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ogistic统计方法的煤粉爆炸下限研究
本文选题:粉尘爆炸 + 煤粉 ; 参考:《煤炭学报》2015年01期
【摘要】:粉尘云爆炸下限是表征粉尘易燃易爆危险性的主要参数,相对精确地测试并表示粉尘云爆炸下限对评估和预防粉尘爆炸灾害是十分重要的。基于统计分析的Logistic回归模型,应用以概率表示粉尘云爆炸下限的计算方法,在20 L球形爆炸罐中对不同粒径的煤粉-空气混合物进行爆炸下限测试实验,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计算得到不同粒径、不同实验次数下煤粉点火成功概率-浓度分布曲线,结果表明不同点火概率下的爆炸下限均随粒径的减小而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且粉尘粒径越小,点火成功概率从p=10%增至p=90%的浓度区间越窄,即其燃爆特性越稳定。实验次数对爆炸下限概率分布存在影响,实验次数越多,爆炸下限概率分布的浓度区间越窄,但点火概率为50%的浓度值与实验次数无关,是研究粉尘爆炸下限的关键值。与其他计算方法的结果相比,以概率表示特定物质的爆炸下限更符合实际情况,更能满足不同生产环境对安全控制的需要。
[Abstract]:The lower limit of dust cloud explosion is the main parameter to characterize the flammable and explosive hazard of dus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test and indicate that the lower limit of dust cloud explos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evaluate and prevent the hazard of dust explosion. Based on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using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lower limit of dust cloud explosion with probability, the lower limit test experiment of pulverized coal and air mixture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was carried out in 20L spherical explosion tank. The probability and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curves of pulverized coal ignition were calculated by using SPSS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wer limit of explosion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decrease of particle size. The smaller the particle size of dust is, the narrower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ignition success is from 10% to 90%, that is, the more stable the detonation characteristic is. The number of experiments has an effect on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the lower limit of explosion. The more the number of experiments is, the narrower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of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the lower limit of explosion is, but the concentration of 50% ignition probability is independent of the number of experiments, which is the key value to study the lower limit of dust explosion.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calculation methods, the lower explosive limit of a particular material expressed by probability is more suitable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meets the need of safety control in different production environments.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消防工程系;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11CB706904)
【分类号】:TD71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高聪;李化;苏丹;黄卫星;;密闭空间煤粉的爆炸特性[J];爆炸与冲击;2010年02期
2 蒯念生;黄卫星;袁旌杰;杜兵;李宗珊;伍毅;;点火能量对粉尘爆炸行为的影响[J];爆炸与冲击;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贵春;;隔爆原理在电气设备防爆技术中的运用[J];兵工安全技术;1997年06期
2 张玲玲;安琴;;气体爆炸安全措施评价[J];兵工安全技术;1998年03期
3 林大超,施惠基,白春华,张奇;燃料空气炸药爆炸地面振动的幅值特征研究[J];火炸药学报;2002年03期
4 夏文龙;肖国;刘厚平;阳宁;;改性硝酸铵粉尘的动态静电检测[J];火炸药学报;2009年01期
5 张俊燕;宋存义;王丽颖;金岩辉;;高炉喷吹贫瘦煤最低着火温度[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6 毕明树,王淑兰,丁信伟;无约束气云爆燃压力场的计算[J];爆炸与冲击;2002年02期
7 卢捷,宁建国,王成,林柏泉;煤气火焰传播规律及其加速机理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4年04期
8 艾志久;吴光武;王其华;雷文章;陈高松;;井喷失控气云爆炸的3维数值模拟[J];爆炸与冲击;2010年01期
9 高聪;李化;苏丹;黄卫星;;密闭空间煤粉的爆炸特性[J];爆炸与冲击;2010年02期
10 张良;魏小林;余立新;张宇;李腾;李博;;管道内一氧化碳和空气预热混合物的爆燃特性[J];爆炸与冲击;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牛芳;刘庆明;宫广东;何学秋;白春华;;甲烷-空气混合物预混火焰的结构特征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孙贵磊;;可燃性粉尘爆炸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庚冉;曹保榆;;高能云爆炸药的爆炸效应[A];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1年
4 陈文瑛;;可燃气云爆炸研究进展[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伟;张奇;;高压气体泄漏喷射和扩散的数值模拟[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毕明树;董呈杰;;密闭空间障碍物条件下甲烷-空气爆炸实验[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村;顾雄毅;隋志军;;丙烷脱氢氧化反应体系爆炸极限的实验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韩笑;谢超;魏雪英;;民用建筑燃气爆炸泄压模型[A];第21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2年
9 张良;魏小林;余立新;李腾;李博;;一氧化碳和空气预热混合气在管道内的爆炸特性[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高尔新;李鲁;唐志龙;胡萧;陈二霞;;冲击波引爆煤尘瓦斯气体混合物的实验研究[A];现代爆破理论与技术——第十届全国煤炭爆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书召;受限空间煤尘爆炸传播及伤害模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润之;点火能量与初始压力对瓦斯爆炸特性的影响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程磊;受限空间煤尘爆炸冲击波传播衰减规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罗宁;爆轰法合成碳包覆金属纳米材料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杨应迪;瓦斯爆炸对矿井通风网络的动力效应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6 苑春苗;惰化条件下镁粉爆炸性参数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7 毕明树;开敞空间可燃气云爆炸的压力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8 李志华;真空中煤还原氧化镁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
9 宋剑;海洋平台结构在偶然灾害作用下的可靠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王志荣;受限空间气体爆炸传播及其动力学过程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浦以康,胡俊,贾复;高炉喷吹用烟煤煤粉爆炸特性的实验研究[J];爆炸与冲击;2000年04期
2 高聪;李化;苏丹;黄卫星;;密闭空间煤粉的爆炸特性[J];爆炸与冲击;2010年02期
3 来诚锋;段滋华;张永发;张牢牢;;煤粉末的爆炸机理[J];爆炸与冲击;2010年03期
4 邓煦帆,谢林,钟圣俊,李刚,孙莉,党君祥;烟煤粉爆炸性及防爆方法研究[J];粉体技术;1997年01期
5 李运芝,袁俊明,王保民;粉尘爆炸研究进展[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6 胡俊,浦以康,万士昕;粉尘等容燃烧容器内扬尘系统诱导湍流特性的实验研究[J];实验力学;2000年03期
7 谭迎新;王志杰;高云;薄涛;;固体惰性介质对煤粉爆炸压力的影响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年12期
8 伍毅;袁旌杰;蒯念生;黄卫星;;碳酸盐对密闭空间粉尘爆炸压力影响的试验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宁生;曹洪;;估算闪点和爆炸下限[J];医药设计;1984年06期
2 徐明忠;有机化合物爆炸下限的预测[J];长沙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梁建军;杜扬;张延松;周建忠;;瓦斯爆炸下限的温变特性试验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9年11期
4 张丽芳;;可燃粉尘爆炸下限浓度的测试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9年05期
5 i幈颈,
本文编号:1946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946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