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火管式超细粉体灭火装置灭火性能与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超细粉体 切入点:灭火装置 出处:《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年06期
【摘要】:通过1m3全淹没灭火实验研究与理论计算分析,研究探火管式超细粉体灭火装置对正庚烷火灾的灭火性能及灭火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采用平均粒径为5~8.9μm的超细粉体灭火剂时,装置的临界灭火浓度均不超过35g/m3。灭火剂颗粒的沉降速度与粒径平方成正比,降低灭火剂粒径,可提升装置全淹没灭火性能。超细粉体气溶胶向火焰区的扩散主要依靠装置的压送和喷射作用。
[Abstract]: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study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of 1m3 total submerged extinguishing, the fire extinguishing performance and fire extinguishing mechanism of the fire probe tube type ultrafine powder fire extinguishing device on n-heptane fire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is 58.9 渭 m, the ultrafine powder extinguishing agent is used. The critical fire extinguishing concentration of the device is not more than 35g / m3. The settling speed of the extinguishing agent particl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of the particle diameter, and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extinguishing agent is reduced. The diffusion of ultrafine aerosol to the flame zone mainly depends on the pressure-feeding and ejection of the device.
【作者单位】: 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
【基金】:公安部应用创新计划项目(2012YYCXTJXF149)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K17B02)
【分类号】:TU8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吕子剑,曹文仲,刘今,吴若琼;不同粒径固体颗粒的悬浮速度计算及测试[J];化学工程;1997年05期
2 周晓猛;姜丽珍;陈涛;;超细粉体灭火介质的表面特性及灭火性能[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9年03期
3 郑斌;潘仁明;;超细微粒灭火剂施放与流动性能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1年01期
4 傅学成;陈涛;周彪;薛岗;牛坤;王容基;周晓猛;;七氟丙烷与火焰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氟化氢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1年04期
5 杜兰萍,谢德隆,东靖飞,田亮,宋波;哈龙替代技术的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2年01期
6 王立;许們;罗源;王敏;;超细氢氧化镁干粉的灭火性能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年06期
7 胡雪彦;;火探管式自动探火灭火系统在电厂中的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年09期
8 刘连喜;张玉贤;董海斌;马建琴;;探火管灭火装置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志平;潘仁明;曹丽英;;超细磷酸铵盐微粒灭火剂与B类火作用的有效性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4期
2 邢军;杜志明;阿苏娜;;气溶胶灭火剂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8年09期
3 陈长坤;;火灾条件下气溶胶灭火剂固体微粒沉降过程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0年01期
4 李骥;李英;;基于VC++的物料悬浮速度的可视化快速计算[J];干燥技术与设备;2005年02期
5 陈涛;薛岗;王荣基;周彪;傅学成;周晓猛;;洁净气体灭火剂与火焰作用过程中氟化氢的产生量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年03期
6 华敏;徐大用;潘旭海;潘仁明;;超细微粒灭火剂运动特性的数值模拟[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年06期
7 刘慧敏;杜志明;韩志跃;杜欣;;干粉灭火剂研究及应用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年06期
8 刘英炎;陈巍;谭小群;邓贞贞;黄嘉欣;;氢氧化镁对磷酸二氢铵灭火剂性能的影响[J];广东化工;2015年03期
9 陈涛;夏建军;傅学成;赵力增;胡英年;胡成;;探火管式超细粉体灭火装置的有效喷射时间[J];中国粉体技术;2015年03期
10 杨荣杰,傅智敏;烟火气溶胶性质及灭火机理[J];火工品;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杨光成;周晓猛;聂福德;黄辉;;纳米粉体灭火介质NH_4H_2PO_4的制备及其灭火性能研究[A];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2 殷全明;徐晓楠;王大为;华菲;;七氟丙烷灭火性能的分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3 杨荣杰;;固体微粒气溶胶灭火剂发展前景[A];展望新世纪消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陈涛;傅学成;黄鑫;;基于cup-burner的超细粉体灭火性能研究[A];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5 焦迪;;火探管式自动探火灭火系统在放射性废物处理厂中的应用[A];中国核学会核化工分会放射性三废处理、处置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跃;张景林;张包民;王晶晶;;ABC干粉抑制93~#汽油爆炸的最佳点火延迟时间研究[A];第二届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李云浩;黄晓家;张兆宪;;自动灭火系统的选择与应用技术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防火技术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韩爱军;机械化学法在超细复合粒子制备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2 曾平;高含硫碳酸盐岩气藏低伤害酸压技术及压后硫沉积规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3 胡永华;2-氢七氟丙烷熄灭聚合物火焰的实验及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张永丰;洁净高效混合气体灭火有效性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杨光成;三氟碘甲烷的气相催化合成及机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凯;基于PLC的油库火灾报警系统设计[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2 葛静涛;高温高压高含硫气井井筒流动规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3 张鹏;颗粒物料气力输送流体动力特性与控制的仿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4 王万钢;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研制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曾平;高含硫气藏元素硫沉积预测及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6 朱渝生;哈龙替代技术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邓绍强;疏松砂岩气藏多层合采气井出砂携砂产能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8 李鹏;哈龙替代灭火系统应用及造价对比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9 吴洪有;哈龙替代灭火剂环境影响分析及其灭火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林卫华;银催化剂卸料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况凯骞;王亚果;黄鑫;廖光煊;;改性超细粉体灭火性能模拟实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2期
