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拉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纤测温主机设计与应用
本文选题:拉曼散射 切入点:光纤测温 出处:《矿业安全与环保》2015年03期
【摘要】: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温度缓变场合的分布式光纤测温主机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基于拉曼散射原理,采用波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空分复用技术进行设计,适用于温度缓变环境。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分布式光纤测温主机能够准确快速地对温度进行监测和预警。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a design scheme of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temperature measuring host suitable for slowly chang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Raman scattering, the scheme is designed by using the techniques of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and 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environment of slow temperature chang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temperature measuring host can accurately and quickly monitor and warn the temperature.
【作者单位】: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类号】:TD7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卫军;煤矿火灾预测预报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4年S1期
2 周孟然;李振璧;朱宗玖;;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双波长参考测量煤矿瓦斯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年06期
3 冯潇;苟怡;;光纤布拉格光栅称重系统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S1期
4 刘文,杨坤涛,许远忠;基于自发Raman散射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设计[J];光通信研究;2005年04期
5 于庆;;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J];工矿自动化;2012年04期
6 祁耀斌;吴敢锋;王汉熙;;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复用模式发展方向[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科;秦华礼;郑晓云;石剑云;;基于气味探测技术的矿井输送机胶带火灾监测[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7年01期
2 李秀琦;侯思祖;苏贵波;;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科学与工程;2008年08期
3 郑晓军;;火灾报警中的光纤分布式温度监测系统[J];电子质量;2007年04期
4 程卫民;张圣柱;刘祥来;任宝宏;祝琳;;矿井胶带巷火灾灾变预警与风流控制系统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5期
5 张翠;王立新;林斌;戴玉堂;甘维兵;;全同FBG振动传感器在周界安防系统中的应用[J];半导体光电;2013年03期
6 李彬彬;;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在井下电缆温度监测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7 于海鹰;李琪;索琳;袁晓宁;魏谦;;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综述[J];光学仪器;2013年05期
8 陈雅;蒋仲安;谭聪;;基于危机征兆的煤矿内因火灾预测模型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5年01期
9 季淮君;赵帅;辛海会;;煤矿火灾检测传感器的概述[J];科技信息;2009年18期
10 于水生;;测量技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马凤英;;改进的数据融合方法在煤矿内因火灾监测中的应用[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吴文臻;宋国栋;;储煤仓新型温度监测系统[A];第三届全国煤矿机械安全装备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卓轩;光纤光栅器件的V-I传输矩阵法特性分析及声光调制、级联检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2 余陶;采空区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灾害防治机理与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黄明华;岩土锚杆拉拔荷载传递分析与FRP智能锚杆监测验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苏福根;光纤布拉格光栅在传感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5 汪月伟;近距离煤层同采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坤飞;平煤八矿14120工作面通风防灭火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满文聪;基于光纤光栅的复合材料动态称重测速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程国娟;油井热洗热流耦合场及温度监测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张睿;矿井火灾灾变时期风流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5 赵玉明;冻结监测中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6 程娟;CuTAPP-Fe_3O_4纳米复合粒子固定化GOD及其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张圣柱;矿井胶带巷火灾预警与风流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8 顾文龙;基于DSP与CPLD的光纤温度检测系统[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9 徐文军;基于GPRS的FBG解调系统研究与应用[D];烟台大学;2013年
