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弧形构造带控气特征

发布时间:2018-05-26 10:43

  本文选题:弧形构造 + 徐宿弧形构造带 ; 参考:《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摘要】:基于弧形构造带对瓦斯富集程度及瓦斯灾害的分区性,探讨了弧形构造三度弯曲的控气特征。其中,第一度和第二度弯曲总体上控制了煤层气的赋存特征及补给、运移和逸散条件,第三度弯曲及其伴生的横张断裂控制了煤层气富集区域的平面展布。多个经历三度弯曲的弧形构造组成弧形构造带,引入处于徐宿弧形构造带不同区域的芦岭煤矿、桃园煤矿、孙疃煤矿实例,表明弧形构造带内弧带弧顶区域逆断层发育、瓦斯富集、瓦斯灾害严重,外弧带张裂隙、正断层发育、瓦斯含量相对较低。
[Abstract]:Based on the degree of gas enrichment and the zonation of gas disaster in arc-shaped structural zone, the gas-controlling characteristics of arc structure with third-degree bending are discussed. In general, the first and second bending control the occurrence and recharge, migration and dissipation conditions of CBM, and the third bending and its associated transverse fracture control the plane distribution of CBM enrichment area. A number of arc-shaped structures that have experienced three degrees of bending constitute an arc structural belt. The examples of Luling coal mine, Taoyuan coal mine and Suntuan coal mine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Xuzhou-arc structural belt show that the arc top region of the arc belt in the arc structural belt has developed reverse faults. Gas enrichment, serious gas disaster, external arc zone tension fracture, normal fault development, gas content is relatively low.
【作者单位】: 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K04B00) 财政部重大技术创新及产业化项目(2011ZD001)
【分类号】:TD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麒翔;董国伟;崔俊飞;覃木广;陈敏;;安徽芦岭煤矿Ⅱ88采区瓦斯地质规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2 李岩峰;曲国胜;张进;;弧形构造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7年07期

3 陈富勇;琚宜文;李小诗;范俊佳;梁英;;构造煤中煤层气扩散-渗流特征及其机理[J];地学前缘;2010年01期

4 张忠义;董树文;;大巴山西北缘叠加褶皱研究[J];地质学报;2009年07期

5 姚艳斌;刘大锰;黄文辉;汤达祯;唐书恒;;两淮煤田煤储层孔-裂隙系统与煤层气产出性能研究[J];煤炭学报;2006年02期

6 王勃;姜波;王红岩;陈振宏;刘洪林;李贵中;;低煤阶煤层气藏水文地质条件的物理模拟[J];煤炭学报;2007年03期

7 闫宝珍;王延斌;丰庆泰;杨秀春;;基于地质主控因素的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划分[J];煤炭学报;2008年10期

8 张松航;汤达祯;唐书恒;许浩;张彪;陈贞龙;;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储集与产出条件[J];煤炭学报;2009年10期

9 王聪;吴财芳;欧正;姜玮;姜伟;;黔西织纳煤田少普矿区16号煤煤层气富集的地质控制因素[J];煤炭学报;2011年09期

10 秦勇,宋党育,王超;山西南部晚古生代煤的煤化作用及其控气特征[J];煤炭学报;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毅;孙涛;刘军锋;吴保祥;于文修;;煤层气碳同位素阶段演化的模拟实验研究及其应用[J];沉积学报;2010年02期

2 肖晖;任战利;崔军平;;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气成藏期研究[J];中国地质;2007年03期

3 秦勇,张有生,朱炎铭,范炳恒,姜波,李田忠;煤中有机质二次生烃迟滞性及其反应动力学机制[J];地球科学;2000年03期

4 姚艳斌;刘大锰;汤达祯;唐书恒;黄文辉;胡宝林;车遥;;平顶山煤田煤储层物性特征与煤层气有利区预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5 崔敏;汤良杰;郭彤楼;宁飞;田海芹;胡东风;;黔东南地区褶皱构造样式及其断层突破模式[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6 董树文;施炜;张岳桥;胡健民;张忠义;李建华;武红岭;田蜜;陈虹;武国利;李海龙;;大巴山晚中生代陆内造山构造应力场[J];地球学报;2010年06期

7 甘华军;王华;严德天;;高、低煤阶煤层气富集主控因素的差异性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1期

8 陈新跃;尹萍;匡文龙;戴德求;资锋;;湘西雪峰地区金多金属成矿带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12年03期

