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机械力作用下煤结构破断CO释放规律及自燃预测指标修正方法

发布时间:2018-04-10 17:31

  本文选题:次生CO + 煤结构 ; 参考:《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为有效区分采煤过程中机械力作用下煤机械破断CO的产生规律和释放量,利用自制粉碎实验装置开展煤机械破断实验,实验从煤样质量、电机转速和粉碎气氛3个方面进行.结果表明:CO体积分数上升速率、出现时间及绝对产生量随煤样质量、电机转速增加而增加,空气气氛下煤样CO体积分数平均上升速率高于氮气气氛下煤样.在4min粉碎时间内,机械力破断煤结构产生CO绝对产生量与煤样量呈线性关系.基于实验结果,建立工作面落煤模型,并推导出落煤过程中因机械力破断煤结构产生CO体积分数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可作为预测指标修正值对煤自燃预测预报结果进行修正.
[Abstract]:In order to effectively distinguish the production and release of CO in coal mechanical breaking under the action of mechanical force during coal mining, the coal mechanical breaking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a self-made pulverizing experimental device.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from three aspects: coal sample quality, motor speed and comminuting atmospher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ing rate of volume fraction of carbon monoxide, the time of emergence and the absolute yield increase with the mass of coal sample and the speed of motor. The average increase rate of volume fraction of CO in coal sample in air atmosphere is higher than that in coal sample under nitrogen atmosphere.During the 4min crushing time, the absolute CO production from mechanical breaking coal structure is linearly related to the coal sample quantity.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coal caving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calculation formula of CO volume fraction due to mechanical breaking coal structure is deduce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can be used as the correction index to modify 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361205,51304069,51574111)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132300410121)
【分类号】:TD75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明河;;五虎山煤矿1201工作面CO浓度超限原因分析及治理[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4年03期

2 贾海林;余明高;徐永亮;;矿井CO气体成因类型及机理辨识分析[J];煤炭学报;2013年10期

3 王新宇;邬剑明;吴玉国;;神东矿区工作面CO来源分析及超限控制措施[J];煤矿安全;2013年08期

4 李耀明;;预报煤炭自燃的CO指标气体临界值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张海军;;W1714综采工作面CO气体来源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S1期

6 郭立稳;王月红;张九零;高俊斌;;低阶烟煤对CO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7 郭立稳;肖藏岩;刘永新;;煤孔隙结构对煤层中CO扩散的影响[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8 余明高,贾海林,潘荣锟;乌达矿区煤自燃预测标志气体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9 何启林,戴广龙,王德明;Critical Value of CO of Forecasting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2003年02期

10 杨广文,艾兴;大雁二矿250综采工作面CO来源的分析及治理[J];煤矿安全;200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翟小伟;煤氧化过程CO产生机理及安全指标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蒋志刚;灵武矿区采煤工作面CO产生机理及变化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令起;赵欢欢;赵阳;孙昕彤;胡立新;李慧;;林南仓煤矿低温氧化释放CO的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2 余明高;解俊杰;贾海林;;机械力作用下煤结构破断CO释放规律及自燃预测指标修正方法[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3 于海秋;;串草圪旦矿工作面CO异常涌出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7年02期

4 朱红青;常明然;王浩然;蔡永博;;煤层原生CO气体存在性研究[J];煤炭技术;2017年04期

5 余明高;袁壮;褚廷湘;郭品坤;郑凯;;不同自燃性煤氧化阶段的表征差异[J];重庆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6 孙仁远;唐贵云;龚大建;姚世峰;杜殿发;;页岩储层中气体多机理耦合渗流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年34期

7 梁运涛;王连聪;罗海珠;;煤粉碎过程中低温氧化对CO生成量的影响规律[J];煤炭科学技术;2016年10期

8 余明高;袁壮;褚廷湘;郭品坤;郑凯;;不同自燃倾向性煤自燃氧化特性试验研究[J];火灾科学;2016年03期

9 Xianliang Meng;Mingqiang Gao;Ruizhi Chu;Guoguang Wu;Qiang Fang;;Multiple linear equation of pore structure and coal oxygen diffusion on low temperature oxidation process of lignite[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16年06期

