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N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的过程优化
本文选题:人工神经网络 + 导水裂隙带高度 ; 参考:《矿业安全与环保》2015年03期
【摘要】:分析了影响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因素,并将其分为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构建了导水裂隙带高度影响因素体系。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并选取煤层厚度、顶板岩性、煤层倾角、覆岩硬度、工作面斜长、推进速度、岩体碎胀性作为主要因素用于导水裂隙带高度的预测,为了简化预测模型,加快计算速度,在确定的采矿地质条件下可忽略次要因素。预测结果表明,简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满足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的准确度需要,该预测方法可为水体下采煤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Abstract]: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height of the water-conducting fissure zone are analyzed and divided into main and secondary factors, and the system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height of the water-conducting fissure zone is constructed. The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is used to predict the height of water-conducting fracture zone by selecting coal seam thickness, roof lithology, coal seam inclination angle, overburden hardness, face inclined length, pushing speed, rock mass breaking and expanding property as the main factors,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prediction model, the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is used to predict the height of the water-conducting fracture zone. The calculation speed can be accelerated and minor factors can be neglected under certain min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predic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plified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can meet the need of accuracy in predicting the height of water-conducting fracture zone, and the prediction method can provide some technical guidance for coal mining under water body.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411052700)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032421004)
【分类号】:TP183;TD7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唐山;王文献;;松软围岩深立井施工涌水原因分析及治理实践[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6期
2 王金喜;李彦恒;孙利辉;;采空区地表移动变形预计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5期
3 王金华;;我国大采高综采技术与装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煤炭科学技术;2006年01期
4 马亚杰;武强;章之燕;洪益清;郭立稳;田洪胜;张丽阁;;煤层开采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8年05期
5 陈佩佩,刘鸿泉,朱在兴,闫艳;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综放导水断裂带高度预计[J];煤炭学报;2005年04期
6 武雄;汪小刚;段庆伟;于青春;杨健;孙燕冬;;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的数值模拟[J];煤炭学报;2008年06期
7 胡小娟;李文平;曹丁涛;刘满才;;综采导水裂隙带多因素影响指标研究与高度预计[J];煤炭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国良;吴基文;王厚柱;;基于灰色BP神经网络的水位矿井涌水量预测[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6期
2 马保明;张宏;钱自卫;;分层开采覆岩导水断裂带高度的确定[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6期
3 张跃怀;程详;赵光明;;淮南矿区深部综采工作面覆岩两带高度发育特征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4期
4 吕继训;;浅析大采高采煤方法在综采工作面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03期
5 梁世伟;石瑞鹏;;厚土层浅埋煤层保水开采模拟[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6 梁世伟;;薄基岩浅埋煤层顶板突水机理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3期
7 马亚杰;王东;孙海威;;ANN采煤工作面最大涌水量预测与指标优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7期
8 张建军;孟召平;何明友;;范各庄矿5煤层顶板采动变形破坏规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9 胡红伟;李政;康天合;黄志明;;高应力大采高厚煤层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4年02期
10 刘庆高;;煤矿综采工作面“三机”设备配套选型与计算[J];装备制造技术;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新民;;陕西煤炭开采技术工艺现状及发展趋势[A];安全高效矿井机电装备及信息化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C];2011年
2 郭佐宁;黄永安;党春才;刘韩勇;;浅埋坚硬煤层6.0 m大采高关键装备参数优化确定[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3 王碧清;黄永安;苗彦平;;张家峁煤矿15201试采工作面矿压规律研究[A];安全高效矿井建设与开采技术——陕西省煤炭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C];2010年
4 刘启蒙;胡戈;许光泉;;综放开采条件下“两带”高度探测与研究[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5 陈铁亮;李巍栋;王文波;;带式输送机常用软启动系统使用效果评价[A];煤矿安全、高效、洁净开采——机电一体化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朱伟;;厚煤层水体下综采可行性分析及技术措施[A];2010全国“三下”采煤与土地复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张辉;刘家敦;;大采高工作面煤壁片帮机理分析及控制途径研究[A];煤炭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集[C];2010年
8 刘建功;赵庆彪;祁泽民;;5.0m大采高综采集约高效技术集成研究[A];全国大型煤炭企业综采技术发展成果集[C];2010年
