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邻近煤层受采动影响瓦斯排放率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2 15:38

  本文选题:邻近层 + 瓦斯排放率 ; 参考:《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摘要】:邻近煤层受采动影响瓦斯排放率与层间距的数值关系尚不明确,在预测和确定瓦斯排放率时,工作量大且精度难于保证。针对上述问题,根据邻近层瓦斯排放率与层间距的关系曲线,进行栅格化处理,得到了邻近煤层瓦斯排放率与层间距之间对应的原始数据。根据原始数据,对邻近煤层瓦斯排放率进行数值模拟,分别建立了上邻近层、缓倾斜煤层下邻近层和倾斜、急倾斜煤层下邻近层瓦斯排放率数学模型,并且对数学模型进行了误差分析和精度考察。研究表明,建立的邻近层瓦斯排放率预测数学模型精度高,可以为邻近层瓦斯涌出量预测、突出煤层开采保护层的条件选择和开采保护层的保护效果检验工程应用方面提供便利。
[Abstract]:The nume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as discharge rate and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adjacent coal seams affected by mining is not clear. In predicting and determining the gas discharge rate, the workload is large and the precision is difficult to guarantee.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curve between the gas discharge rate and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adjacent seam, the rasterization treatment is carried out, and the corresponding original data between the gas discharge rate of the adjacent coal seam and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adjacent coal beds are obtained.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data,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gas discharge rate in adjacent coal seam is carried out, 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gas discharge rate under the upper adjacent layer, the gently inclined coal seam and the inclined seam, and the adjacent seam gas discharge rate under the steeply inclined coal seam are established, respectively.And the error analysis and precision investigation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are carried ou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stablished mathematical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gas discharge rate of adjacent strata has high accuracy and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gas emission rate of adjacent strata.It is convenient to choose the condition of mining protective layer in outburst coal seam and to test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mining protection layer.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302126) 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132300413204) 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基金资助项目(WS2012B08)
【分类号】:TD712.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德万;肖峻峰;卢平;;近距离高瓦斯煤层群首采工作面顶板裂隙发育规律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张继龙,甄蜀春,曹鹏,姚广锋;实验数据的曲线拟合方法及其应用[J];测试技术学报;2003年03期

3 程远平;周德永;俞启香;周红星;王海锋;;保护层卸压瓦斯抽采及涌出规律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4 黄旭超;;保护层开采被保护煤层自卸压效果分析[J];煤矿安全;2011年01期

5 袁亮;;高瓦斯矿区复杂地质条件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J];煤炭学报;2006年02期

6 张永俊;李宝富;张兵奇;庞泽明;;瓦斯排放率对近距离煤层开采的瓦斯涌出量影响[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3年01期

7 俞启香,王凯,杨胜强;中国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及其控制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贵和;;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瓦斯与煤自燃综合治理技术[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2 蔡如法;童校长;;穿层钻孔掏穴增透强化抽采瓦斯技术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禹业挺;余陶;邓中;肖峻峰;;突出煤层穿层钻孔增透强化抽采瓦斯消突效果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4 张德万;肖峻峰;卢平;;近距离高瓦斯煤层群首采工作面顶板裂隙发育规律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5 高建良;吴妍;罗娣;;风筒出口位置对掘进工作面瓦斯分布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年01期

6 郭德勇;郑茂杰;鞠传磊;郝相龙;;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逐步回归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7 龚敏;王华;文斌;;岩石深孔爆破对邻近煤层的动应力作用[J];爆炸与冲击;2012年02期

8 高军哲;潘孟春;罗飞路;;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频涡流检测信号参数分析[J];测试技术学报;2010年02期

9 孟捷;徐浩军;葛志浩;;飞行仿真中气动特性数据拟合方法研究[J];电光与控制;2007年04期

10 张贵荣;施玉霞;何共建;郭永亮;;自校准方法在纳伏电压标准装置中的应用[J];电子测量技术;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宜平;杨业新;蔡东红;华海洋;;大采高跨上山综采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技术[A];2010年安徽省科协年会——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魏引尚;宋国良;王宏博;;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影响因素分析[A];安全高效矿井安全保障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3 何希霖;高明涛;刘灿振;朱焕然;;赵官煤矿瓦斯涌出量的预测技术研究[A];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刘彦伟;刘明举;魏建平;;多源数据融合的瓦斯赋存规律研究方法[A];2006年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彦伟;刘明举;魏建平;;鹤壁六矿北四采区瓦斯赋存规律及其控制因素[A];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C];2007年

6 薛俊华;;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9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9年

7 周胜健;刘超;;采动下新庄孜矿62113工作面地质预警微震实践[A];2010年度淮南矿业集团煤炭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一)·地质专业[C];2010年

8 叶建军;;沿空留巷穿层钻孔技术实践[A];煤炭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集[C];2010年

9 张巨峰;;采空区瓦斯分布规律与地面钻井采空区瓦斯抽采数值模拟研究[A];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2年

10 惠功领;宋锦虎;;深部近距上保护层开采煤岩体动力学演化特征模型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煤矿机械安全装备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文柯;上覆巨厚火成岩下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孟筠青;煤层高压脉动注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黄伟;基于流固耦合动力学的矿压显现与瓦斯涌出相关性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李定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治理现状评价方法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李晋平;综放沿空留巷技术及其在潞安矿区的应用[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5年

6 冯增朝;低渗透煤层瓦斯抽放理论与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7 常宗旭;水射流非均质破岩理论及其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8 杨科;围岩宏观应力壳和采动裂隙演化特征及其动态效应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7年

