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顶板灰岩富水性探测与突水危险性研究
本文选题:顶板灰岩含水层 + 裂隙发育 ; 参考:《矿业安全与环保》2015年01期
【摘要】:针对某矿1102工作面近距离顶板灰岩含水层是否具有突水危险性,采用瞬变电磁探测和UDEC数值模拟的方法,就顶板灰岩富水性分区及覆岩结构稳定性、导水裂隙发育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顶板灰岩含水层有2处含水较强区,1处含水中等区,2处含水中等偏弱区。21煤上覆岩层裂隙发育集中在采空区后方、前方煤壁处及工作面中部离层区。裂隙发育高度随采空区跨度增加而增大,两者呈非线性关系。开挖40~120 m时,裂隙发育高度突增;开挖70 m、裂隙高度为22 m时发展至灰岩含水层。315 m厚砂岩充当了隔水层,工作面突水危险性较小。4采用新型化学注浆堵水材料——改性脲醛树脂,成功进行了工作面防治水试验,效果显著。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anger of water inrush in the near roof limestone aquifer of No. 1102 working face of a certain mine, using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detection and UDEC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water-rich partition of roof limestone and the stability of overburden structure are studied.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conductivity fractures a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wo water-bearing areas and one middle water-bearing area and two water-bearing medium-weak areas. The fracture of overlying strata on top of coal .21 is mainly developed behind the goaf, the front coal wall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coal face.The height of fracture development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pan of goaf,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s nonlinear.When 40 ~ 120 m is excavated, the height of fissures grows suddenly, and when excavation is 70 m, the height of fissures is 22 m, and the thick sandstone of limestone aquifer. 315 m is used as a waterproof layer.The risk of water inrush in working face is small. 4. A new chemical grouting water plugging material, modified UF resin, has been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to prevent and cure the water in the working face, and the effect is remarkable.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贵州省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毕节学院矿业工程学院;
【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科合J字[2011]2011号)
【分类号】:TD7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貅;薛国强;刘银爱;钱建兵;;瞬变电磁合成孔径成像方法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1期
2 王录合;王新军;;瞬变电磁技术探测含水层富水性的研究与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年04期
3 孙娈娈;王中华;汪华君;王玉和;孙燕青;;煤层底板含水层富水性探测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1期
4 刘洪磊;杨天鸿;朱万成;于庆磊;陈仕阔;;范各庄矿5煤顶板破坏及突水模拟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5 武军杰;张杰;王兴春;邓晓红;杨毅;;基于等效磁偶极子的定源回线瞬变响应计算方法及视电阻率定义[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3年03期
6 李永明;刘长友;乔元栋;李建伟;;急倾斜煤层不同覆岩结构导水裂隙演化规律[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7 马立强;张东升;缪协兴;王红胜;封金权;;FLAC~(3D)模拟采动岩体渗流规律[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8 许家林;王晓振;刘文涛;王志刚;;覆岩主关键层位置对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霖;;桃园矿高位钻孔瓦斯抽放参数优化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杜石文;陈小波;田献国;卢荣利;李强;;急斜煤层开采石门巷道稳定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J];安徽建筑;2010年05期
3 姚金蕊,李夕兵,周子龙;“三下”矿体开采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4 雷文杰;张瑶;孙钦昂;;有限元极限分析法探讨裂隙拱形成机理[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5 孙玉杰;邬爱清;张宜虎;武涛;;地应力对采动裂隙岩体渗流特性影响的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09期
6 邵国柱,侯荣刚,,张永海;深井跨采底板巷道的矿压显现[J];东北煤炭技术;1994年02期
7 司荣军,姜福兴,王其军;综放面顶板控制设计专家系统的基础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04期
8 孙海涛;;采场上覆复合岩层剪切滑移模型的相似模拟验证[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6期
9 曹忠;李秀山;常显东;陈绍杰;;条带煤柱复采沿空掘巷支护技术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1期
10 孙海涛;张艳;;地面瓦斯抽采钻孔变形破坏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永安;;回风巷道顶板离层监测及稳定性分析[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韩德品;;矿井直流电法检测工作面注浆效果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3 曹忠;李秀山;常显东;陈绍杰;;复采条带煤柱沿空掘巷稳定性研究[A];200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宋振骐;蒋金泉;高延法;;我国矿山压力和岩层控制理论与技术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A];世纪之交的煤炭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5 黄海通;高业禄;;冻结法施工在生产矿井工广新建井筒中的应用[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6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06年
6 胡祥科;;倾斜煤层工作面不同类型顶板事故特点及其控制[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6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6年
7 刘同彬;施龙青;韩进;魏久传;朱鲁;李述才;;导水断裂带高度理论计算[A];煤矿安全与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余学义;周杨;杨子星;李广成;张旺荣;;特厚煤层分层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观测研究[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邵维;陈苗虎;高兴;徐春宇;侯俊领;吴波;李小锋;;采场冲击地压动力学分析[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宋振骐;宋扬;刘义学;蒋金泉;;内外应力场理论及其在矿压控制中的应用[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乃忠;低透气性富含瓦斯煤层群卸压开采机理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2 王志国;深部开采上覆岩层中采动裂隙网络演化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磊;应力场和瓦斯场采动耦合效应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4 吴仁伦;煤层群开采瓦斯卸压抽采“三带”范围的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黄伟;基于流固耦合动力学的矿压显现与瓦斯涌出相关性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黄启翔;卸围压条件下含瓦斯煤岩力学特性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解盘石;大倾角煤层长壁开采覆岩结构及其稳定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8 于小鸽;采场损伤底板破坏深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忠建;半胶结低强度围岩浅埋煤层开采覆岩运动及水害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10 尹立明;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突水机理基础实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建伟;松软煤层回采工作面前方煤体应力分布及位移变化特征[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轶;浅埋深弱粘结薄基岩采面覆岩层移动规律及支架阻力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国磊;山地浅埋煤层开采覆岩运动规律与结构特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伟杰;基于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裂隙型底板突水机理及危险性预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曾庆铭;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机理和保护对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左贵强;沿空动压巷道平衡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朱永鹏;不同围岩条件下沿空留巷技术研究及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赵洋;深部开采高应力区冲击地压预测及防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继华;急倾斜中厚煤层软底综采采场矿压规律及其控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徐义洪;渗流作用下深部矿场采动围岩的传热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彬;大回线瞬变电磁法全区视电阻率的逆样条插值计算[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4期
2 张成范;翁爱华;孙世栋;董瑞春;;计算矩形大定源回线瞬变电磁测深全区视电阻率[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4期
3 李貅;薛国强;郭文波;;瞬变电磁法拟地震成像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3期
4 李建平;李桐林;赵雪峰;梁太木;;层状介质任意形状回线源瞬变电磁全区视电阻率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6期
5 朱凯光;林君;刘长胜;周逢道;;频率域航空电磁法一维正演与探测深度[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6期
6 罗延钟,张胜业,王卫平;时间域航空电磁法一维正演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3年05期
7 薛国强,李貅,宋建平,郭文波;回线源瞬变电磁成像的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2期
8 李貅;薛国强;宋建平;郭文波;武军杰;;从瞬变电磁场到波场的优化算法[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5期
9 王录合;王新军;;瞬变电磁技术探测含水层富水性的研究与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7年04期
10 张昌达;;航空时间域电磁法测量系统:回顾与前瞻[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隋旺华;费芳草;;松散含水层下采煤水砂突涌防治研究现状与展望[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永明;水体下急倾斜煤层充填开采覆岩稳定性及合理防水煤柱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47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747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