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器驱动铅铋冷却自然循环次临界堆束流瞬变事故研究
本文选题:加速器驱动次临界洁净核能系统 + 失束 ; 参考:《核技术》2015年01期
【摘要】:利用FDS团队(FissionFusion Design Study)开发的中子学与热工水力学耦合安全分析软件,对一种加速器驱动铅铋自然循环次临界反应堆的束流中断及束流超功率事故进行了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加速器驱动次临界洁净核能系统(Accelerator 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ADS)次临界堆的功率对束流瞬变的响应几乎是瞬时的;事故工况下,自然循环会根据堆芯功率自动调整至重新达到稳定;失束时间越长,材料温度降得越低,功率瞬间恢复值越低,束流恢复后,材料温度回升的速度越快;束流200%超功率事故发生后堆芯功率最终稳定在初始功率值的192.2%,燃料温度增幅最大,为286 K,燃料和包壳不会发生损坏和熔化,冷却剂不会发生沸腾。
[Abstract]:The neutron and thermohydraulic coupling safety analysis software developed by FDS team FissionFusion Design study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beam interruption and beam superpower accident of a accelerator driven lead bismuth natural cycle subcritical reactor.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wer response of accelerator 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 ADS subcritical reactor to beam transient is almost instantaneous, and the natural cycle will automatically adjust to stability according to reactor core power under accident condition.The longer the beam loss time, the lower the material temperature, the lower the power instantaneous recovery value, and the faster the material temperature rise after beam recovery.After the 200% superpower accident, the core power is stabilized at 192.2 of the initial power, and the fuel temperature increases to 286K. the fuel and shell will not be damaged and melted, and the coolant will not boil.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中子输运理论与辐射安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No.XDA03040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91026004)资助
【分类号】:TL364.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红飞;陈德鸿;段文学;蒋洁琼;吴宜灿;FDS Team;;Physics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Studies for a Fusion Neutron Source Based on a Gas Dynamic Trap[J];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年12期
2 唐婵;王红艳;裘浔隽;;液态锂铅准静态流动换热数值模拟[J];核科学与工程;2013年03期
3 王电喜;胡丽琴;王国忠;赵子甲;聂凡智;龙鹏程;吴宜灿;FDS团队;;蒙特卡罗输运程序FLUKA自动建模方法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13年03期
4 汪晖;陈德鸿;段文学;蒋洁琼;侯雅巍;吴宜灿;FDS团队;;基于常规托卡马克的多功能聚变工程实验堆堆芯初步设计与分析[J];核科学与工程;2013年03期
5 唐婵;王红艳;裘浔隽;;准静态液态金属锂铅在SLL包层中的流动换热[J];核技术;2013年11期
6 陈珍平;郑华庆;孙光耀;宋婧;郝丽娟;胡丽琴;吴宜灿;;Preliminary study on CAD-based method of characteristics for neutron transport calculation[J];Chinese Physics C;2014年05期
7 聂凡智;胡丽琴;汪冬;王国忠;王电喜;龙鹏程;吴宜灿;FDS团队;;MCAM中Geant4自动建模方法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14年02期
8 孙梦萍;邹俊;王芳;贾伟;胡丽琴;;聚变驱动次临界堆热中子上散射截面数据库开发及初步应用[J];核技术;2014年09期
9 郑华庆;宋婧;郝丽娟;孙光耀;胡丽琴;FDS团队;;蒙特卡罗粒子输运权窗减方差方法研究及在ITER屏蔽分析中应用[J];核科学与工程;2014年03期
10 李文艺;曹瑞芬;裴曦;胡丽琴;;Radiotherapy reliability analysis based on PSA method[J];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宋婧;面向先进反应堆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与程序设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王艳青;高温液态铅铋合金氧传感器研制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姚传明;高温液态铅铋材料回路控制及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立辉;FLUKA几何模型到CAD几何模型的转换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李坤锋;Ta含量对CLAM钢力学性能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龚昊;铅铋冷却快堆单盒组件堵流事故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4 叶竞;方管流道内低流速液态铅锂MHD效应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5 毛利胜;基于系统动力学的聚变驱动乏燃料焚烧堆燃料循环初步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纪敏;刘永康;李茂生;;次临界能源堆瞬态安全分析[J];核动力工程;2013年04期
2 ;世界上首次实现次临界反应堆功率控制[J];国外核新闻;2003年07期
3 ;宁德核电1号机组接受首次临界前核安全检查[J];能源与环境;2012年06期
4 鲁剑超;次临界或低功率启动工况下提棒事故分析[J];中国核科技报告;200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朱学蕊;秦山二核4号机换料大修后 首次临界前核安检报告公布[N];中国能源报;2013年
,本文编号:17541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754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