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新集二矿下组煤底板石灰岩层隔水性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3 03:09

  本文选题:下组煤 + 石灰岩 ; 参考:《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5年03期


【摘要】:石灰岩层往往成为煤矿开采防水害的主要对象,且淮南老矿区也发生了多次底板灰岩层突水,为解决新区水压高、传统隔水层薄的问题,提出改造或直接利用底板石灰岩层相对隔水性实现带压安全开采的构想,选择地处煤田中西部南缘的新集二矿为现场,综合运用岩石成分、水化学成分、岩石力学指标测试和微孔隙结构、渗透性实验等室内实验和水文地质钻探、物探、现场试验等手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四周为断层所切割,顶部为第四系和推覆体变质岩覆盖,500m埋深为界原地应力由浅部的张应力转变为压应力状态,深部岩层裂隙开启性差;2)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矿化度大于1.5 g/L,岩层空隙处于沉淀充填状态;3)下组煤底板灰岩渗透性和富水性很差,可以看作相对隔水层,井下钻孔证实出水钻孔多靠近大型断裂,且出水量小而衰减快。首采面安全开采和第2个面的安全掘进证明下组煤底板灰岩为相对隔水层或稍加改造可以作为隔水关键层的结论是正确的。
[Abstract]:The limestone layer is often the main object of waterproofing in coal mining, and the water inrush from the bottom of the floor has also occurred in the old mining area in Huainan.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igh water pressure in the new area and the traditional aquifer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reconstruction or direct use of the relative water isolation of the floor lime rock to realize the full mining with pressure and pressure, which is chosen to be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edge of the middle west of the coalfield. The Xinji No. two mine is on the spot, and the rock composition, water chemical composition, rock mechanics index test and micropore structure, permeability experiment and other indoor experiments, hydrogeological drilling,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and field test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around the fault cut cutting, the top is the Quaternary and nappe metamorphic rock cover, 500m buried depth. The stress of the boundary is changed from the shallow Zhang Yingli to the pressure stress state, and the fracture opening of the deep rock is poor; 2) the hydrochemistry type is Cl-Na type, the mineralization degree is more than 1.5 g/L, the pore space is in the sedimentation filling state; 3) the permeability and water rich of the coal bottom limestone in the lower group is very poor, and it can be regarded as the relative aquifer and the hole drilling confirms that the drill hole depends mostly on the drilling hole. Near large faults with small water discharge and fast attenuation. The safety mining of the first face and the safety of the second surfaces have proved that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coal floor limestone is a relative aquifer or a slight modification can be the key layer of water separ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3CB2279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4115,50974107)
【分类号】:TD7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周瑞光,成彬芳,叶贵钧,武强;断层破碎带突水的时效特性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4期

2 段青梅;龙文华;王兵;李志;邵景力;崔亚莉;;内蒙古桌子山地区岩溶水特征及勘查方法[J];地质与资源;2006年01期

3 宋传中,朱光,刘国生,牛漫兰;淮南煤田的构造厘定及动力学控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5年01期

4 韩军;张宏伟;;淮南矿区地应力场特征[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9年01期

5 靳德武;我国煤层底板突水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2002年06期

6 黎良杰,钱鸣高,李树刚;断层突水机理分析[J];煤炭学报;1996年02期

7 白海波;戎虎仁;刘树才;韦晓琪;张勃阳;焦阳;陈龙;;白云乌素煤矿奥陶系顶部碳酸岩层隔水性及应用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8 白海波;茅献彪;吴宇;陈占清;;高压奥灰水大型逆断层下盘煤层安全开采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9 缪协兴;浦海;白海波;;隔水关键层原理及其在保水采煤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聚;郜新军;郭衍敬;;海底隧道突水分析及其在翔安隧道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 李长洪;张立新;姚作强;张吉良;苗胜军;;两种岩石的不同类型渗透特性实验及其机理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冯启言;孟磊;张海荣;李长河;;基于GIS的梁北煤矿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J];地理信息世界;2008年05期

4 梁杏;牛宏;张人权;刘彦;靳孟贵;;盆地地下水流模式及其转化与控制因素[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5 徐则民;;斜坡非饱和带低渗透岩石结构体风化前锋扩展过程[J];地学前缘;2008年04期

6 刘彦;梁杏;权董杰;靳孟贵;;改变入渗强度的地下水流模式实验[J];地学前缘;2010年06期

7 闫福贵;梁永平;张翼龙;龙文华;霍改兰;郑成杰;;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地区岩溶发育模式及岩溶地下水开发利用探讨[J];地学前缘;2010年06期

8 黄润秋,徐则民,许模;地下水的致灾效应及异常地下水流诱发地质灾害[J];地球与环境;2005年03期

9 张人权;关于水文地质学的一些思考[J];地质科技情报;2002年01期

10 金爱民;楼章华;杨海波;王绪龙;;玛湖-盆1井西复合含油气系统二叠系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J];地质科技情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德民;马凤山;王成;宋召法;张亚民;王杰;郭捷;;海底矿体开挖下的断裂带突水效应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2 马宝彦;韩佳明;;陈家沟煤矿井巷施工中的治水技术[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3 黄庆享;;浅埋煤层覆岩采动隔水性与保水开采分类控制[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4 潘国营;范书凯;王素娜;刘永良;;平煤十一矿承压岩溶水突水成因分析及综合防治[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5 赵伟;林晓波;;淮南潘谢矿区三叠系分布及其意义初探[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6 黄庆享;;榆神府矿区覆岩隔水岩组的隔水性与保水开采研究[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文东明;;淮南煤田顾桂矿区隐伏构造带成因分析[A];2010年度淮南矿业集团煤炭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一)·地质专业[C];2010年

