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岩体断层滞后突水多场信息监测预警研究
本文选题:岩石力学 切入点:断层滞后突水 出处:《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断层滞后突水由于其特有的隐蔽性及滞后性特征,突水灾害防治难度较大。针对王楼煤矿断层滞后突水防治工程,开展深部岩体多场信息监测预警研究。深入分析地下水来源及导水通道,在此基础上划分采动过程中断层滞后突水不同阶段,结合隔水关键层理论及物探结果,确定监测预警时间域与空间域,划分温度场、渗压场监测阈值,建立监测预警判识准则;串联传感器组合成监测单元,采用返浆工艺对钻孔分段封堵,实现传感器精确高效安装,通过煤矿安全光纤监测系统实现井上在线监测预警。监测预警结果表明,断层隔水煤柱有效控制断层内裂隙扩展,减弱了断层破碎带导水特性,依据深部岩体监测预警判识准则,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预警等级为I级,可实现安全开采。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Abstract]:Fault lag water inrush is difficult to prevent because of its characteristic of concealment and lag. In view of fault lag water inrush prevention project of Wanglou Coal Mine, The study of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multi-field information of deep rock mass is carried out. The source and channel of groundwater are deeply analyzed. On this basis, different stages of delayed water inrush of fault in mining process are divided,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key layer of water barrier and the results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The monitoring and warning time domain and space domain are determined, the temperature field is divided, the monitoring threshold of osmotic pressure field is divided, the criteria of monitoring and warning recognition are established, the series sensors are combined into monitoring unit, and the back grouting technology is used to block the borehole. The sensor is installed accurately and efficiently, and the on-line monitoring and warning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coal mine safety optical fiber monitoring system. The monitoring and warn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ult water-proof coal pillar effectively controls the crack propagation in the fault and weakens the water condu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ult fracture zone.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of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deep rock mass, the early warning grade in mining process of working face is I grade, which can realize safe min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3CB036000)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51309146)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30131120084)
【分类号】:TD7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超;唐春安;张省军;梁正召;冯英俊;;微震监测系统在张马屯帷幕区域的应用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2 庞义辉;张勇;;三维应力下岩石渗透率实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3 栾元重;李静涛;班训海;桑春阳;张长琦;马德鹏;;近距煤层开采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观测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4 杨国勇;车灿辉;刘树才;;突水断层水量预测的数值模拟[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5 贺桂成;肖富国;张志军;丁德馨;;康家湾矿含水层下采场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6 许家林;朱卫兵;王晓振;;基于关键层位置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方法[J];煤炭学报;2012年05期
7 孙建;王连国;;基于微震信号突变分析的底板断层突水预测[J];煤炭学报;2013年08期
8 宋振骐;郝建;汤建泉;石永奎;;断层突水预测控制理论研究[J];煤炭学报;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俊华;余国锋;;远距离卸压开采关键层位置效应初探[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 雷文杰;张瑶;孙钦昂;;有限元极限分析法探讨裂隙拱形成机理[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3 王学滨;;断层-围岩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快速回跳数值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赵志刚;谭云亮;;Microseismic Monitoring Data Fusion Algorithm and Coal and Gas Outbursts Prediction[J];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2010年04期
5 宫少琦;苏荣华;代树红;;逆冲断层破裂规律的相似模拟试验与数值模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年03期
6 孔海陵;陈占清;王路珍;;龙固矿底板突水危害性预测[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5期
7 曾志龙;孔令海;姜福兴;王进强;;基于微地震监测的大水量矿区厚煤层围岩破裂特征[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2期
8 赵洪宝;尹光志;;煤样初始内部结构对瓦斯流动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9 白越;王经明;;微震监测技术在煤矿突水监测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张杰;林海飞;吴建斌;;流固耦合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及技术[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文华;李继林;;煤矿条带开采中关键层减沉效果分析[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2 王强;曹代勇;;数值模拟法在刘桥断层突水风险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论坛专辑[C];2007年