10 吴江;变电站电气设备光纤光栅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D];燕山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俊斌,尹进,张心天,姜德生,周祖德,陈定方;波分复用分布式FBG传感网络[J];传感器技术;2003年12期
2 朱宗玖,王勤;光纤抗干扰技术在计算机中的应用[J];低温与超导;2002年02期
3 鲜学福,王宏图,姜德义,刘保县;我国煤矿矿井防灭火技术研究综述[J];中国工程科学;2001年12期
4 朱宗玖,张万成;用于测量空间温度场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系统设计[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2年01期
5 姜德生,何伟;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应用概况[J];光电子·激光;2002年04期
6 王燕花;简水生;任文华;刘艳;谭中伟;;基于WDM和TDM的串联FBG高速列车定位系统[J];光电子.激光;2008年08期
7 鲍吉龙,章献民,陈抗生,周文;FBG传感网络技术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1年02期
8 邹自立;光复用技术谈[J];光通信技术;2001年03期
9 王立新;柏俊杰;;用F-P滤波器实现多通道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系统并行解调[J];光通信技术;2005年12期
10 林志航;元秀华;胡进;;基于频谱相关技术的FBG波长偏移检测[J];光通信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梅加纯;编码式光纤光栅的制作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士杰,许小平,李文铸;粗糙玻璃表面上C_(60)膜的波导拉曼散射效应[J];化学学报;1995年03期
2 张明生,陈强,尹真;掺杂铁电钛酸钡的拉曼散射研究[J];光散射学报;1995年Z1期
3 黄显钧;;诱导激发拉曼散射可调染料激光辐射可作为电感偶合等离子体中原子荧光初级激发源的评价[J];上海金属.有色分册;1987年03期
4 史金荣,徐永晨,吴翔;六氯铅铵晶体相变的拉曼散射研究[J];光学学报;1996年06期
5 钱晓凡,施英,赵金涛,施伟;青霉素类药物拉曼散射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2年01期
6 杨海峰,曹晓卫,王桂华,章宗穰;生物分子拉曼散射测定过程中荧光背景的抑制[J];光谱实验室;2003年01期
7 李勤,张崇起,方炎,林书煌;聚赖氨酸结构的表面增强傅里叶拉曼散射研究[J];光散射学报;1995年Z1期
8 韩和相,汪兆平,李国华,葛惟锟,常保和,解思深;多壁碳纳米管的拉曼散射[J];光散射学报;1999年03期
9 俞帆,,龚光林,曾昭权,刘刚;七种硝酸盐的拉曼散射[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10 黄仕华,夏成杰,黄守江,张鹏翔;用拉曼散射分析碲镉汞中的缺陷[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振荣;叶景峰;王晟;胡志云;李国华;张立荣;叶锡生;刘晶儒;;自发拉曼散射技术测量煤油火焰主要组分浓度[A];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2年
2 李晓云;夏宇兴;冷江华;;吸附在金属大粒子表面上气体拉曼散射的频率移动[A];第七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邱诚;陈冰;张凯;郭进先;陈丽清;张卫平;;相位灵敏拉曼散射的实验实现[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4 谭勇;张喜和;孙秀平;;光纤拉曼放大器中的后向自发拉曼散射噪声[A];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祥富;刘翠红;;柱形自由量子线中单声子参与的拉曼散射[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程光煦;;纳米结构与拉曼散射[A];第十四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边成玲;张凯;陈冰;陈丽清;区泽宇;张卫平;;基于拉曼散射的高效光转换实验[A];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2年
8 张斗国;易明芳;王沛;明海;;基于银纳米立方体与银膜的表面等离激元增强荧光与拉曼散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9 郭进先;赵盟;陈丽清;张卫平;;基于相干反馈拉曼散射的高效率信息读取[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10 张凯;郭进先;陈丽清;边成玲;张卫平;;原子系综拉曼散射中的无镜参量振荡[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刘霞;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器灵敏度提高10亿倍[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亚琴;纳米微球—薄膜金属结构表面拉曼散射电磁增强数值模拟初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毛竹;基于金属—半导体接触的增强拉曼散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张国万;基于原子相干性的拉曼散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凯;原子系综拉曼散射中的三波混合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琨;近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实验技术与血清分析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张诗按;自适应脉冲整形相干控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丽;苯液芯光纤拉曼散射的弱光非线性[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2 徐建旭;甲苯液芯光纤拉曼散射的弱光非线性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廷红;强激光在空气长程传输的受激旋转拉曼散射效应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闫雪;基于增强拉曼散射的光与原子特性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赵祥富;若干低维半导体系统拉曼散射理论研究[D];广州大学;2007年
6 蒲哲;强激光长程传输过程中受激转动拉曼散射的抑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李丽琴;光晶格中热原子拉曼散射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谈蕊;强光毁伤中的拉曼散射现象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9 曹安阳;分子间费米共振对拉曼散射影响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10 郭正丽;若干低维半导体系统斯托克斯拉曼散射的理论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17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717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