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水煤体失稳破坏电荷感应规律试验研究
本文选题:含水煤体 + 矿井突水 ; 参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年02期
【摘要】:为研究含水煤体失稳破坏过程中电荷感应规律,探寻应用电荷感应法监测煤矿突水灾害可行性,利用自主研制的电荷传感器对含水煤体单轴压缩过程进行电荷信号监测,分析煤体压缩过程中应力及电荷信号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烘干煤体和含水煤体单轴加载过程中均有自由电荷产生,电荷信号呈脉冲状波动,通过分析含水煤体电荷信号变化规律同时统计煤体峰值强度前电荷脉冲数及脉冲宽度,从水通过削弱煤体强度进而影响电荷信号;Stern双电层中形成流动电荷,增强了煤体电荷信号;水的存在增加了煤体破裂面自由电荷存留时间三个方面总结了水对煤体电荷的影响机理。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law of charge ind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stability and failure of water-bearing coal body,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monitoring water inrush disaster in coal mine by using charge induction method, and to monitor the charge signal of water-bearing coal body during uniaxial compression by using the charge sensor developed by ourselves. The variation of stress and charge signal during coal compression is analyz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ee charge is produced during uniaxial loading of dry coal and water-bearing coal, and the charge signal fluctuates in pulse shape. By analyzing the variation rule of charge signal of water-bearing coal and counting the number of charge pulses and pulse width before the peak intensity of coal body, the flowing charge is formed from water through weakening the strength of coal body and then affecting the charge signal Stern double layer.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water on coal charge is summarized from three aspects: the existence of water increases the retention time of free charge on the fracture surface of coal body.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0CB2268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1172121,51374123,51274114)
【分类号】:TD7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启言;杨天鸿;于庆磊;唐春安;冷雪峰;;基于渗流-损伤耦合分析的煤层底板突水过程的数值模拟[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3期
2 赵扬锋;潘一山;李国臻;任伟杰;罗浩;;岩石变形破裂过程中电荷感应信号的检测[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3 王恩元,何学秋,刘贞堂,窦林名,周世宁,聂百胜;煤岩动力灾害电磁辐射监测仪及其应用[J];煤炭学报;2003年04期
4 尹尚先;;陷落柱防水煤柱留设对围岩变形影响的数值模拟[J];煤炭学报;2006年02期
5 董书宁;;对中国煤矿水害频发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的探讨[J];煤炭学报;2010年01期
6 郭德;张秀梅;石常省;吴发超;;压强预处理对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1年08期
7 潘一山;罗浩;肖晓春;赵扬锋;李忠华;;三轴条件下含瓦斯煤力电感应规律的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2年06期
8 杨超;李学龙;朱亚飞;;基于电磁辐射的矿井冲击地压区域监测预报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年07期
9 潘一山;罗浩;赵扬锋;;电荷感应监测技术在矿山动力灾害中的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09期
10 孙红福;赵峰华;张璐;刘一鸣;曹松华;张伟;;重庆西部干旱区煤矿矿井水水质综合评价[J];煤炭学报;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智敏;李元梅;;基于点源模型的拱顶罐池火灾热辐射通量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年06期
2 郝天轩;李锋;;采动岩体破裂数值模拟及高位钻场参数优化[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年06期
3 来兴平;西部矿山大尺度采空区衍生动力灾害控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姚精明;何富连;窦林名;张蕾;刘海涛;李哲;;水旱交接处护巷煤柱冲击矿压控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5 王恩元;李忠辉;刘贞堂;李艳娜;宋晓艳;;受载煤体表面电位效应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05期
6 成云海;梁运培;张淑同;邹银辉;;基于电磁辐射监测防止钻孔诱发冲击地压的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年06期
7 王忠文;;电磁辐射技术在鹤岗南山煤矿突出预测中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5期
8 王云刚;魏建平;孙海涛;;煤岩动力灾害的机理分析及防治[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2期
9 曹树刚;刘延保;李勇;张立强;;不同围压下煤岩声发射特征试验[J];重庆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10 姚精明;闫永业;尹光志;姚俊伟;李生舟;;坚硬顶板组合煤岩样破坏电磁辐射规律及其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百胜;张翔;刘水文;刘芳彬;张世杰;;利用CT技术探测煤体瓦斯吸附特性的探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赵军;聂百胜;姜铁明;都海龙;翟盛锐;;成庄煤矿掘进过程的电磁辐射特征研究[A];煤矿安全与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赵同彬;相啸宇;谭云亮;;解析采场岩层运动规律的电磁辐射方法研究[A];第3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8年
4 李辛子;龙胜祥;吴群;;构造煤类型及其煤层气开发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荣耀;许锡宾;靖洪文;赵明阶;;不同含水岩石蠕变试验电磁辐射频谱分析[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聂百胜;何学秋;何俊;翟盛锐;薛二龙;;矿井工作面应力状态电磁辐射监测技术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严如令;刘晓斐;;南山矿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的电磁辐射预测研究[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杜泽生;;煤层突出危险性的属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A];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2年
9 张合沛;李凤远;王助锋;;基于PLC刀盘刀具破岩模态实验平台控制系统设计[A];2012年中铁隧道集团低碳环保优质工程修建技术专题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王恩元;刘晓斐;李忠辉;何学秋;;煤岩电磁辐射技术及在矿山动力灾害预测的应用[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电磁地球物理学研究应用及其新进展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扬锋;煤岩变形破裂电荷感应规律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闫永敢;大同矿区冲击地压防治机理及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罗文柯;上覆巨厚火成岩下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高忠红;孤岛区域开采冲击与突出危险性耦合规律及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孟筠青;煤层高压脉动注水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理论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邓明;煤与瓦斯突出早期辨识与实时预警技术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7 肖栋;水和乳化液对煤层产甲烷菌群活性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8 王超;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冲击地压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吴爱军;松软煤层煤巷掘进突出危险性预测的连续流量法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10 于小鸽;采场损伤底板破坏深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磊;煤电性参数的实验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贞刚;煤岩体破裂的微地震响应特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成成;综放开采断层应力分布特征与冲击危险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伟杰;基于渗流—应力耦合作用的裂隙型底板突水机理及危险性预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高芳芳;基于电磁辐射法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李刚锋;平煤股份四矿冲击危险性区域划分及防治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岑培山;寺河煤矿3号煤层突出预测敏感指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郑新旺;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底板破坏特征及影响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孟庆彪;瓦斯释放中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手段的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伟;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地下突水数值模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协能;李德万;陈思;;重庆南川红层区地下水水质评价[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2 汪l,
本文编号:1870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870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