9 李青锋;王卫军;彭文庆;彭刚;;断层采动活化对南方煤矿岩溶突水影响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韩振先;;关于厚煤层大采高综采技术问题及措施研究[A];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世其;超重型刮板输送机行星传动装置设计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2 韩伟;液压支架控制系统大流量阀与移架速度定量化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6年
3 张志军;PSA-ANFIS方法及其在矿山岩土工程灾害预测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08年
4 彭永伟;高强度开采煤体采动裂隙场演化及其与瓦斯流动场耦合作用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5 赵会军;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6 徐连利;平朔一号井工矿顶板水害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7 连清旺;矿井顶板(围岩)状态监测及灾害预警系统研究及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8 李涛;陕北煤炭大规模开采含隔水层结构变异及水资源动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9 胡学军;王庄矿大断面沿空掘巷围岩变形控制及快速成巷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10 陈新明;大埋深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工作面防治水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利;基于VP的煤矿综采工作面设备配套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代金华;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围岩变形规律与工艺参数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赵辉;赵庄二号井大采高钻式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胡海波;水体下安全开采采矿方法选择及其参数优化[D];长沙矿山研究院;2011年
5 姚向豫;液压支架掩护梁的结构优化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孟波;芦岭煤矿10煤层顶板特征及回采覆岩破坏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素花;浅埋煤层局部充填开采隔水层稳定性规律及其数学模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永洪;羊场湾煤矿6.2m采高综采面矿压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小明;羊场湾煤矿大采高综采工艺设备确定与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孝华;30MN液压支架试验台结构及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洋;李文平;刘登宪;;潘谢矿区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与采厚关系回归分析[J];地球与环境;2005年S1期
2 李春意;崔希民;郭增长;袁德宝;胡青峰;;矿山开采沉陷对土地的影响[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4期
3 夏筱红;隋旺华;杨伟峰;;多煤层开采覆岩破断过程的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4期
4 杜时贵,翁欣海;煤层倾角与覆岩变形破裂分带[J];工程地质学报;1997年03期
5 王神虎;任智敏;窦志荣;胡耀青;;煤矿采空区地表沉陷产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6期
6 李春山;王杰;;内蒙鄂尔多斯地区煤矿井筒深厚基岩冻结技术初探[J];建井技术;2010年03期
7 张宏贞,邓喀中,谭志祥;老采空区残余移动变形分区研究[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5年02期
8 易智;张钦礼;韩森;;矿山岩层与地表沉陷的预测方法[J];矿业快报;2007年07期
9 姜福兴,蒋国安;THEORY AND TECHNOLOGY FOR HARD ROOF CONTROL OF LONGWALL FACE IN CHINESE COLLIERIES[J];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1998年02期
10 刘洋;;工作面不同采宽与导水裂隙带高度关系研究[J];煤矿安全;201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贵;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及预测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2 徐群;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达胜;;导水裂隙带高度确定方法[J];能源与环境;2008年06期
2 熊晓英,杜广森,李俊斌;注水实验法探测导水裂隙带高度[J];煤炭技术;2004年02期
3 王双美;;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方法概述[J];江苏地质;2006年01期
4 王双美;;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方法概述[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年05期
5 徐智敏;孙亚军;;水库下采煤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J];中国矿业;2008年03期
6 马亚杰;武强;章之燕;洪益清;郭立稳;田洪胜;张丽阁;;煤层开采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8年05期
7 朱由军;高明青;;四煤层采后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2008年04期
8 刘振宇;刘建华;;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方法简述[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0年02期
9 张彬;牟义;张俊英;李文;黎灵;;瞬变电磁法在导水裂隙带高度探测中的研究应用[J];煤炭工程;2011年03期
10 张卫;于仲;;导水裂隙带高度探测方法概论[J];煤炭技术;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邢延团;郑纲;马培智;;井下仰孔注水测漏法探测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研究[A];中国煤炭资源现状与勘探开发利用技术进展及环境保护——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炭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常西坤;郭惟嘉;黄冬梅;;伊家河河堤下采煤危害性分析[A];2009矿山灾害预防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贵;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及预测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2 许春雷;沙坪矿黄河下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3 周杨;陈家沟煤矿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4 胡宝峰;富水覆岩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5 李琰庆;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方法研究及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7年
6 王明星;大平煤矿南二采区水库下开采安全性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39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839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