵世成;大红山铁矿上部露天开采与下部地下开采的安全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吴世剑;引水隧洞及下覆采空区安全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朱乐君;矿区地表沉陷动态分析的研究[D];沈阳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永华,王济忠,孔凡铭,刘秀娥,靳仁昌,郑景奇;覆岩破坏的钻孔观测方法[J];煤炭科学技术;2002年12期
2 任奋华,蔡美峰,来兴平,康永华,刘治国;采空区覆岩破坏高度监测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刘伟韬 ,武强 ,李献忠 ,陈东印;覆岩破坏高度的实测与模拟方法研究[J];煤矿现代化;2005年05期
4 马占国;黄伟;郭广礼;陈占清;;覆岩失稳破坏的时变边界力学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刘瑾;张观瑞;;煤矿开采引起覆岩移动变形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赵小平;;煤矿开采引起覆岩移动变形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李伟;;采空区覆岩失稳引发冲击性灾害机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8 李连崇;唐春安;梁正召;;考虑岩体碎胀效应的采场覆岩冒落规律分析[J];岩土力学;2010年11期
9 徐廷甫;康钦容;张卫中;邓月华;;仰斜开采覆岩移动及对地表坡体稳定性的影响[J];煤炭科技;2011年03期
10 陈佳松;;新集三矿可采煤层的覆岩破坏分析[J];能源与环境;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洪伟;许家林;朱卫兵;;覆岩移动的拱-梁组合结构模型的初步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2 孙如华;李文平;李小琴;;叠加开采顶板覆岩变形破坏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庆松;高延法;刘松玉;;覆岩结构破坏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杨逾;范学理;刘文生;赵德深;;覆岩离层注浆中注浆量的确定[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李培现;谭志祥;闫丽丽;邓喀中;;采动覆岩裂隙发育数值模拟力学参数反演[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昆轮;张传玖;;宽沟煤矿覆岩活动及应力演化的数值模拟研究[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李刚;梁冰;;采场覆岩层渗流场形成机理及其应用[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易德礼;康永华;赵开全;;祁东煤矿高水压裂隙岩体综采覆岩破坏规律研究[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9 杨居友;;覆岩(离层)注浆工程自动监测系统的研究[A];开滦矿区采矿技术与实践文集[C];2009年
10 耿养谋;;矿山开采覆岩应力拱演化规律研究[A];200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士良;对采场矿山压力有明显影响的覆岩破坏运动演化规律[D];山东科技大学;2002年
2 马其华;长壁采场覆岩“O”型空间结构及相关矿山压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3 汪华君;四面采空采场“θ”型覆岩多层空间结构运动及控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4 尹增德;采动覆岩破坏特征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5 李春意;覆岩与地表移动变形演化规律的预测理论及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6 常西坤;深部开采覆岩形变及地表移动特征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胡青峰;特厚煤层高效开采覆岩与地表移动规律及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冯锐敏;充填开采覆岩移动变形及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9 张炜;覆岩采动裂隙及其含水性的氡气地表探测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10 赵德深;煤矿区采动覆岩离层分布规律与地表沉陷控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新国;采场覆岩破坏规律预测及咨询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2 朱蕾;陕北煤层开采覆岩变形数值仿真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李磊;祁东煤矿高水压下原生纵向裂隙发育覆岩采动破坏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4 魏义强;大采深条件下采煤活动引起的覆岩移动变形及破坏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阔;双层混合开采条件下覆岩及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任强;采场覆岩变形破坏规律的数值模拟及敏感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7 高建强;急倾斜煤层采空区覆岩稳定性预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8 李青海;石圪台煤矿浅埋较薄煤层开采覆岩运动规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少刚;综放采场覆岩大结构运动规律及失稳冲击灾害防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10 王开元;厚松散含水层下薄基岩采场覆岩移动与开采参数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31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631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