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倾角煤层长壁开采工作面飞矸致灾机理研究
本文选题:大倾角煤层 + 飞矸 ; 参考:《煤炭学报》2017年09期
【摘要】:飞矸是大倾角煤层一类特殊衍生灾害,严重危害工作面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探讨其致灾机理对建立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工作面防护体系至关重要。在工作面飞矸灾害实测基础上开展实验室模拟,选取冲击能和能量恢复系数表征损伤,借助高清摄像机和压力传感器记录并获取冲击能;运用统计学原理分析不同工况下冲击能的演化特性;对冲击能和能量恢复系数拟合并根据曲线走势,以设备(人员)吸能量为控制对象,吸能量陡增点和极值点为界建立飞矸损伤风险判别模型,依据模型划分飞矸损伤的等级。基于以上探讨了飞矸致灾的机理,结果表明:飞矸致灾是在碰撞途径和方式耦合作用下冲击能和能量恢复系数达到相应致灾等级,致灾过程为自由落体、飞溅、滚动和滑动等状态下冲击能累积,满足走向运移、高度、碰撞方位后与设备接触,冲击能转化为设备弹性能和构件间振动阻尼,造成构件的形变量大于其极限形变量时发生损坏,数值仿真手段验证了理论和实验研究中能量恢复系数取值的合理性。
[Abstract]:Gangue is a kind of special derivative disaster in large inclined coal seam, which seriously endangers the safety of working face equipment and personnel. On the basis of the actual measurement of the gangue disaster in the working face, the laboratory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the impact energy and energy recovery coefficient are selected to characterize the damage, and the impact energy is recorded and obtained with the help of high-definition camera and pressure sensor.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mpact energy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statistical principle. The shock energy and energy recovery coefficient are combined according to the curve trend, and the equipment (personnel) absorbs energy as the control object. The damage risk discrimination model of flying gangue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boundary of the sharp increase point and extreme point of absorbing energy, and the damage grade of flying gangue i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model. Based on the above, the mechanism of natural disaster caused by flying gangue is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act energy and energy recovery coefficient of flying gangue reach the corresponding disaster level under the coupling of collision path and mode, and the disaster process is free falling body and spatter. In rolling and sliding states, the impact energy accumulates to satisfy the trend migration, height, contact with the equipment after collision orientation, and the impact energy is converted into the elastic energy of the equipment and the vibration damping between the components. The damage occurs when the shape variable of the member is larger than its limit shape variable,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energy recovery coefficient in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is verif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51634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04213) 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支持计划资助项目(2015kjxx-36)
【分类号】:TD771;TD8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建武;同煤集团大倾角煤层的开采经验[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04期
2 孙铖;;浅谈大倾角煤层开采的特点及现状[J];民营科技;2012年06期
3 伍永平,员东风,张淼丰;大倾角煤层综采基本问题研究[J];煤炭学报;2000年05期
4 黄建功,楼建国;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采面支架与围岩系统分析[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3年04期
5 王晓亮;大倾角煤层综采技术的应用[J];水力采煤与管道运输;2005年04期
6 李慧平,蒲文龙,郭守泉;浅谈大倾角煤层优化开采技术方向[J];煤矿开采;2005年01期
7 赵力;大倾角煤层群采煤设计初探[J];河北煤炭;2005年02期
8 李连海;;“两硬”条件下大倾角煤层开采技术的研究[J];太原科技;2007年06期
9 伍永平;解盘石;任世广;;大倾角煤层开采围岩空间非对称结构特征分析[J];煤炭学报;2010年02期
10 张建华;伍永平;叶平;蔡晓芒;;清水营煤矿大倾角煤层赋存特征综合分析[J];神华科技;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连金;王泳嘉;刘明远;;大倾角煤层开采岩层运动的模拟研究[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2 孟宪锐;贺永强;张文超;;大倾角煤层的概念及其开采特征探讨[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绿水洞煤矿大倾角煤层综采开采[A];第五次全国煤炭科学技术大会文集汇编[C];2001年
4 李建民;;开滦矿区大倾角煤层开采技术的发展与实践[A];煤炭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迟占国;;大倾角煤层综采工作面安全回采技术实践[A];第三届全国煤矿机械安全装备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常进海;;大倾角煤层轻放开采实践[A];第3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8年
7 ;俯伪斜“三软”大倾角煤层轻型支架放顶煤回采工艺研究[A];河北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李俊斌;;浅谈大倾角煤层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A];陕西煤业集团公司创立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谢连银;陈季斌;韩菲;;大倾角轻放支架防倒防滑开采技术[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机电一体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煤矿电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尹光志;李小双;郭文兵;;大倾角煤层工作面采场围岩矿压分布规律光弹性模量拟模型试验及现场实测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何学道;急倾斜大倾角煤层综采先进安全[N];科技日报;2009年
2 汪炳青;煤炭可望实现绿色开采[N];中国环境报;2009年
3 陈显坤 贺全明;川煤一项目获科技进步二等奖[N];中国矿业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刘纪森 王建秉;静乐大远煤业资源整合项目[N];忻州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丽丽 通讯员 胡安华 夏永斌;大倾角综采之路[N];中国煤炭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红伟;大倾角煤层长壁开采围岩应力演化及结构稳定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2 温明明;大倾角煤层综采面围岩活动规律与支架适应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3 谢文坚(TA V(?)N KI(?)N);河林矿大倾角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4 伍永平;大倾角煤层开采“R-S-F”系统动力学控制基础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5 解盘石;大倾角煤层长壁开采覆岩结构及其稳定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磊;大倾角煤层二氧化碳防灭火采空区流场分布规律模拟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黎明;长山子煤矿大倾角煤层综放开采覆岩运移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3 吴侨宁;多年冻土层下大倾角煤层综放开采矿压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4 曹沛沛;枣泉煤矿变角度大倾角煤层综放开采覆岩运移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5 尹建辉;大倾角煤层综放开采冒落矸石充填特征及其对矿压显现影响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6 曹志龙;新疆城镇煤矿大倾角煤层开采矿压特征及围岩控制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7 张晓光;大倾角煤层走向长壁综采工作面系统可靠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8 张标;薛村矿双向大倾角煤层放顶煤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
9 周颖;大倾角煤层长壁综采工作面安全评价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建;八宝煤矿大倾角煤层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71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971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