9 周红星;突出煤层穿层钻孔诱导喷孔孔群增透机理及其在瓦斯抽采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10 王亮;巨厚火成岩下远程卸压煤岩体裂隙演化与渗流特征及在瓦斯抽采中的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昆伦;局部通风掘进工作面风流流场和瓦斯分布数值模拟[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2 李广培;地面群井抽采卸压瓦斯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3 张灵华;采掘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防控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琰;近距离倾斜上保护层卸压范围与卸压瓦斯抽放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1年

5 黄振华;缓倾斜多煤层下保护层开采的卸压瓦斯抽采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蒋威杰;土朱矿上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及瓦斯运移规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7 颜智;近距离煤层群下保护层开采卸压瓦斯抽采技术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广华;水下压力环境下某装备回转支承系统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马东栋;基于红外/可见光技术的辐射测温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周汇超;一缘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志安;童海方;张英华;李示波;倪文;宋建国;邢奕;;采空区上覆岩层“三带”的界定准则和仿真确定[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2 郭凤鸣,张水英;分段最小二乘曲线拟合通用程序[J];电脑学习;1998年04期

3 周恕义,关承祥,金国藩;干涉条纹细化的曲线拟合方法[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1998年03期

4 刘泽功,袁亮,戴广龙,石必明,卢平,涂敏;开采煤层顶板环形裂隙圈内走向长钻孔法抽放瓦斯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4年05期

5 刘泽功,袁亮,戴广龙,石必明,卢平,涂敏,蔡峰;采场覆岩裂隙特征研究及在瓦斯抽放中应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史庆军;戚常林;杨松涛;张春玲;;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煤矿瓦斯预测[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涂嘉文,徐守时,谭勇;基于最小均方误差的圆弧分段曲线拟合方法[J];计算机应用;2001年03期

8 刘纪坤;杨威;王翠霞;赵拥军;;基于分源预测法的西冯街煤矿3~#煤层瓦斯涌出量预测[J];矿业工程研究;2010年03期

9 卢平,刘泽功,廖光煊,范维澄,沈兆武,朱贵旺;高瓦斯综采面顶板覆岩卸压抽放瓦斯试验研究[J];力学与实践;2003年04期

10 杨发武,吕惠平,徐昂;68001~#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综述[J];煤矿安全;1999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海茵里希·雅那什,孙重旭;预测瓦斯排放效果的新认识[J];煤炭工程师;1986年04期

2 欧栋杰;闫鹏程;王海滨;;基于单片机的节能型瓦斯排放装置研究[J];硅谷;2014年02期

3 李国旗;加强瓦斯排放管理 确保排放安全[J];煤矿安全;2001年08期

4 刘见中;瓦斯排放装置的理论计算与应用分析[J];煤矿机电;2004年01期

5 曹福德;宫如刚;史兵言;许刘万;;气举反循环钻进技术在煤矿瓦斯排放井中的应用[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5年S1期

6 贺玉凯,王汝琳,邓建平,李雯,邓俊民;智能瓦斯排放系统研究[J];煤矿机械;2005年02期

7 白枫桐;;浅谈煤矿瓦斯排放方法、措施及注意事项[J];煤炭工程;2006年06期

8 李国栋;曹福德;包贵全;;煤矿瓦斯排放井气举反循环钻进技术应用效果[J];地质装备;2007年06期

9 郭团结;谷艺星;;浅谈独头巷道瓦斯排放方法、措施及注意事项[J];煤矿现代化;2008年03期

10 范家文;冯增朝;;瓦斯排放过程中煤体有效应力规律的实验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曹福德;宫如刚;史兵言;许刘万;;气举反循环钻进技术在煤矿瓦斯排放井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刘良斌;李华光;熊新龙;;瓦斯排放参数的估算[A];2007年赣皖湘苏闽五省煤炭学会联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逄礴;程志远;迟波;王泽山;;煤矿大孔径瓦斯排放井施工的关键技术[A];第十四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云峰;;大口径瓦斯排放井施工技术[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下册)[C];2007年

5 谢俊文;刘汉邦;贾钧;王青旦;;极软易燃特厚突出煤层综放面瓦斯排放理论及实践[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6 刘汉邦;谢俊文;贾钧;王青旦;;极软易燃特厚突出煤层综放面瓦斯排放理论及实践[A];煤矿机电一体化新技术及装备学术研讨论文专集[C];2003年

7 李云峰;;淮南丁集矿瓦斯排放井施工技术[A];全国煤炭地质钻探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周元宝 通讯员 陈开云 蒋丹丹 方亮亮;皖煤局成功解决大口径瓦斯排放孔施工难题[N];中国矿业报;2013年

2 记者 白亮 通讯员 陈遥 寇贵德;全国首个大孔径瓦斯排放孔在神东贯通[N];陕西日报;2011年

3 范孟广 孟祥波;我国首口煤矿瓦斯排放井完井[N];中国石化报;2006年

4 向琳;长炼火炬复燃得到有效控制[N];中国石化报;2010年

5 记者 晋立红 蔡荣均;瓦斯排放取得阶段性成效[N];云南日报;2011年

6 霍永盛;河南局三队改进大口径瓦斯排放孔施工方案[N];中煤地质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綦鲁杰;煤炭开发中瓦斯排放信息管理系统开发[D];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

2 朱小强;五阳煤矿高位专用瓦斯排放巷瓦斯治理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3 刘斯佳;基于瓦斯流动理论对瓦斯排放半径确定方法的改进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40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740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9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