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惰气对瓦斯爆炸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本文选题:N 切入点:CO 出处:《煤炭技术》2015年08期
【摘要】:通过实验研究了N2、CO2及CO2/N2(1∶2、1∶1、2∶1)的混合多元惰性气体对瓦斯最大爆炸压力及爆炸极限的影响。结果表明:甲烷的爆炸极限为5%~14%,当甲烷浓度为10%时,产生的最大爆炸压力最大,为0.278 4 MPa。惰性气体的加入使瓦斯的最大爆炸压力降低,爆炸极限范围缩小,且对瓦斯爆炸上限的影响要大于对爆炸下限的影响,对高浓度瓦斯体系的影响要大于对低浓度瓦斯体系的影响。加入N2、CO2/N2(1∶2、1∶1、2∶1)的混合气体和CO2时,对瓦斯爆炸的完全抑爆浓度分别为32%、25%和22%,抑爆效果由大到小依次是CO2,2∶1、1∶1、1∶2 CO2/N2的混合气体和N2。
[Abstract]:The effects of mixed inert gases of N _ 2CO _ 2 and CO _ 2 / N _ 2: 1: 1: 1: 1: 1 on the maximum explosion pressure and explosion limit of gas were studied experimentall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losion limit of methane is 5 and 14.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methane is 10, the maximum explosion pressure is 0.278 MPA.With the addition of inert gas, the maximum explosion pressure and the limit range of gas explosion are reduced, and the effect on the upper limit of gas explosion is greater than that on the lower limit of explosion.The effect on high concentration gas system is greater than that on low concentration gas system.When the mixture gas and CO2 were added to N2CO2 / N2CO2 / N2CO2 / 1: 1: 1), the total explosion suppression concentrations for gas explosion were 32% and 22%, respectively. The inhibitory effect was in order of CO2: 2: 1: 1: 1: 1: 2 CO2/N2 mixture gas and N2.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
【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10011016)
【分类号】:TD7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崔少朴;刘宜新;李旭;熊中浩;;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及常用防爆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23期
2 杨豪;王培植;万祥云;;我国气体与粉尘爆炸事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8年01期
3 刘悦;马宁;;矿井可燃气体爆炸机理及惰气抑爆的实验研究[J];煤矿现代化;2007年05期
4 何昆;;浅析矿井瓦斯防爆抑爆[J];煤矿现代化;2006年04期
5 邱雁,高广伟,罗海珠;充注惰气抑制矿井火区瓦斯爆炸机理[J];煤矿安全;2003年02期
6 谭迎新,张景林,张小春;可燃气体(或蒸汽)爆炸特性参数测定[J];兵工学报;199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俊;鲁长波;安高军;熊春华;解立峰;;高闪点喷气燃料最小点火能试验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6年11期
2 牛会永;邓湘陵;李石林;李芳;朱豪;;封闭顺序对煤矿火区气体分布规律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9期
3 陆卫东;贾宝山;李守国;尹彬;;CO_2气体对瓦斯爆炸的阻尼效应研究[J];煤矿安全;2016年09期
4 何昆;李孝斌;石英杰;;初始温度对CO_2抑爆作用的影响[J];爆炸与冲击;2016年03期
5 曲国娜;王建国;王来贵;贾宝山;;受限空间内CO影响瓦斯爆炸的数值模拟[J];煤矿安全;2016年03期
6 刘静如;张帆;徐伟;石宁;;化工粉尘爆炸事故原因分析[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5年11期
7 陈金健;胡双启;曹雄;;多元惰气对瓦斯爆炸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煤炭技术;2015年08期
8 何昆;;二氧化碳对液化石油气抑爆实验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年07期
9 赵文芳;;煤化工项目煤粉尘火灾爆炸风险与控制[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5年04期
10 陈晓坤;丁园月;程方明;李珍宝;;CO_2对矿井多组分可燃性气体抑爆特性的影响[J];煤炭科学技术;2015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超光,蒋军成;对粉尘爆炸影响因素及防护措施的初步探讨[J];煤化工;2005年02期
2 李生娟,毕明树,章正军,丁信伟;气体爆炸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化工装备技术;2002年06期
3 陆守香,何杰,于春红,秦友花;水抑制瓦斯爆炸的机理研究[J];煤炭学报;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延河,赵延湘;利用“瓦斯爆炸三角形”理论 加强通防隐患工程的管理[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年S1期
2 魏引尚,张俭让,常心坦;瓦斯爆炸的突变模型[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樊小涛,李祖邦,蔡周全;瓦斯爆炸对动物损伤的试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04期
4 牛家宝;;浅谈瓦斯爆炸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民营科技;2007年05期
5 唐建军;;水抑制瓦斯爆炸的实验综述[J];陕西煤炭;2008年06期
