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低品位热能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
本文选题:低温热能 + 热泵技术 ; 参考:《煤炭工程》2015年07期
【摘要】:为了充分回收利用煤矿矿井回风及排水中的低品味热能,解决煤矿生产过程中成本过高等问题,依据冷热负荷计算、热泵供热和供冷能力分析设计了矿井低温热能综合利用技术方案,并对投资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低品位热能利用技术,每年可减少耗煤量约11016t标准煤,减少CO2和SO2排放量分别约为28641t和220t,年节省运行费用479万元。
[Abstract]:In order to fully recover and utilize the low taste heat energy in the return air and drainage of coal mine,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excessive cost in coal mine production, the calculation is based on the cold and heat load. Analysis of heat supply and cooling capacity of heat pump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low temperature thermal energy in coal mine is designed and the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benefit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al consumption can be reduced by 11016t standard coal and the emission of CO2 and SO2 is about 28641t and 220t respectively by using this low-grade thermal energy utiliz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annual operating cost is saved by 4.79 million yuan.
【作者单位】: 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
【分类号】:TD727.2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存玉;多功能变工况热泵系统分析及其在梧桐庄矿的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2 杜春涛;矿井回风喷淋换热器气液两相流仿真及实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3 鲍玲玲;矿井回风热能回收热湿传递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盖超;;热泵技术在辽河油田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01期
2 尹建芳;李燎原;武宝珍;;浅谈热泵技术的应用[J];山西焦煤科技;2012年12期
3 上野和夫,计范;超高效热泵的开发计划[J];化工装备技术;1985年03期
4 Josep A. Ferré;张雯;;带直接蒸汽再压缩热泵的优化蒸馏塔[J];医药工程设计;1986年03期
5 陈国桓,杨志才,苏瑞廷;压缩机——热泵——节能[J];化工装备技术;1987年02期
6 李善森;时铭玉;;新型能量回收和储存系统——化学热泵的研究与开发[J];江苏化工;1989年03期
7 王子平;;热泵控制 镇海石化总厂丙烷/丙烯塔热泵控制系统设计总结[J];炼油化工自动化;1990年05期
8 信桂荣;;节能机器热泵的应用及发展概况[J];燕山油化;1990年01期
9 李德平;;热泵动力对节能和经济效益影响分析[J];石油炼制与化工;1993年03期
10 张瑛,张乾生;热泵的开发与应用[J];无机盐工业;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允川;尚会建;蒋梁鹤;王亮;杨立彦;郑学明;;环保节能的热泵技术[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5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郑爱平;华舟萍;康彦青;马乐;;热泵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国内的应用与发展[A];第一届中国(西安)采暖通风、制冷空调节能减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朱瑞琪;吴业正;;对我国热泵产品发展的看法[A];第十届全国冷(热)水机组与热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常瑜;;浅析热泵的应用[A];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2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7年
5 孙晓军;;热泵·控制概述[A];2007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谢栋辉;李文伟;;污水热泵在城市建筑供热、供冷中的应用[A];中国地热资源开发与保护——全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考察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郑爱平;孔帅;杨刚;;热泵技术及其在国内的应用分析[A];07’中国西安能源动力科技创新研讨会及展示会论文集[C];2007年
8 黄焕璋;;新能源的开发与热泵技术的应用[A];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平;董敬宇;董际鼎;;地能热泵与空气能热泵技术实用价值与节能效果探讨[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徐文忠;冯永华;;火电厂循环冷却水废热热泵回收利用问题研究[A];2007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段金平;北京鼓励利用热泵系统供热制冷[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房菲;热泵:为何十年才做出十个亿[N];中国能源报;2009年
3 记者 操秀英;新型热泵技术将工业废水变暖流[N];科技日报;2011年
4 李涛涛;凌天科技与中南大学“联姻”[N];湘潭日报;2007年
5 邓未未;热泵 绿色供暖新技术[N];北京日报;2008年
6 姜雨新;济南召开节能热泵技术交流会[N];中国环境报;2007年
7 刘存瑞;节能热泵技术受重视[N];经济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段金平 本报通讯员 赵瑛 王希强;为“低碳中国”添彩[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霞;大连冰轮友联在节能环保领域创新发展铸辉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姚蓉;热泵技术离我们有多远[N];中国花卉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剑峰;采集凝固热热泵系统的形式与工况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陈轶光;内燃机热泵独立供能系统的理论模拟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牛福新;三套管蓄能型热泵集成系统运行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赖海明;氯化钙—甲醇化学热泵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1992年
5 王潇;季节性蓄热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系统运行特性及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赵海波;空气源燃气机热泵的仿真优化及实验验证[D];天津大学;2007年
7 周湘江;HFC125临界热泵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8 齐子姝;地能利用热泵系统能量多样化机制及其效能[D];吉林大学;2012年
9 杨福胜;基于数值模拟的升温型金属氢化物热泵系统优化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10年
10 徐振军;独立式内燃机热泵系统及其控制特性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聪;新型热泵操作方式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李海峰;太阳能辅助热泵就仓干燥研究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林伟;热泵与热电联产耦合供暖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4 刘建军;土壤耦合热泵在北方地区应用的探讨[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7年
5 周海良;多功能热泵性能测试系统的研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贾慧;风电与压缩式热泵结合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7 黎佳荣;太阳能辅助多功能热泵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王蕾;太阳能/空气复合式热泵系统夏季能效比的测试与研究[D];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08年
9 殷季慧;热泵技术在大庆油田中的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10 陈松;吸收—重吸收热泵的性能模拟与分析[D];东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29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929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