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爆炸中惰性介质抑制机理及协同作用
本文选题:惰性介质 + 粉尘爆炸 ; 参考:《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年02期
【摘要】:基于Siwek 20-L系统的实验测试,对比分析了三种惰性介质的抑制效果及机理以及惰性介质间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磷酸二氢铵及氢氧化铝除物理吸热外还通过化学分解抑制粉尘燃烧和爆炸,其效能优于仅靠物理吸热抑制爆炸的碳酸钙;碳酸钙与磷酸二氢铵两者间会发生抑制燃烧爆炸的附加反应,二者复配比单一惰化剂有更高的惰化效能,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而碳酸钙与氢氧化铝复配则未表现出协同效应,由此表明一定条件下惰化剂间确实存在协同效应。
[Abstract]: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test of Siwek 20-L system, the suppression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three kinds of inert media and the synergistic action between them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mmon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and aluminum hydroxide also suppress dust combustion and explosion by chemical decomposition in addition to physical heat absorption, which is superior to calcium carbonate which is inhibited by physical heat absorption only. The additional reaction between calcium carbonate and ammon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can inhibit combustion and explosion. The combin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and ammon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has higher inerting efficiency and obvious synergistic effect than single inerting agent, but calcium carbonate and aluminum hydroxide have no synergistic effect. It is shown that there is a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inerting agent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重庆市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分类号】:X9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黄东,南海,吴鹤;氢氧化铝的阻燃性质与应用研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04年03期
2 左前明;程卫民;邹冠贵;汤家轩;;协同增效原理在煤尘抑爆剂中的应用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梁诚;我国阻燃剂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J];化工新型材料;2001年08期
4 左前明;程卫民;汤家轩;;粉体抑爆剂在煤矿应用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煤炭技术;2010年11期
5 赵乘寿;宫聪;汪鹏;赵春霞;;含磷酸二氢铵细水雾灭火有效性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年09期
6 谭迎新;王志杰;高云;薄涛;;固体惰性介质对煤粉爆炸压力的影响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年12期
7 伍毅;袁旌杰;蒯念生;黄卫星;;碳酸盐对密闭空间粉尘爆炸压力影响的试验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年10期
8 甘媛;蒯念生;刘龙;杜兵;黄卫星;;碳酸钙对粉尘爆炸抑制效力的实验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强;;氨合成-水热改性法制备氢氧化镁阻燃剂[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王子云;郭奋;陈建峰;;纳米Al(OH)_3表面改性及其在EVA中的阻燃应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张清辉;郑水林;张强;邹勇;吴良方;;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复合阻燃剂的制备及其在EVA材料中的应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4 刘鲁梅;陈南博;;纳米氢氧化铝的制备及亲油改性[J];山东陶瓷;2008年06期
5 蒯念生;黄卫星;袁旌杰;杜兵;李宗珊;伍毅;;点火能量对粉尘爆炸行为的影响[J];爆炸与冲击;2012年04期
6 李友凤;李丽;刘辉;;碳分法制备氢氧化铝过程的研究[J];材料导报;2010年S1期
7 宁莉萍,王齐华,杨景锋,杨丽君,赵普;高温耐火绝热复合材料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8 张小艳;张琳萍;马辉;蒋莹莹;毛志平;;氢氧化铝/氢氧化镁/芳砜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左前明;程卫民;邹冠贵;汤家轩;;协同增效原理在煤尘抑爆剂中的应用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于雪峰;朱秀丽;师敏;余明祥;;探究温度对氨法制备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影响[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晓君;许博;王正伟;刘吉平;;磷-氮复合型阻燃剂合成及改性尼龙-6阻燃、机械性能研究[A];2012年中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清辉;邹勇;郑水林;李杨;;阻燃剂加工技术及研究现状[A];第八届全国非金属矿加工利用技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4年
3 苗庆显;候庆喜;秦梦华;;阻燃剂在造纸工业中的研究进展[A];'2006(第十三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霍登伟;耿建刚;冯晓明;;超细氢氧化铝阻燃填料及其进展[A];2005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庆伟;王建立;王锦;周世峰;;超细氢氧化铝阻燃剂的制备、应用及展望[A];2005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建立;王庆伟;王锦;周世峰;;超细氢氧化铝的复合改性[A];2007年中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新峰;傅小涛;蔡转红;王尊明;马晓宁;;氢氧化铝晶型发育及阻燃应用[A];2013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管文武;张尔梅;朱俊;;低烟无卤阻燃硅烷交联电缆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A];2014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9 