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三维物理模型在长臂采煤工作面采空区通风研究中的应用(英文)

发布时间:2018-04-03 06:05

  本文选题:长臂工作面采空区 切入点:物理模型 出处:《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煤矿长臂工作面采空区中的风流分布对危险区域识别起到重要作用,并且受到上覆岩层垮落效果和井下通风方式影响巨大。为了探究U型通风工作面采空区中风流分布,在相似比为1∶300的物理模型中开展了实验研究。该物理模型主要由4部分组成:开采系统、由相似模拟材料堆砌的上覆岩层、通风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随着模型开采和上覆岩层垮落,在采空区形成后引入示踪气体。通过预埋的监测管路测试模型中示踪气体在各点的浓度,从而得到示踪气体浓度分布图。该实验平台和研究方法通过相似材料和模拟开采系统可以获取较为合理的物理上覆岩层和长臂采空区模型。通过示踪气体手段可以得到可视化的采空区风流分布。通过改变通风方式,该系统可应用于针对其他不同通风条件下采空区风流状况研究。
[Abstract]:The distribution of air flow in the goaf of longarm coal fa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dangerous area and is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collapse effect of overlying strata and the ventilation mode of underground.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air flow in the goaf of U-type ventilation working face, an experiment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a physical model with a similarity ratio of 1: 300.The physical model consists of four parts: mining system, overlying strata piled with similar simulated materials, ventilation system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With model mining and overlying rock collapse, tracer gas is introduced after goaf formation.The tracer gas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map is obtained through the concentration of tracer gas at each point in the pre-buried monitoring pipeline test model.The experimental platform and the research method can obtain more reasonable physical overlying strata and longarm goaf models through similar materials and simulated mining systems.Visual distribution of air flow in goaf can be obtained by means of tracer gas.By changing the ventilation mode, the system can be used to study the air flow in the goaf under different ventilation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弗吉尼亚大学采矿工程系;
【分类号】:TD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兆明;孙占刚;;综采工作面采空区“三带”的测定分析与应用[J];煤矿安全;2010年06期

2 时国庆;王德明;仲晓星;;三相泡沫在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渗流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J];煤炭学报;2011年08期

3 任晋娟;康显强;;刘庄矿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三带”分布规律研究[J];山西煤炭;2012年02期

4 宏宇;生产工作面采空区密闭方法[J];煤炭技术;1991年03期

5 张爱华;应用注泡技术防灭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火灾的探讨[J];煤矿安全;1998年01期

6 陶远;秦汝祥;庞文华;;U型综采工作面采空区流场数值模拟[J];煤矿安全;2014年01期

7 曾海利;李川;赵洪伟;;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三带”分布规律分析[J];煤矿安全;2012年05期

8 王康明;何启林;蔡翼骏;;新柳煤矿231115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三带”的测定[J];江西煤炭科技;2013年01期

9 霍成祥;;官地煤矿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煤体自燃“三带”范围研究[J];中国煤炭;2013年07期

10 贾德祥,,单亚飞,董学衣,章庆丰;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氮气防火合理工艺参数的选择[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郝迎格;马旭;张连锋;王旭;;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灭火中的各种技术手段作用分析[A];煤炭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集[C];2010年

2 白正平;罗文;;大柳塔煤矿22101综采工作面采空区CO浓度异常升高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A];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1年

3 刘干光;;“U”型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治理技术的选择及应用[A];2007年赣皖湘苏闽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干光;;“U”形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治理技术的选择与应用[A];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C];2007年

5 刘小锋;;防治水措施在蒋家河煤矿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煤矿机械安全装备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别凡 通讯员 刘利铭;坚持源头治理 保障安全发展[N];中国能源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善乐;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渗流场域及渗透系数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2 吴玉国;神东矿区综采工作面采空区常温条件下CO产生与运移规律研究及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建军;大采高超长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规律研究[D];华北科技学院;2015年

2 孙宏敏;高瓦斯强抽采工作面采空区防火技术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3 常坦祥;Y型通风工作面采空区防灭火技术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4 王s

本文编号:1703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703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0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