2 殷志平;潘仁明;曹丽英;;超细磷酸铵盐微粒灭火剂与B类火作用的有效性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4期
3 潘仁明,周晓猛,刘玉海;“哈龙”替代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爆破器材;2001年04期
4 殷志平;刘爱华;潘仁明;;消光法测定磷酸铵盐微粒灭火剂灭火浓度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8年07期
5 李志强,向兰,魏飞;阻燃级氢氧化镁的阻燃消烟机理及制备方法[J];海湖盐与化工;2004年02期
6 傅智敏,杨荣杰;固体微粒气溶胶灭火剂的改性研究[J];火灾科学;2000年03期
7 崔正心,廖光煊,秦俊,范志航;细水雾抑制障碍物稳定火焰的实验研究[J];火灾科学;2001年03期
8 李静海,郭慕孙;颗粒流体两相流能量最小多尺度作用(EMMS)模型简介[J];化学工程;1992年02期
9 刘雪东,李凤生,张智宏;粉体撞击流超细粉碎与表面改性研究[J];化学工程;2002年04期
10 唐聪明,徐卡秋,赵春霞;超细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研究[J];精细化工;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旺,黄圣生;超细粉体制备技术的应用和发展[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1年12期
2 王俊萍,沈海峰,李瑞芬;超细粉体及其测量技术[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1年11期
3 刘宏英,李春俊,白华萍,李凤生;超细粉体的应用及制备[J];江苏化工;2001年01期
4 刘维平,邱定蕃,马瑞新;超细粉体制备及测量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3年03期
5 何伟明,潘庆谊,刘建强,甄强;氧化铋系超细粉体制备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3年S1期
6 于庆杰,王祥彬;超声波在超细粉体分散中的应用[J];聚酯工业;2004年03期
7 裴秀中;复合材料超细粉体的制备[J];安徽化工;2004年04期
8 陈俊涛,沈笑君 ,康华;超细粉体颗粒聚团及分散的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康仕芳,刘爱民,张猛;化学沉淀法制备超细粉体过程行为[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5年05期
10 张华;;超细粉体改性复合材料的应用[J];化工时刊;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贵考;李全禄;周九茹;马晴;韩金宝;;超细粉体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A];第二届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06年
2 任俊;卢寿慈;唐芳琼;;超细粉体在液相中的分散技术与应用[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3 郭丽杰;王京刚;刘家祥;;超细粉体在粉碎和分级过程中的分散研究[A];第十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暨相关设备、产品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4年
4 潘志东;李竟先;;超细粉体的制备与表征[A];第六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潘志东;李竟先;鄢程;;超细粉体的改性[A];2001年海南全国粉体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李化建;盖国胜;党平华;黄佳木;罗毅;;超细粉体在液体中的分散[A];2001年海南全国粉体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袁红宇;欧宁;王静;;超细粉体技术对小儿腹泻外敷凝胶透皮吸收的影响[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8 张建春;;反应性汉麻秆芯超细粉体制备技术与应用[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林强;裴重华;李春华;;中药超细粉体有效成分溶出特性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10 曾贵玉;李长智;;超细粉体团聚状态的表征[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三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上卷)[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晔;超细粉体技术“点石成金”[N];科技日报;2006年
2 李靖 杨永华;超细粉体技术发展面临多道“坎”[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刘楠;超细粉体改性重在绿色化[N];中国化工报;2007年
4 余鹏;武汉科技学院超细粉体研究技术国际领先[N];中国纺织报;2009年
5 记者 姜小毛;超细粉体过滤技术跻身国际先进[N];中国化工报;2013年
6 邹海魁;二十一世纪功能材料——超细粉体[N];中国化工报;2000年
7 通讯员 丁德煜 何平;咸丰重钙粉项目竣工投产[N];恩施日报;2006年
8 本期嘉宾 武汉科技学院副院长 徐卫林 博士;将废弃的蛋白质纤维变废为宝[N];中国纺织报;2008年
9 张平 傅秋瑛;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与新产业成长[N];科技日报;2005年
10 张晔;超细技术“点石成金”[N];科技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徐璋;超细粉再燃降低NOx排放的热态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03年
2 谢友均;超细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6年
3 孙海鹰;RE~(3+)(Nd~(3+),,Ce~(3+)):YAG超细粉体合成及光谱性能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登好;α-Al_2O_3-H_2O-PAA系统稳定性控制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5 李雯雯;超细粉体电气石机械力化学效应及表面改性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伟;超声电解法制备钴超细粉体及其应用[D];南昌大学;2007年
2 苏林;铂超细粉体的制备与防团聚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3 刘雪峰;复合超细粉体添加剂的超润滑特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4 徐东年;镁基复合超细粉体的制备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5 李岩;β-锂霞石超细粉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6 宁方尧;超细粉体糖汁澄清技术应用与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7 王学鑫;中草药超细粉体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丁中建;超细粉体在丁羟胶中分散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9 周莉;掺杂二氧化钒超细粉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向魁;膜分离技术在超细粉体悬浮液固液分离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68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668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