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协同创新研究.doc 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本文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协同创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网友wuxwivg046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协同创新研究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协同创新研究摘要: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分析了大学协同创新的内涵及基本特征,运用协同创新的基本理念和教育思想,探索了实现协同创新的手段和方法。构建了融“教师与学生协同、教师与教师协同、学生与学生协同、课程与课程协同、课程与实践协同、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协同”为一体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协同创新机制。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协同创新机制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安全工程;课程建设;协同创新作者简介:张洪杰(1982-),女,辽宁铁岭人,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讲师;向晓东(1958-),男,四川宣汉人,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湖北武汉430081)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安全工程创新型人才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X94)的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74-0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广,已经由原来的矿山、冶金等传统行业扩展到石油、化工、机械、建筑、航空、交通、信息等领域,同时也对安全工程类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社会的需求推动了安全工程课程体系的革新,产学研一体化的理念已经渗透到诸多高等院校,人才的培养要围绕社会的需求,课程体系的组织和安排要为素质型、能力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在此背景下,武汉科技大学多年来以专业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作为课程体系设置的核心思想,搭建了从安全管理到安全技术的系列化安全工程专业平台课程,包括:安全管理、安全系统工程、工业通风与除尘、建筑施工安全、起重运输安全、电气安全等核心专业基础课。本文介绍了武汉科技大学在构建安全工程专业平台课程体系过程中,运用协同创新的理念,探索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实现协同创新的手段和方法,培养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一、大学协同创新的内涵及基本特征1.大学协同创新的内涵“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2]大学协同创新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既可指大学内部,如精神、理念、制度等要素之间的协同创新,也可指大学外部,如大学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之间的协同创新。[3,4]大学协同创新更为强调大学的主体作用,要求大学在协同创新中增强主体性,发挥参与、引导、指导、控制等作用。2.大学教学协同创新的基本特征协同在大学教学中的运用,使教与学和谐统一,有利于培养出创新人才,实现教学创新。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系统性。大学教学协同创新要求教学按照其自身的目标、结构和功能,必须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教师在教学创新目标之下,按照规定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或方法,切合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发展的顺序,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及对知识的充分理解。同时改变过去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的现象,使以教师为主导的教授活动与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两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相互激励,共同进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2)接续性。接续性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是一致的、连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碰撞和融合,使得知识传承、智慧涵育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接续性也说明了教学周期的周而复始,连续运转,前一阶段的交流孕育着后一阶段的发展,并成为后一阶段发展的动力,最后导致整个创新性教学过程的可持续发展。[5](3)涵容性。教学的协同创新实现了教学的真谛,教学协同,使教师和学生不再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而是双方共同投身于教学之中,各自敞开自我、接纳彼此,相互配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成为共同思想、情感交流与分享的场所。[5]在师生情感交流中,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鼓励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言争辩的能力,珍视了学生独立的见解,使学生产生愉悦、轻松的心境,这样学生就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从而使学生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4)协同性。协同是指元素对元素的相干能力,表现了元素在整体发展运行过程中协调与合作的性质。结构元素各自之间的协调、协作形成拉动效应,推动事物共同前进,对事物双方或多方而言,协同的结果使个体获益,整体加强,共同发展。导致事物间属性互相增强、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相干性即为协同性。[6]教学过程充满着师生的相互关怀、理解、尊重、激励,随着师生间的思想交融,使教学进入创新的境界,实现系统和个人的双重和谐发展。(5)发展性。动态学习方式主张学生在动态学习环境下,形成动态思维结构,达到情感能力的协调发展。这种发展是在开放思维条件下,全时空发展的学习方式。二、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协同创新要实现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协同创新,必须按照协同创新的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工程平台课程体系及一套协同创新的机制。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建立了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协同创新机制。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协同创新高等教育协同创新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教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将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调动起来,形成思想行动上的共识,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才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7]武汉科技大学在安全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一直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1)课程组织建设。教师在选择教材和准备教案时,在学生中挑选出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教学团队的成员,让学生参与课程的组织建设工作,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课前预先提出希望了解掌握的知识,课后反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的兴趣明显提高。(2)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增强本科生参与研究的机会,提升研究意识和能力。例如,一方面本科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给本科生提供参与科学研究的平台。另一方面本科生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承担教师科研课题的占48%以上。2.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同创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就要在实践中锤炼、积淀、提升。[8](1)组成教学团队。为了建立教师与教师间的协同创新机制,武汉科技大学提倡教学团队的组织模式,要求各个教学团队必须由老、中、青三个梯队组成,通过教师间的交互合作,最大限度地形成创新合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安全工程平台课程体系为例,“岩石力学”、“建筑施工安全”及“房屋建筑学”课程的任课教师组成了学科建设团队,在不同的教学板块间进行经验交流,将课程教学中获得的创新经验相互融合,实现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同创新。(2)开展跨学科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充分整合安全工程、采矿工程、机械设计、爆破及职业危害与防护等相关专业资源,确立了武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方向,在各位教师的协同配合下安全工程专业快速发展。现已具有“安全科学与工程
12>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系统无法检测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议您在线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线安装
本文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协同创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7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67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