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体积分数与煤低温氧化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本文选题:氧体积分数 + 低温氧化 ; 参考:《煤炭工程》2015年11期
【摘要】:针对煤矿采空区、储煤仓、封闭区等低氧浓度环境中遗煤可能自然发火实际情况,通过煤低温氧化实验,得出了氧体积分数与义马侏罗纪煤低温氧化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即:随着供气氧体积分数的减小,缓慢氧化蓄热期逐渐延长,但快速氧化阶段表观活化能受影响较小,并确定出氧体积分数11.7%可作为义马矿区侏罗系煤层防灭火工作中参考上限临界值。
[Abstract]: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coal may ignite naturally in low oxygen concentration environment such as goaf, coal storage bin and closed area,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xygen volume fraction and low temperature oxidation kinetic parameters of Jurassic coal in Yima is obtained through coal oxidation experiments at low temperature. That is, with the decrease of oxygen volume fraction, the slow oxidation heat storage period is gradually prolonged, but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rapid oxidation stage is less affected. The oxygen volume fraction of 11.7% can be used as the upper limit critical value of the Jurassic coal seam fire prevention and extinguishing work in Yima mining area.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分类号】:TD75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朱红青;王海燕;和超楠;杨成轶;;氧体积分数影响煤低温氧化动力学参数实验[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9期
2 张辛亥,徐精彩,杜娟,郭晓波,王丽;煤低温氧化动力学参数与粒度关系实验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张f^;史波波;邵和;李金海;周福宝;;变氧浓度条件下崔家寨矿煤自燃特性的实验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4 仲晓星;王德明;戚绪尧;顾俊杰;;煤自燃倾向性的氧化动力学测定方法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宗翔;温永宇;张金玉;;煤样封闭耗氧试验及其参数测定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年01期
2 田晓红;;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术研究进展[J];煤矿现代化;2011年01期
3 张[?妮;李士戎;罗振敏;程方明;王亚超;;基于油浴程序升温试验系统的煤自燃特性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0年08期
4 闫力;赵苗芝;王利刚;薛永强;;粒度对煤燃烧和热解动力学影响的量化研究[J];煤炭转化;2010年01期
5 马金凤;邵飞;黄新章;薛治家;徐有宁;史俊瑞;;低氧气氛下煤粉氧化特性实验研究[J];材料与冶金学报;2012年03期
6 王康明;何启林;蔡翼骏;;新柳煤矿231115综放工作面采空区“三带”的测定[J];江西煤炭科技;2013年01期
7 张树川;;煤样粒径对煤低温氧化影响的实验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8 朱红青;王海燕;宋泽阳;和超楠;;煤绝热氧化动力学特征参数与变质程度的关系[J];煤炭学报;2014年03期
9 罗建峰;王琦;邵彦雄;李海峰;秦毅;;采煤工作面瓦斯燃烧发火原因分析[J];煤矿安全;2014年09期
10 何飞;王德明;刘建安;;采煤工作面瓦斯燃烧发火原因分析[J];煤炭技术;2014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宋国良;高浓度煤粉着火低NO_x排放特性的机理及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李孜军;硫化矿石自燃机理及其预防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李庆军;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煤层自燃预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4 黄金星;含硫矿石自燃机理及其危险性预测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5 郝娟;新型干法水泥厂煤粉粒径分级燃烧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6 曹凯;综放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规律及高效防治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7 于树江;复杂空区下开采区域自燃探测治理及整体防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续征;华丰矿1409大倾角煤层采空区自然发火预测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2 卜荣珍;煤自燃性预测数学模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3 封华;下石节高瓦斯易自燃煤层抽采条件下自燃预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张辉;含硫矿石自燃过程及机理的热重实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5 史美静;固体泡沫封堵材料特性实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6 孙浩;东荣矿区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煤层自燃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7 邢小军;铜川照金地区中小煤矿自燃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8 郭雅迪;基于指标气体变化规律的煤氧化自燃预报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9 郭军;煤田火区高温贫氧氧化燃烧特性参数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10 赵菊芳;胜利褐煤分级及其热动力学的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渝然;俞书勤;张祖德;姚天扬;高盘良;;再谈什么是活化能——Arrhenius活化能的定义、解释、以及容易混淆的物理量[J];大学化学;2010年03期
2 戴广龙,王德明,陆伟,周福宝;煤的绝热低温自热氧化试验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刘剑;陈文胜;齐庆杰;;基于活化能指标的煤的自然发火期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贾廷贵;王树刚;郝宇;曲国娜;贾宝山;;煤自燃过程烷烃析出规律及氧化特性实验[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5 钟巍;;基于Arrhenius定理的化学动力学数值计算法[J];化学研究;2011年03期
6 余明高;郑艳敏;路长;贾海林;;煤自燃特性的热重-红外光谱实验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7 朱令起;周心权;谢建国;朱迎春;;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实验分析及优化选择[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8 戚颖敏;我国煤矿火灾防治技术的现代发展与应用[J];煤;1999年02期
9 徐精彩,贺敦良;煤炭表面反应热与自燃性关系探讨[J];煤矿安全;1990年06期
10 何启林;王德明;;流态色谱吸氧法测定煤自燃倾向不合理性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06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启林;煤低温氧化性与自燃过程的实验及模拟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常绪华;王德明;贾海林;;基于热重实验的煤自燃临界氧体积分数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本文编号:1783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783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