8 王芳其;孙建国;;地下工程富水优势特征分析及模糊推理判定研究[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彭林军;宋振骐;;煤矿顶板透水事故预测控制技术研究与实践[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柬;浦海;;断层影响下顶板突水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小伟;盆地含水系统与地下水流动系统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王静;光纤光栅多参数传感理论技术研究及在地下工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睿;煤层顶底板突水地质力学条件及其危险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范钢伟;浅埋煤层开采与脆弱生态保护相互响应机理与工程实践[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乔伟;矿井深部裂隙岩溶富水规律及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6 吴仁伦;煤层群开采瓦斯卸压抽采“三带”范围的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肖同强;深部构造应力作用下厚煤层巷道围岩稳定与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孙建;倾斜煤层底板破坏特征及突水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唐守锋;基于声发射监测的矿井突水前兆特征信息获取方法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杨恒;鹤壁八矿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轶;浅埋深弱粘结薄基岩采面覆岩层移动规律及支架阻力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桂海;基于突变理论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评价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徐星;采场底板突水判测系统及水害防治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赵文娟;采动围岩运动规律与断层活动性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曾庆铭;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机理和保护对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闫庆庆;基于GIS的煤矿多元信息拟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赵伟;高密度电法在煤层底板破坏规律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8 刘谆;基于FPGA的煤矿突水监测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晁建伟;回采巷道过断层顶板破坏特征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10 郭志企;潘一矿13_(-1)煤主控构造及瓦斯地质单元划分[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圣彬;郭庆银;侯贵廷;孙晔;;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沉降史与沉积响应[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2 郭德勇,韩德馨,王新义;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物理环境及其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3 李越,袁金良,傅启龙,林天瑞;安徽淮南下寒武统沉积环境以及碳酸盐岩微相分析[J];地层学杂志;1998年04期

4 吴运高,李继亮,樊敬亮;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研究的主要新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4期

5 潘玉玲,万乐,袁照令,李振宇;核磁共振找水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地质科技情报;2000年01期

6 张家声;何自新;费安琪;李天斌;黄雄南;;鄂尔多斯西缘北段大型陆缘逆冲推覆体系[J];地质科学;2008年02期

7 刘少峰,杨士恭;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南北差异及其形成机制[J];地质科学;1997年03期

8 杨圣彬;耿新霞;郭庆银;侯贵廷;刘忠宝;;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中生代构造演化[J];地质论评;2008年03期

9 张进,马宗晋,任文军;鄂尔多斯西缘逆冲褶皱带构造特征及其南北差异的形成机制[J];地质学报;2004年05期

10 白峰青,姜兴阁,蒋勤明;断层防水煤柱设计的可靠度方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明祥;章村煤矿三井下组煤开采浅评[J];河北煤炭;1996年02期

2 王峰;张国玉;安伯超;邱军;;隆源井田下组煤水害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10年06期

3 郭英杰;齐广新;;元氏煤矿下组煤开采的可行性及防治水措施的探讨[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赵玉栋;;王庄煤矿上、下组煤分时段运输方案设计实践[J];煤;2012年04期

5 李德强;马守成;;依靠科技创新管理成功开采下组煤[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年04期

6 王友瑜;峰峰矿务局下组煤开采的防治水方法研究与选择[J];河北煤炭;1989年03期

7 吴新庆;乔建伟;姜亦亭;赵奎帅;;浅析下组煤1160采区首采面十三灰含水层疏降试验[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8 曹耀丰;下组煤带压安全开采及防治水技术实践[J];山西焦煤科技;2005年07期

9 田保安;;霍州矿区岩溶水对下组煤开采的威胁及构造控水研究[J];中国煤田地质;2006年02期

10 徐建国;朱振雷;刘劲;;南屯煤矿下组煤防治水技术综合应用[J];煤矿现代化;2009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马培智;;鲁西南下组煤水文地质异常区探查试验方法研究[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2 赵连涛;张光明;于旭磊;;兴隆庄矿下组煤主要充水含水层特征及首采区开采涌水量预计[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3 马培智;;预防底板突水的目的含水层水文地质试验研究——鲁中煤田下组煤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方法[A];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社平;;邢台矿区下组煤带压开采水害防治技术的探讨[A];陕晋冀煤炭学会地质测量专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辉;程建远;蔡文芮;;煤矿下组煤小窑采空区的井下综合探测技术[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6 马培智;邢延团;;多灰岩复合含水系统包夹下组煤的水文地质勘探方法研究——以许厂煤矿下组煤-400m水平水文地质勘探为例[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7 张广忠;张运成;李长河;孙永亮;;禹州采空区下组煤三维地震勘探技术[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8 邢程;高明飞;王庆全;;北皂煤矿下组煤构造类比分析方法及应用效果[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孙运部;杨建国;;矿井煤层底板出水的地质构造分析及防治[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常素莉 通讯员 王洪涛;冀中能源 下组煤开采技术获重大突破[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2 张延颖 贾世方;冀中金牛葛泉矿逾越煤开采“禁区”[N];科技日报;2009年

3 贾世芳 崔建勇;致力科学发展 建设创新型矿井[N];科技日报;2009年

4 省煤炭工业协会;我省煤炭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永柱;峰峰煤田五矿东翼区下组煤开采水文地质可行性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1年

2 牛苏会;峰峰煤田小屯矿下组煤开采水文地质可行性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2年

3 胡春岭;里彦矿灰岩水对下组煤安全开采影响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4 王一栋;杨村矿下组煤底板带压开采突水临界条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5 宋桂芸;新汶矿区(东部)徐、奥灰水文地质特征及对下组煤开采的影响[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6 李忠建;兖州矿区下组煤开采防治水关键技术参数与突水危险性预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36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836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8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