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基于地质单元的邹庄矿瓦斯异常区划分

发布时间:2018-06-01 19:41

  本文选题:安全工程 + 地质单元 ; 参考:《煤田地质与勘探》2015年03期


【摘要】:为了实现瓦斯治理分级分类管理,运用瓦斯地质理论与方法,结合安徽邹庄矿生产实际和井田内地质构造分布形态,将其划分为3个地质单元。通过研究各地质单元内的地质构造、瓦斯赋存特征、构造煤发育情况和已采区揭露的瓦斯地质信息,建立了预测瓦斯地质异常区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工作面效检指标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以实际采掘过程中发生动力现象点为临界点,对其相应指标赋临界值,最终形成了以瓦斯含量(7 m3/t)、相对瓦斯涌出量(6.3 m3/t)和构造煤厚度(1.5 m)为核心的瓦斯预测体系。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of gas control, the gas geological theory and method are used to divide Zouzhuang Coal Mine into three geological unit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mine field in Anhui Province. Based on the study of geological structure, gas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tectonic coal development and gas geological information exposed in mined areas,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predicting gas geological anomalies is established.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by using the effective inspection index of the working face, and the critical value of the corresponding index is assigned to the point of dynamic phenomena occurring in the actual mining process as the critical point. Finally, a gas prediction system based on gas content of 7 m3 / t, relative gas emission of 6.3 m3 / t) and tectonic coal thickness of 1.5 m) was formed.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1ZX05040-005)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构造煤(14IRTSTHN002) 河南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NSFRF140104) 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外部开放基金项目(WS2013A11)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重点研究项目(14A440008)
【分类号】:TD71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建民;模糊数学在瓦斯突出预报中的应用[J];煤炭工程师;1987年01期

2 张祖银;;国外煤矿煤和瓦斯突出概况和预测方法[J];焦作矿业学院学报;1988年Z1期

3 罗强;煤和瓦斯突出的地质条件[J];煤炭工程师;1989年04期

4 周世宁,何学秋;煤和瓦斯突出机理的流变假说[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5 何学秋,周世宁;煤和瓦斯突出机理的流变假说[J];煤矿安全;1991年10期

6 刘咸卫,曹运兴,刘瑞,何定东;正断层两盘的瓦斯突出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成因浅析[J];煤炭学报;2000年06期

7 张我华,金荑,陈云敏;煤/瓦斯突出过程中的能量释放机理[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S1期

8 汤友谊,陈江峰,李云霞,许伟功;瓦斯突出煤体探测的物性前提及应用[J];焦作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9 刘建军,梁冰,章梦涛;煤和瓦斯突出过程中瓦斯作用机理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10 朱月明;瓦斯突出的动力现象与防治措施[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运飞;孙广忠;姚宝魁;;煤-瓦斯介质力学概论[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二)[C];1992年

2 赵志根;范静雅;唐修义;;浅析煤与瓦斯延期突出机理的研究[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文集[C];2008年

3 李小双;尹光志;赵洪宝;王维忠;敬小非;;含瓦斯突出煤三轴压缩下力学性质试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汤友谊;陈江峰;李云霞;许伟功;;瓦斯突出煤体探测的物性前提及应用[A];瓦斯地质新进展[C];2001年

5 罗末忠;付鉴源;;构造发育是英岗岭矿区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A];瓦斯地质研究与应用——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研讨会[C];2003年

6 张许良;彭苏萍;;地质测井法预测瓦斯突出研究[A];瓦斯地质研究与应用——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研讨会[C];2003年

7 丁晓良;俞善炳;丁雁生;寇绍全;谈庆明;郑哲敏;;煤在瓦斯渗流作用下持续破坏的机制[A];郑哲敏文集[C];2004年

8 袁军伟;王兆丰;陈向军;刘军;;潘一矿地质构造特征与瓦斯突出规律分析[A];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进展[C];2007年

9 宋景春;李跃丰;朱光宗;朱涛;徐相柱;;艾友矿岩石与瓦斯突出特征及防治技术[A];2007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7年

10 周松元;谭细军;马合意;;瓦斯突出预警系统现状及其智能产品研发分析[A];纪念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省(区、市)煤炭学会学术专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庞舒月 丰硕;手握两把利刃 根治瓦斯突出[N];中国煤炭报;2009年

2 彭德富;蛇形山矿让瓦斯造福职工[N];中国矿业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李学玲;正视现实 提高认识[N];中国煤炭报;2004年

4 记者 尚志岑;平煤每年将投入4.5亿元治理瓦斯[N];平顶山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蒋杰 通讯员 肖功勋;从“谈之色变”到“为我所用”[N];中国煤炭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程真 通讯员 徐春浩;他们找到了降服瓦斯的“金钥匙”[N];中国能源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魏广军;崔刚明:与世界难题较劲的泥腿子[N];平顶山日报;2006年

8 刘玉国;道真二道水煤矿多措并举治理瓦斯[N];贵州政协报;2010年

9 通讯员 任志清 本报记者 张富江;瓦斯重灾户瞄准零超限[N];中国煤炭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游雪晴;瓦斯变害为宝亟须科研支撑[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登科;含瓦斯煤岩本构模型与失稳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2 李晓泉;含瓦斯煤力学特性及煤与瓦斯延期突出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孔令东;基于模糊Petri网的瓦斯突出空间预测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郭臣业;岩石和瓦斯突出发生条件及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黄启翔;卸围压条件下含瓦斯煤岩力学特性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崔永国;瓦斯突出气体逆流运移规律及致灾范围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7 刘星光;含瓦斯煤变形破坏特征及渗透行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8 李希建;贵州突出煤理化特性及其对甲烷吸附的分子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9 刘高峰;高温高压三相介质煤吸附瓦斯机理与吸附模型[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光德;中小型煤矿氡监测等关键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平;基于含瓦斯煤体渗流特性的研究及固—气耦合模型的构建[D];重庆大学;2010年

2 郑仰发;构造应力场及其对瓦斯突出的影响研究[D];沈阳大学;2011年

3 姬广亮;方庄二矿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韩光;煤和瓦斯突出的气固耦合机理及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5 周少华;焦作矿区不同破坏类型煤的瓦斯吸附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胡鹏华;大直径钻孔预测与瓦斯突出可行性的理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7 王雷;剪切荷载条件下含瓦斯煤细观破坏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谭皓月;不同成型条件下含瓦斯煤细观剪切破坏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9 刘亮亮;基于声发射法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10 王松;含瓦斯煤体振动增透技术试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65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965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1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