9 柏道远;贾宝华;钟响;贾朋远;刘耀荣;;湘中南晋宁期和加里东期构造线走向变化成因[J];地质力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秦勇;姜波;王继尧;吴财芳;傅雪海;韦重韬;侯泉林;琚宜文;;沁水盆地煤层气构造动力条件耦合控藏效应[J];地质学报;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艳梅;刘宝林;贾苍琴;;岩石细观力学试验方法研究综述[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姚艳斌;刘大锰;刘志华;汤达祯;唐书恒;黄文辉;;煤层气储层综合评价要素与评价体系[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松;汤达祯;许浩;陶树;蔡佳丽;;不同煤体结构煤储层物性差异分析[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林亮;姚勇;黄晓明;;山西柳林地区煤层气储层孔渗发育特征研究[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振宏;王一兵;苏现波;;沁水盆地南部煤体变形特征及成因[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吕玉民;汤达祯;许浩;陶树;张彪;;煤层气藏开发初期单相水排采特征及其指示意义——以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田为例[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增学;孟彦如;刘海燕;吕大炜;王平丽;;山东省低瓦斯矿区瓦斯异常区地质因素分析[A];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纪念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活动“2012年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刘杰刚;姜波;李明;虞青松;李磊;时艳茹;;阳泉新景煤矿构造煤变形及孔隙结构特征[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李增学;孟彦如;刘海燕;吕大炜;王平丽;;山东省低瓦斯矿区瓦斯异常区地质因素分析[A];瓦斯地质研究进展2013[C];2013年

10 蔡来星;卢双舫;李昂;闵春佳;刘爽;;松辽盆地肇州区块沙河子组断层特征及其对致密气成藏的控制作用[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57:盆地动力学与非常规能源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松航;煤储层气体运移特征和CO_2-ECBM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陶树;沁南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效应及气井产能响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孙东;米仓山构造带构造特征及中—新生代构造演化[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建楼;声波作用下煤体瓦斯解吸与放散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5 石书灿;吴堡地区煤层气垂直井产能主控因素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6 王红岩;山西沁水盆地高煤阶煤层气成藏特征及构造控制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7 陈振宏;高、低煤阶煤层气藏主控因素差异性对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8 田玉山;黑龙江省北部巨型推覆构造和金矿预测[D];吉林大学;2008年

9 闫宝珍;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机理及主控特征[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8年

10 李志强;重庆沥鼻峡背斜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及有利区带预测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炎昊;高煤级煤储层条件下的气体运移机理[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姚念岗;运裕矿井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梁红侠;淮南煤田煤的孔隙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4 卫明明;沁水盆地南部高煤级煤构造变形及其对煤层气富集区渗透率的制约[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5 于腾飞;煤系地层游离气成藏机制与模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6 雷崇利;新集矿区煤层气开发有利区块评价与优选方法探讨[D];西北大学;2004年

7 叶欣;中国西北低煤阶煤层气成藏地质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8 刘战庆;陕南镇巴—紫阳地区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D];长安大学;2008年

9 杨为先;陕西西乡县下高川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地层特征及构造演化[D];长安大学;2008年

10 郭秀峰;燕山期南大巴山前陆褶皱带西缘叠加构造特征[D];西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东,沈芳,冯文光;GIS支持下的沁水煤田南部煤层气综合地质选区[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马杏垣;解析构造学刍议[J];地球科学;1983年03期

3 段连秀,王生维,张明,陈斌;河东煤田煤储层中气胀节理的发现及其研究意义[J];地球科学;1999年01期

4 董树文;胡健民;施炜;张忠义;刘刚;;大巴山侏罗纪叠加褶皱与侏罗纪前陆[J];地球学报;2006年05期

5 王桂梁;论中国煤矿中的叠加褶皱[J];地学前缘;1999年S1期

6 毕华,彭格林,赵志忠;湘中涟源煤盆地煤层气形成气藏的条件及其资源预测[J];地质地球化学;1997年04期

7 沈军,汪一鹏,赵瑞斌,陈杰,曲国胜;帕米尔东北缘及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弧形构造的扩展特征[J];地震地质;2001年03期

8 陈杰,曲国胜,胡军,冯先岳;帕米尔北缘弧形推覆构造带东段的基本特征与现代地震活动[J];地震地质;1997年04期

9 曲国胜,Joseph,Canerot,王宗起,赵民;造山带弧形构造——西昆仑—帕米尔弧及其预测[J];地质科学;1996年04期

10 黄继钧;纵弯叠加褶皱地区应力场研究-以川东北地区为例[J];地质科学;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广浩;湘西雪峰弧形构造带金矿的分布与环形构造的关系[J];黄金科学技术;1995年04期

2 王宁国;阿尔金弧形构造带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79年00期

3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四维;范存善;;赤城古弧形构造带初探[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7、8)[C];1989年

2 吴桂捷;;湘鄂川黔毗邻地区弧形构造带的演变历史和形成机制的探讨[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8)[C];1984年

3 赵志长;周良仁;黄廷弼;张金声;;新疆拉巴—达拉布特弧形断裂带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6)[C];1983年

4 孙立劏;;三江弧形构造带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形成[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2)——“三江”构造地质[C];198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闵刚;宁夏弧形构造带中上地壳电性结构及其构造涵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呼楠;滇东南弧形构造带现今活动性质的地震学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3年

2 陈超;西昆仑弧形构造带古地磁研究及演化过程[D];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36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936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7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