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浓度和温度检测系统研究
本文选题:煤矿火灾预警 切入点:氧气浓度检测 出处:《工矿自动化》2015年10期
【摘要】:针对现有煤矿火灾探测技术存在的响应时间长、精度低、可靠性差等问题,基于可调谐激光光谱吸收检测技术,设计了一套氧气浓度和温度检测系统,并在实验室环境下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0~100.0%氧气浓度范围内,系统测量误差小于1%;在253~1 000K气体温度范围内,系统测量误差小于2%。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long response time, low precision and poor reliability in the existing coal mine fire detection technology, a set of oxygen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detection system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tunable laser spectrum absorp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rror of the system is less than 1 in the range of 0100.0% oxygen concentration, and less than 2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253K gas.
【作者单位】: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青年创新基金资助项目(112060913)
【分类号】:TD75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云燕;潘教青;程传福;于红艳;;半导体激光器在氧气探测中的应用及关键技术[J];激光与红外;2011年05期
2 崔厚欣;齐汝宾;陈文亮;徐可欣;;可调谐激光波长调制技术检测氧气浓度[J];中国激光;2008年10期
3 刘小舟;煤矿火灾预防与防治技术现状[J];煤矿现代化;2005年05期
4 薛毅;邬剑明;王俊峰;;矿井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应用研究[J];工矿自动化;201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春晓;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O_2和CO气体测量[D];浙江大学;2010年
2 李鹏;基于吸收光谱气体温度测量方法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霄;隋青美;苗飞;王静;;应用单一超窄线宽激光器的多气体检测系统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7期
2 原辉;赖薇;刘晓波;汪冰冰;;原位实时气体分析在高炉冶炼过程中的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3期
3 邓远博;廖晓露;袁波;;基于LD波长调制的环境氧气浓度实时检测技术[J];光学仪器;2012年04期
4 何俊峰;阚瑞峰;许振宇;段连飞;王小中;;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氧气测量中的导数光谱处理与浓度反演算法研究[J];光学学报;2014年04期
5 张可可;齐勇;付晓;苗斌;白雪娇;;基于TDLAS一次谐波的二氧化碳温度测量[J];光电子技术;2014年04期
6 何俊峰;胡军;阚瑞峰;许振宇;王涛;;TDLAS氧气测量系统中激光器调谐性能测试与优化[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5年03期
7 曹家年;张可可;王琢;杨蕊;;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光纤甲烷传感器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李宁;翁春生;;基于吸收光谱技术的气体分布重建[J];中国激光;2010年05期
9 王琢;曹家年;张可可;冯琳琳;;基于谐波峰平比法的实用化光纤气体传感器研究[J];中国激光;2010年06期
10 汪磊;谈图;王贵师;高晓明;;天然气管道泄漏激光遥感探测系统的研制及标定方法[J];中国激光;2010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九零;注惰对封闭火区气体运移规律的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2 王忠文;矿井火灾诱发爆炸动态演化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3 何敏;煤矿井下封闭火区的燃烧状态与气体分析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4 潘卫东;基于TDLAS的痕量乙烯气体检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胜;新型防灭火封堵材料——固体泡沫特性参数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朱坤飞;平煤八矿14120工作面通风防灭火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楠;煤自然发火胶体防灭火材料性能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4 高晓成;燃机叶片测量系统软件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刘灿;易自燃煤层无煤柱开采自燃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6 李会荣;煤局部结构芳香环氧化反应机理的数值实验[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7 李昂;煤层火源探测氡异常值分析处理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8 姚帅;安全价值工程与煤矿安全决策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9 毕慧宁;星地量子光通信单光子捕获概率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付丹丹;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多目标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军,尹长松;半导体光电探测器及进展[J];半导体杂志;1997年02期
2 张志永;;车用内燃机环保节能技术研究的新进展[J];北京汽车;2006年02期
3 张全逾;张淑华;张汝清;;内燃机循环及燃烧测试分析方法的发展、现状及应用[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王帅;冯新泸;;多组分气体检测与识别技术进展[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5 林立军;FPGA在超声气体温度测量中的应用[J];传感技术学报;2005年02期
6 董凤忠,刘文清,刘建国,涂兴华,张玉钧,齐峰,谢品华,陆亦怀,汪世美,王亚萍,魏庆农;机动车尾气的道边在线实时监测(上)[J];测试技术学报;2005年02期
7 董凤忠,刘文清,刘建国,涂兴华,张玉钧,齐峰,谢品华,陆亦怀,汪世美,王亚萍,魏庆农;机动车尾气的道边在线实时监测(下)[J];测试技术学报;2005年03期
8 王相夷,杜梅芳;气体温度测量技术和误差分析[J];电测与仪表;1999年10期
9 陈明通;翟秀云;;高温高速气流温度测量方法的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07年01期
10 姜先申,韩焱;光电探测器噪声分析及降低噪声的方法[J];电子质量;2004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麦亮;激光光谱诊断技术及其在发动机燃烧研究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立军;基于超声技术的气体温度测量方法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珂;谢守勇;;烟叶烘房的温度检测系统设计[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年01期
2 关素荣;单片机温度检测系统[J];矿冶;2000年01期
3 翁志刚;翁志远;程颖;;车削加工温度检测系统研制[J];科技信息;2012年30期
4 董晓红;一种高温电阻炉的温度检测系统[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王仲训,于澎;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J];煤矿机械;2005年05期
6 温静馨;冯露;安然然;;采暖期居住建筑室内温度检测系统[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李洁;;基于DS18B20的温度检测系统在蔬菜大棚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08年04期
8 ;红外热成像温度检测系统[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3年11期
9 李汉江,杨雪莲;TDC3000在武钢4~#高炉炉身温度检测系统中的应用[J];武钢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10 王元荪;;带温度检测系统的钢管端部感应加热装置[J];钢管;2011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贤锴;;特殊库房多点温度检测系统[A];04'中国企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论坛暨中南六省区自动化学会学术年会专辑[C];2004年
2 于春梅;李磊民;;隧道窑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李业;张常年;赵法福;张文;;基于嵌入式的铝电解质初晶温度检测系统的研究[A];2010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五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凌振宝;王君;邱春玲;;基于GSM技术的粮库温度检测系统设计[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辉静;大尺寸轴类零件温度检测系统的研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2 张荣;高精度数字温度检测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许振茹;多通道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周跃佳;复通道智能温度检测系统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5 段晓杰;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远程多路温度检测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吕俊峰;蜂箱内多点温度检测系统研究[D];中北大学;2013年
7 占宇;基于无线传输的多功能温度检测系统的开发[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8 耿德普;全数字冷库温度检测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9 蒋晓琴;永兴特钢钢坯连轧温度检测系统的设计[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10 潘育山;旋转轴无线温度检测系统[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60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660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