6 陈晓军;侯海苗;;瓦斯爆炸及其预防[J];煤;2008年02期
7 翟成;林柏泉;叶青;陆振国;朱传杰;张志雨;;结构异常管路对瓦斯爆炸传播特性的影响[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8 郑治;;哀伤的瞬间——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回放[J];现代职业安全;2009年05期
9 孙海山;;从人的因素分析瓦斯爆炸原因及治理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10 满旭波;;瓦斯爆炸的防治是煤矿安全工作重中之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景廉;;瓦斯爆炸、森林大火、地震及其它[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樊小涛;蔡周全;;瓦斯爆炸对动物损伤的试验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任和平;付军;李志强;;成批瓦斯爆炸烧伤的治疗体会[A];第五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后脏器损害的临床救治论文汇编[C];2007年
4 梁运涛;于贵生;王刚;;瓦斯爆炸传播的热力学和运动特性实验研究[A];煤矿重大灾害防治技术与实践——2008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磊;司荣军;张延松;韩丽丽;;瓦斯爆炸数值模拟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秀云;周丽萍;;屯兰煤矿“2·22”瓦斯爆炸急诊伤员院内接诊和分流模式与意义探讨[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九届组稿会暨第二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全国急危重症与救援医学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7 魏引尚;常心坦;;瓦斯爆炸参数的理论计算及机理探讨[A];中国煤炭学会第六届青年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张志伟;刘志强;王绍敏;王海标;;瓦斯爆炸及其防治[A];山东煤炭学会2004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年
9 聂百胜;李祥春;戴林超;李海龙;张忱;;基于三棱形表面积的瓦斯爆炸火焰图像的分形特征[A];第五届全国计算爆炸力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10 宫广东;刘庆明;白春华;;管道中瓦斯爆炸特性的数值模拟[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勇义;瓦斯爆炸及预防[N];山西日报;2001年
2 松藻煤电石壕煤矿救护队 王廷永;当瓦斯爆炸以后[N];经理日报;2007年
3 赵杰;瓦斯爆炸根源应是管理问题[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4 记者 苏晓洲 谭剑 谢樱;井下存瓦斯爆炸可能[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王衍诗;从非典防控看瓦斯爆炸[N];光明日报;2003年
6 安杰尔;处理瓦斯爆炸的技术要点和难点[N];中国矿业报;2006年
7 记者段宝成;交城农民梁润珍 潜心钻研搞发明[N];山西科技报;2009年
8 陈建营;防止瓦斯爆炸的措施[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9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杨威;如何防止煤矿瓦斯爆炸[N];中国能源报;2010年
10 刘见中;煤矿瓦斯爆炸频发敲响安全警钟[N];健康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春丽;突出诱发瓦斯爆炸数值模拟及实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2 李孝斌;矿井瓦斯爆炸感应期内反应动力学分析及光学特征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应迪;瓦斯爆炸对矿井通风网络的动力效应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4 魏春荣;多孔材料对瓦斯爆炸抑制作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李润之;点火能量与初始压力对瓦斯爆炸特性的影响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如明;泡沫陶瓷隔爆棚抑制瓦斯爆炸的机理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7 朱传杰;爆炸冲击波前流场扬尘特征及其多相破坏效应[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江丙友;瓦斯爆炸多参数时空演化及气固射流幕抑爆特性[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琴;矿井作业场所瓦斯爆炸倾向性评价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2 胡铁柱;瓦斯爆炸传播规律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8年
3 李艳红;受限空间内瓦斯爆炸过程的反应动力学特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4 赖芳芳;电火源引爆瓦斯的规律和特征研究[D];华北科技学院;2015年
5 韦刚;基于事故链模糊事故树分析法的瓦斯爆炸关键危险源辨识与评价[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6 孙豫敏;基于管道异常特征的瓦斯爆炸传播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7 许浪;瓦斯爆炸冲击波衰减规律及安全距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8 郑凯;二茂铁抑制管道瓦斯爆炸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9 解洪成;非瓦斯燃烧区瓦斯爆炸有毒有害气传播规律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10 纪文涛;瓦斯爆炸火焰湍流特性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23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723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