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安全生产领域安全技术公理

发布时间:2018-05-02 01:22

  本文选题:安全技术 + 危险源 ; 参考:《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年01期


【摘要】:为解决安全科学技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不统一问题,基于公理化方法,阐明危险源、隐患、风险、安全等基本概念的内涵,归纳安全生产领域的4个安全技术公理。研究表明:危险源实质上是高能量、危险物质、危险状态的载体,包括装置、场所、过程、活动等,危险源的固有风险是确定的。隐患实质上是生产系统中控制危险源的安全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的缺陷或失效。隐患增大现实风险。成熟技术的现实风险是可接受的,隐患排查治理是保证现实风险不增大的关键。基于风险分级的安全管理/监管策略,是实现安全目标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basic concept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disunity of basic theory, based on the axiomatic metho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basic concepts of hazard source, hidden danger, risk and safety is clarified, and four axioms of safety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safety production ar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angerous source is the carrier of high energy, dangerous substance, dangerous state, including device, place, process, activity and so on, and the inherent risk of dangerous source is determined. The hidden trouble is essentially the defect or failure of the safety measures (including technical measures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dangerous source in the production system. The hidden danger increases the real risk. The real risk of mature technology is acceptable, the hidden trouble investigation and management is the key to ensure that the real risk does not increase. The safety management / supervision strategy based on risk classific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maximize the safety goal.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土资源部深部地质钻探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重大危险源监控与事故应急技术实验室;
【基金】:国土资源部深部地质钻探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式基金资助(NLSD20120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K16B03)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石油天然气管道重大事故机理研究”项目
【分类号】:X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保和;;安全科学若干基础问题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11期

2 罗云;许铭;范瑞娜;;公共安全科学公理与定理初探[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2年03期

3 崔克清;安全本质的再认识与当代安全问题[J];化工进展;1994年03期

4 钟群鹏,范维唐,闪淳昌,张宝明,张峥,骆红云,李仁涵;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J];机械工程学报;2003年12期

5 赵云胜,罗中杰;论安全科学的几个基本问题[J];地质勘探安全;1994年04期

6 徐德蜀;科学、文化与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拓展[J];科学学研究;1998年03期

7 吴宗之;;面向2020年我国安全生产的若干战略问题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年01期

8 刘潜;;一个发展中的交叉科学领域——安全科学[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1年02期

9 何学秋;安全科学基本理论规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8年02期

10 张景林,王桂吉;安全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长圈;;谈煤矿企业OHSMS与传统安全管理的有机结合(续)[J];安全;2006年06期

2 李雁冰;;QMS、EMS、OHSMS三个管理体系整合的探索[J];安全;2007年01期

3 李绍林;王鲁毅;;废钢铁供给与安全解析[J];安全;2008年06期

4 李绍林;;故障树分析法在皮带运输机安全评价上的应用[J];安全;2008年07期

5 黄永辉;栾龙发;张智宇;张晓珂;常艳;;浅谈爆破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J];安全;2008年12期

6 黄新文;;基于轨迹交叉理论分析高处坠落事故[J];安全;2009年02期

7 唐金贵;;浅析石油开采企业安全培训问题[J];安全;2009年07期

8 肖贵平;纪嘉伦;;关于多指标安全综合评价方法若干问题的研究[J];兵工安全技术;1999年04期

9 于永生;郭芙茉;;论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增设安全教育内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入手[J];安徽体育科技;2012年03期

10 尹香菊;;化学品事故的环境应急救援技术策略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国汉君;;内外因风险预控管理方法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男;张建国;;医院住院部避难空间的和谐设计[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朱世伟;;论安全的社会属性[A];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年会、“安全健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交流会、全国第三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3年

4 徐德蜀;汪国华;张爱军;;浅谈“安全生产五要素”与安全科学技术[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徐德蜀;;我国安全科学学科建设的新思考[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持平;王彦学;高光斗;;高速公路应急救援空间体系研究[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冯志斌;佟瑞鹏;;企业安全生产绩效考评工作程序和内容体系[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国汉君;;内-外因事故致因理论和安全管理途径的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玉胜;吴宗之;任彦斌;樊晓华;;石油化学工业危险设施安全规划方法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翁勇南;安全支撑体系及其演化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高国平;温州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岩;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模型及其预防[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丁洪涛;企业学习型组织安全管理模式的创建及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赵明;组织因素对核电厂人因可靠性的影响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6 王晓路;煤矿瓦斯监测数据发展趋势的智能预测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7 袁晓芳;基于情景分析与CBR的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8 吴煜;企业QHSE管理绩效成熟度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谭海霞;采矿业安全经济贡献率测算及安全投入的社会分工[D];重庆大学;2011年

10 俞斌;不确定条件下散装液体化学品船安全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雪连;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安全经济决策建模与仿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性强;煤矿安全并行预控管理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海滨;H化工公司安全生产行为隐患识别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匡蕾;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谢鑫;沈北新区蒲河岛EBD建设与压覆煤炭的比较分析评价[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刘萍;基于QHSE的安全管理模式在建筑基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韩培科;煤炭企业工人生产违规行为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邹延剑;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管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勇;事故致因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荣;基于未确知测度的油气钻井工程风险评价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宗之;城市土地使用安全规划的方法与内容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06期

2 彭俊好;徐国爱;杨义先;汤永利;;基于效用的安全风险度量模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田水承,管锦标,魏绍敏;煤矿人因事故关系因素的动态灰色关联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04期

4 刘乐平;时间序列分析在灾变预测中的应用[J];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5 郑焕能,温广玉,柴一新;林火灾变阈值[J];火灾科学;1999年03期

6 党国英;试论农村社会的灾变承载能力[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7 徐德蜀,金磊,罗云;中国安全减灾科学技术学科建设综论——迈向21世纪的交叉科学的系统思考[J];科学学研究;1998年01期

8 刘潜;安全科学学科理论创建的历史回顾[J];安全与健康;2002年09期

9 袁方;事故损失—一年一个三峡工程[J];劳动保护;2003年01期

10 陈宝智;吴敏;;本质安全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万蓉;裴文洋;;探讨多媒体在《安全技术》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S2期

2 贾云生;王首龙;高清常;;浅谈机电安全技术的改进[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20期

3 王泽溥;谈谈安全技术[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S1期

4 杨永军;;机电安全生产的现状及解决措施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3年12期

5 ;露天采煤安全技术发展与展望[J];煤矿安全;2003年S1期

6 姜伟;陈国良;;化工企业仪表专业安全技术[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1期

7 李炳煌;邱梓峰;庄小河;;浅谈如何强化继保人员的安全技术[J];机电信息;2010年18期

8 许峰;;谈跨世纪安全技术人才的培养[J];兵工安全技术;1998年05期

9 钟鑫;;国外安全技术最新发展概览[J];中国安防;2014年11期

10 尹文新;;激光焊接与切割造成的危害及其安全技术[J];电焊机;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蒲小云;;浅析如何构建安全技术型班组[A];2013’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唐凯;董希琳;郭其云;葛晓霞;;我国能源政策调整过程中石油天然气消防安全对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3 吴海明;陈小明;;子母渔船贮用汽油安全技术的研究[A];现代农业工程与自然资源高效利用——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4 孟凡奎;张永伟;李静雪;;从某小区群体工程谈群塔吊施工[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C];2010年

5 徐精彩;;煤层火灾预测及防灭火新技术[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锦阳;论安全技术的风险防范观[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31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831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0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