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气动发电系统在井下避难硐室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05-05 22:41

  本文选题:避难硐室 + 供电系统 ; 参考:《煤炭工程》2015年01期


【摘要】:针对现阶段避难硐室内使用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有成本高、对环境要求高、安全可靠性低等缺点,提出使用气动发电的方式来节约成本,增加供电安全可靠性,同时清洁环保。通过对避难硐室的用电设备分析,计算了硐室实际用电量,来确定气动发电系统的具体设备和工作流程,即从井下避难硐室供风管道连接储气罐,经过气动三联件输出稳压气体,带动气动马达转动,通过胶带传送使发电机同步运转发电,然后经过综保输出稳定电流。通过现场试验,该系统可以在硐室正常工作提供127V的稳定电压并供应最高达800W的电量,使硐室的供电、监测等用电设备可以正常有效运作,保证了避难硐室的安全可靠。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isadvantages of using battery as backup power source in the shelter chamber at present, such as high cost, high requirement to environment, low safety and reliabilit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of using pneumatic power generation to save the cost and increase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power supply. At the same time clea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lectrical equipment of the shelter chamber, the actual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of the chamber is calculated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 equipment and working process of the pneumat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that is, connecting the air supply pipeline to the gas storage tank from the underground refuge chamber. The pneumatic triplet outputs the steady pressure gas, drives the pneumatic motor to rotate, causes the generator to run synchronously through the belt transfer, and then outputs the stable current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insurance. Through the field test, the system can provide 127V steady voltage and up to 800W power supply in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chamber. The power supply and monitoring equipment of the chamber can operate normally and effectively, and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asylum chamber can be ensured.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4109)
【分类号】:TD7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娜;金龙哲;樊晶光;赵岩;黄志凌;张晓晨;;矿井避难硐室防护系统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年11期

2 闫秀卿;刘炳如;;智利矿难与避难硐室建设[J];现代职业安全;2011年11期

3 曹利波;蔡玉飞;付建涛;周年勇;;矿井避难硐室的热负荷计算与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2年01期

4 李廷泽;史庆武;;九道岭煤矿避难硐室研究与设计[J];能源与节能;2012年01期

5 雷忠青;;四台矿311盘区永久避难硐室方案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16期

6 雷军;;上湾煤矿永久避难硐室设计探讨[J];煤炭工程;2012年08期

7 张福伟;;永久避难硐室在千秋煤矿建设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2年14期

8 赵晓举;朱光辉;;浅谈平宝公司永久避难硐室的设计与应用[J];中州煤炭;2012年10期

9 苗成标;唐绍斌;李矿;;泰安煤机公司首座临时避难硐室建设成功[J];煤矿机械;2012年11期

10 ;国内首家全方位实景式井下避难硐室实验中心落成[J];矿业装备;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胡东祥;;浅谈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建设[A];第三届全国煤矿机械安全装备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 金龙哲;;避难硐室供风量的研究与试验[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杨建华;;对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内部配置的研究[A];科学时代——2014科技创新与企业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科技创新)[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避难硐室及其作用[N];民营经济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徐维欣;避难硐室:矿井深处的“诺亚方舟”[N];文汇报;2011年

3 孙伟伟;井下遇险有了永久避难硐室[N];中国航天报;2011年

4 记者 陈遥 通讯员 张凯 王海宁;神东建成大型永久避难硐室[N];中国煤炭报;2012年

5 苏时谊;水银洞避难硐室载人试验成功[N];中国黄金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冀业;揭秘“地下救生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7 本报记者 倪金合;井下避难空间:带来生的希望[N];中国黄金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王琼杰;为井下矿工装备一个安全的“家”[N];中国矿业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刘飞 高文静;探秘井下紧急“避难室”[N];中国煤炭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武晓娟;避险系统建设盼操作性指引[N];中国能源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隆庭;基于井下避难硐室系统的煤矿应急模型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2 祝雁辉;煤矿避难硐室通风及温度调控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3 侯造水;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避难硐室环境控制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4 佟永楠;避难硐室位置及进出口有毒气体湍流弥散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5 张明禄;煤矿救生舱参数化虚拟设计系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6 尹先锋;兖州矿区井下全硐室紧急避险系统研究与应用[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7 姚壮;煤矿井下避难硐室安全评价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8 肖时景;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的设计及位置优化的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9 王淇;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系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495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8495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d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