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及规律初探
本文选题:山洪灾害 切入点:调查评价 出处:《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7年12期
【摘要】: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是1949年来水利行业最大的非工程措施项目,是规模最大的全国性防灾减灾基础信息普查工程,历时4年,涉及全国30个省305个市2138个防治县(区),国土面积755万km2,人口近9亿。运用普查、详查、外业测量、分析计算等多种手段,掌握了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范围、人员分布、下垫面条件、社会经济、历史山洪灾害等基本情况,科学分析了山丘区小流域的暴雨洪水特性,评价了现状防洪能力,计算了预警指标,划定了危险区,为山洪灾害预警预报和应急救援决策提供了基础信息支撑。本文系统介绍了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的核心要点,综述了调查评价成果,归纳了调查评价成果要素类型,揭示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人口、历史山洪灾害事件与预警能力的空间分布一致性,即山洪灾害各要素集中分布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过渡带、川滇交界地区、黄土高原区、东部沿海地区及华北等地区,最后初步探讨了该成果的应用前景。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将为中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及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提供丰富的基础数据支撑。
[Abstract]:The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flood disaster is the project of non engineering measures in 1949 to the water conservancy industry's largest, is the largest nation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basic information survey project, which lasted 4 years, involving 30 provinces 305 City, 2138 counties (districts), land area of 7 million 550 thousand Km2, nearly 900 million of the population. The census survey, outside survey, analysis and other means to master the Chinese flood disaster prevention area, personnel distribution, surface conditions, social economy,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historical flood disasters,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storm flood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watershed in hilly areas, evaluate the flood control capacity of the status quo, warning index calculation, delineation of the danger zone provide basic information support for mountain flood warning and emergency rescue decis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points of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flood disasters in China, summarizes the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results, summarizes the evaluation result of survey Type, reveals the national flood disaster prevention area,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consistency of history flood events and early warning ability of space, namely the elements of flood disaster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Sichuan basin transition zone in Sichuan Yunnan area, the Loess Plateau,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of North China and other regions, finally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the prospect of the results. Results the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flash flood disaster will provide abundant basic data support for the ability of China flood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forecasting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2014、2015、2016年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与管理(中央本级)(1261430112030、1261530180074、126301001000150068) 中国水科院2017年国际水利水电科技发展动态调研专项(JZ0145C022017)
【分类号】:TV87;X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顺泉,魏军才;湖南省山洪灾害高发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湖南地质;2001年01期
2 韩乃义;科学规划 综合防治 有效减少山洪灾害[J];河北水利;2003年09期
3 ;山洪灾害小常识[J];中国减灾;2005年07期
4 袁本华;颜小红;周春苗;;新邵县“5.31”特大山洪灾害成因及其防治对策[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6年02期
5 张硕辅;;湖南省“7·15”山洪灾害防御的思考[J];中国水利;2006年23期
6 李兴华;李彰俊;韩芳;曹艳芳;;近50年内蒙古山洪灾害的规律及成因[J];自然灾害学报;2006年S1期
7 方云祥;关伟;王晓辉;;安徽省山洪灾害成因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年01期
8 胡桂林;丘汀萌;;福建省长庆溪流域山洪灾害防御实践[J];中国水利;2007年14期
9 沈斌;;小城镇山洪灾害的防治对策探析——以云南省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7年08期
10 任洪玉;邹翔;张平仓;;我国山洪灾害成因分析[J];中国水利;2007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苏峡;夏军;蔡强国;王随继;舒畅;郑超磊;;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山洪灾害预估与应对措施[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孙厚才;;中国山洪灾害研究现状综述[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3 张晓宏;刘敏;;内蒙古自治区山洪灾害防御初探[A];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4 李学辉;赵启明;陈爽;;大连市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A];水与水技术(第3辑)[C];2013年
5 李民菊;;对晋南中条山区“7.29”山洪灾害防御的思考[A];山西省第十一届青年优秀水利科技论文选集[C];2012年
6 王树峰;米玉华;;河北省山洪灾害特点及防治[A];中国首届城市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王树峰;米玉华;;河北省山洪灾害特点及防治[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3防汛抗旱减灾[C];2013年
8 吴学生;;山洪灾害防御系统预警指标的确立方法探讨[A];水与水技术(第3辑)[C];2013年
9 张平仓;;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划[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姬威;;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在爱辉区防汛体系中应用[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3防汛抗旱减灾[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聂建春;加强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N];安徽日报;2007年
2 记者 王鑫;国家防总召开部分省(市、区)防御山洪灾害座谈会[N];中国水利报;2002年
3 通讯员 闫靖靖;陕西全力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N];中国气象报;2010年
4 王剑;陕西全力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N];黄河报;2010年
5 通讯员 吴泽坤;宁强山洪灾害防御试点建设通过国家验收[N];汉中日报;2010年
6 宗禾;河南下达山洪灾害补助资金1.3亿元[N];中国财经报;2011年
7 本报通讯员 邹开国 尹小东;让群众远离山洪灾害[N];中国水利报;2012年
8 董英 记者 贾红路;我省加快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N];黑龙江日报;2012年
9 记者 宋振峰;全省80个县完成山洪灾害预警工程建设[N];甘肃日报;2013年
10 记者 何静;年内我区将基本建成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防治体系[N];西藏日报(汉);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效雨;重庆市山洪灾害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刘鑫W,
本文编号:1658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658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