冷阳阳;刘英炎;谭小群;陈奕君;朱冬仪;薛柯;;氢氧化铝对无机隧道阻燃涂料的影响[A];2014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秦麟卿;含水无机物/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燃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熊联明;微胶囊红磷阻燃剂的制备、应用及阻燃抑烟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孔庆红;聚合物/铁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燃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杨丹丹;聚合物/α-磷酸锆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阻燃与炭化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王建立;超细氢氧化铝的制备及提高其热稳定性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汪泉;有机玻璃方管内瓦斯爆燃火焰传播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7 左前明;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煤尘扩散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迎迎;环氧膨胀型防火涂料传热过程的分析与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聪;李化;苏丹;黄卫星;;密闭空间煤粉的爆炸特性[J];爆炸与冲击;2010年02期
2 邢晓江,范宝春,杨宏伟;管内粉尘抑爆效果的实验研究[J];弹道学报;2000年04期
3 谢波,王克全;工业粉尘爆炸抑制技术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0年01期
4 蔡周全,张引合;干粉灭火剂粒度对抑爆性能的影响[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1年04期
5 李定启;吴强;余明高;;含添加剂细水雾降低瓦斯爆炸下限的实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2期
6 陈龙武,甘礼华,岳天仪,,周恩绚;微乳液反应法制备氧化铝(含水)超细微粒[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5年01期
7 王克全;煤尘与矿井特大爆炸伤亡事故的关系[J];工业安全与防尘;1998年01期
8 范喜生;关于抑爆与阻爆设计方法的研究[J];工业安全与防尘;1999年10期
9 张志新;阻燃剂[J];化工技术经济;2000年03期
10 欧育湘,李巧玲;未来的高效阻燃系统[J];化工进展;199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谢波;可燃系统中爆炸抑制过程的实验与理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2 殷志平;磷酸铵盐微粒灭火剂在单室火灾抑制过程中的动力学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跃进;谨防粉尘爆炸[J];山东消防;2002年08期
2 薛福连;粉尘爆炸及其防护[J];安全;2003年03期
3 薛福连;粉尘爆炸及其防护[J];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02期
4 潘成刚;粮食粉尘爆炸及预防对策[J];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4年06期
5 张超光,蒋军成,郑志琴;粉尘爆炸事故模式及其预防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6 段颖;;粉尘爆炸的成因及避免灾害发生的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0期
7 毛星;;粉尘爆炸危险阈值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年02期
8 费学威;冯印辉;;工业粉尘爆炸的危害及预防措施[J];现代职业安全;2010年04期
9 徐国平;;粉尘爆炸危害及预防措施[J];劳动保护;2010年09期
10 刘成云;;试述粉尘爆炸的特点及预防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晶禹;高存文;;密闭容器中粉尘爆炸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A];全国第二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盛;;生产过程中粉尘爆炸危险性分析与评价[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3 孙贵磊;;可燃性粉尘爆炸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金辉;孔令华;王建军;林玉和;;温州“8·5”粉尘爆炸案调查与思考[A];消防科技创新与社会安全发展[C];2014年
5 齐志高;李堑;刘锦瑜;;粮食粉尘防爆的进展和再认识[A];中国粮油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上册)[C];2004年
6 齐志高;;粮食粉尘爆炸事故分析与安全评估方法[A];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机电安全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论文集[C];2000年
7 李晓豁;;粉尘爆炸率与采煤机运动参数关系的仿真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邵卫卫;工商贸企业粉尘爆炸事故频发[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1年
2 班玮;德国如何防范粉尘爆炸[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范传贵;法令重重 粉尘爆炸事故为何依旧频发[N];法制日报;2014年
4 记者 王佑 实习记者 林馨;昆山中荣粉尘爆炸该怎样预防[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5 余明辉;粉尘爆炸事故为何一再发生[N];福建日报;2014年
6 辛京;粉尘爆炸惨剧为何一而再发生[N];济南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王云峰;粉尘爆炸事故频发病根在哪儿?[N];辽宁日报;2014年
8 陈楚 本报记者 苏利川;昆山粉尘爆炸案:炸开汽车上下游供应体系黑幕[N];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严防企业粉尘爆炸五条规定》发布[N];中国煤炭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是否存粉尘爆炸危险 全国工贸企业过筛子[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健;粮食粉尘爆炸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东北大学;2010年
2 张小良;医药行业C_8H_8KNO_5(克拉维酸钾)混合粉尘在输运管道内爆炸特性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3 魏吴晋;铝纳米粉尘爆炸及其抑制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超峰;激波卷扬粉尘爆炸试验研究[D];中北大学;2008年
2 李延鸿;管道式可燃气体—粉尘爆炸试验装置设计[D];中北大学;2006年
3 付文文;黑索今的粉尘爆炸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4 黄丽媛;石松子粉粉尘爆炸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5 郑大高;密闭空间粉尘爆炸特性的实验研究与泄放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6 田甜;密闭空间镁铝粉尘爆炸特性的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苗楠;粉尘爆炸性参数测试实验平台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8 张超光;粉尘燃爆危险性评估及MIT测试装置的研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9 靳鑫;氧浓度对粉尘点燃特性的影响[D];东北大学;2012年
10 王芳;炸药粉尘与工业粉尘的爆炸特性对比研究[D];中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80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880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