3 袁中帮;王健;;数值模拟在采动影响下断层导突水风险评价中的应用[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4 齐庆新;毛德兵;王永秀;;冲击矿压的非线性非连续特征的模拟研究[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5 王强;曹代勇;;数值模拟法在刘桥断层突水风险分析中的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余学义;周杨;杨子星;李广成;张旺荣;;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观测研究[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邓广哲;王军;王华牢;;裂隙岩钻爆法施工竖井动力响应模拟研究[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1999年
8 王可钧;;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几个研究热点[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李忠华;潘一山;;基于剪切梁层间失效模型的断层冲击地压解析分析[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唐巨鹏;潘一山;;ANSYS在阜新矿区深部冲击地压研究中的应用[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佳奇;岩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超;采动煤岩瓦斯动力灾害致灾机理及微震预警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静;光纤光栅多参数传感理论技术研究及在地下工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4 王睿;煤层顶底板突水地质力学条件及其危险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王振;煤岩瓦斯动力灾害新的分类及诱发转化条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范晓刚;急倾斜下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吴仁伦;煤层群开采瓦斯卸压抽采“三带”范围的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孙建;倾斜煤层底板破坏特征及突水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王超;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冲击地压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李小琴;坚硬覆岩下重复采动离层水涌突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晓亮;基于FLAC~(3D)的断层数值模拟及其应用[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星;采场底板突水判测系统及水害防治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成成;综放开采断层应力分布特征与冲击危险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卢甲斌;东滩煤矿应力集中区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刘谆;基于FPGA的煤矿突水监测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郑婧;晋华宫矿刀柱式残采区上行开采层间岩层移动变形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晁建伟;回采巷道过断层顶板破坏特征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8 张群;采动诱发断层活化的数值模拟及微震监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孟武峰;朝川矿己组煤层开采对上方巷道的变形破坏影响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成伟;坚硬顶板采场瓦斯涌出与周期来压关系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运培;采场覆岩移动的组合岩梁理论[J];地下空间;2001年S1期
2 张建全,廖国华,黄在文,冯恩杰,刘青洲;综放开采条件下覆岩离层动态发育规律[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3 任奋华,蔡美峰,来兴平,康永华,刘治国;采空区覆岩破坏高度监测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杨淑华;张兴民;姜福兴;陈强;;微地震定位监测的深孔检波器及其安装技术[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徐世杰,陈忠奇,白琪光;“矿震”诱发机制的探讨[J];地震;1987年05期
6 姜福兴;杨淑华;成云海;张兴民;毛仲玉;徐方军;;煤矿冲击地压的微地震监测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5期
7 冯锐,林宣明,陶裕录,周海南,,滕云田,周鹤鸣,郝锦绮;煤层开采覆岩破坏的层析成像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6年01期
8 聂德新;张咸恭;韩文峰;;围压效应与软弱夹层的物理力学特性的相关性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0年01期
9 杨天鸿,唐春安,刘红元,朱万成,冯启言;承压水底板突水失稳过程的数值模型初探[J];地质力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武强,刘金韬,董东林,武雄,周瑞光;煤层底板断裂突水时间弱化效应机理的仿真模拟研究——以开滦赵各庄煤矿为例[J];地质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隋旺华;费芳草;;松散含水层下采煤水砂突涌防治研究现状与展望[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干;煤层底板隔水层阻抗高压水侵入机理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斌松,韩立军,贺永年;深部岩体变形的混沌预测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6期
2 余伟健;高谦;靳学奇;张周平;;受断层构造影响的深部岩体现场调查及力学特征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年01期
3 邓建,古德生,李夕兵;深部岩体工程随机分析方法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5年03期
4 林宏智,肖光岐;边坡深部岩体三维动态变形监测[J];露天采煤技术;1995年01期
5 许琼萍;陆渝生;王德荣;;深部岩体块系摩擦减弱效应试验[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6 王继承,苏永华,何满潮;区间分析方法在深部岩体工程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21期
7 王春来,徐必根,李庶林;凡口铅锌矿深部岩体声波测试研究[J];采矿技术;2003年01期
8 蒋斌松;蔡美峰;贺永年;韩立军;;深部岩体非线性Kelvin蠕变变形的混沌行为[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9期
9 张飞,刘占魁,张大林;对深部岩体节理裂隙分布的模拟预测[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李英杰;潘一山;章梦涛;;深部岩体分区碎裂化进程的时间效应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谭云亮;;深部岩体分区破裂问题的讨论[A];煤炭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集[C];2010年
2 周叔举;张春会;徐克林;;深部岩体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方法及设备[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3 朱万成;左宇军;李占海;唐春安;;动态扰动触发岩巷发生失稳破裂的数值模拟[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本文编号:1652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652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