10 佟金婉;吴士良;刘思利;王建行;;综采工作面采空区CO浓度异常升高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煤炭技术;201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肖藏岩;温压作用下低煤级煤分子结构演化及CO生成机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2 沈静;煤矿井下多源一氧化碳运移规律及积聚判别条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3 吴玉国;神东矿区综采工作面采空区常温条件下CO产生与运移规律研究及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诚玉;煤矿火区瓦斯爆炸危险性演化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5 贾海林;综放采场CO涌出特征与自燃危险区域判定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4年

6 李峰;非间隔式注氮防灭火理论及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强;西川矿含原生CO煤层自燃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2 高东;林南仓矿煤层CO产生机理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3 蔡琪;黄陵二矿煤自燃特性及危险区域预测[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4 程斌;枣泉煤矿2#煤层开采工作面CO来源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5 张铎;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工作面CO来源及聚集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6 夏海斌;灵武矿区易自燃煤层综放面采空区CO运移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有生;;新阳煤矿治理CO浓度超限技术[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6期

2 翟小伟;马灵军;邓军;;工作面上隅角CO浓度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1年11期

3 陈明河;王正辉;李文庆;;五虎山矿1001工作面自燃治理[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5期

4 李耀明;;预报煤炭自燃的CO指标气体临界值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贾海林;刘占斌;余明高;;CO_2-N_2赋存煤层综放工作面多参量变化趋势及相关性[J];煤炭学报;2011年07期

6 邬剑明;郭惠宇;宋金旺;李渊;;解吸法测定塔山矿煤层原生CO含量的试验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0年06期

7 郭凯;吴玉国;;大柳塔矿12612-2综采工作面采空区氮气涌出原因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年12期

8 刘佩;黄汉富;曾金元;;司马矿综放工作面CO来源分析及自燃预测预报体系的建立[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6期

9 于水军;张玉贵;余明高;张晓刚;贾海林;;不同还原性煤的低温氧化气体解析动力学[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9年04期

10 朱令起;周心权;谢建国;朱迎春;;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实验分析及优化选择[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戚绪尧;煤中活性基团的氧化及自反应过程[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位爱竹;煤炭自燃自由基反应机理的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3 石婷;醛醇催化缩合和煤自燃初期的反应机理研究以及某些酰腙类铜配合物的电子结构计算[D];西北大学;2007年

4 刘仲田;煤对氧分子的吸附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5 邓存宝;煤的自燃机理及自燃危险性指数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6 何启林;煤低温氧化性与自燃过程的实验及模拟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尚华;;破断和伪缺陷二起特例的金相分析[J];钢管技术;1980年01期

2 J.G Kaufman;米亦农;;破断韧性试验[J];工程与试验;1973年05期

3 梁兴国;塑料挤出机螺轴破断分析[J];材料工程;1993年02期

4 周小宁;;计算大型转子锻件强度的新方法[J];汽轮机技术;1985年03期

5 王启庆;李文平;李小琴;孙如华;;采场上覆整体移动带坚硬岩层破断规律研究[J];金属矿山;2014年03期

6 高召宁,石平五;急斜煤层开采老顶破断力学模型分析[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年01期

7 黄庆享,祈万涛,杨春林;采场老顶初次破断机理与破断形态分析[J];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8 石平五;采场直接顶破断运动的控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0年04期

9 黄庆享,李树刚;浅埋薄基岩煤层顶板破断及控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5年Z1期

10 蒋金泉;张培鹏;聂礼生;李洪;许丽娜;王伟东;;高位硬厚岩层破断规律及其动力响应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可钧;刘保国;;煤矿采场顶板破断规律的三维有限元模拟[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2 欧阳辉;邹义怀;;软岩采场老顶破断的有限元模拟[A];工程地质勘察学术交流会论文选集[C];1994年

3 张顶立;王庆康;;倾斜长壁工作面老顶岩层破断规律的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河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忠雨;基于声发射技术的采场顶板破断行为试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雁峰;桥梁索构件损伤破断及系统可靠度分析[D];湖南大学;2016年

2 段昌晨;厚硬顶板直覆采场覆岩破断及支架工作阻力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3 谷恺;巷道锚索破断机理及弹射防护措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4 张润兵;杨柳煤矿上覆双层厚硬火成岩破断运移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322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7322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1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