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注浆钻孔数据反演煤层底板灰岩含水层富水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5 12:28

  本文选题:注浆钻孔 + 灰岩含水层 ; 参考:《中国煤炭》2015年05期


【摘要】:利用工作面底板注浆钻孔成果数据分析二2煤层底板太原组上段3层灰岩含水层充水裂隙与耗浆量的规律,反演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富水特征,通过绘制钻孔涌水量等值线图,圈定太原组上段灰岩富水异常区和构造控水区域,对工作面底板注浆改造工程设计、施工和注浆效果评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grouting drill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coal face, the law of water filling crack and water consumption of the limestone aquifer in the upper section of Taiyuan formation in the second coal seam is analyzed, and the water-ric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mestone aquifer on the floor of the working face are inversed. By drawing the contour map of borehole water inflow, delineating the abnormal area of limestone rich water and structural water control area in the upper section of Taiyuan formation, it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engineering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grouting effect evaluation of the grouting reconstruction of the bottom slab of the working face.
【作者单位】: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煤公司陈四楼煤矿;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分类号】:TD7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彭苏萍;;深部煤炭资源赋存规律与开发地质评价研究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J];煤;2008年02期

2 许江涛;邓寅生;文广超;杨海明;;基于GIS的矿井防治水辅助决策系统[J];中国煤炭;2008年09期

3 邵卫华;郭昌贵;;钻孔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州煤炭;2011年11期

4 王利;;龙固煤矿岩巷注浆堵水中基于关键孔的信息化治理体系研究[J];中国煤炭;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全,廖国华;覆岩离层产生的机理及离层计算方法的探讨[J];地下空间;2001年S1期

2 赵卫强;孟晴;;国内外矿山开采沉陷研究的历史及发展趋势[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顾孟寒;;表土层疏水沉降对井筒破坏的分析[J];东北煤炭技术;2000年02期

4 谭云亮,杨永杰;关于“反弹”及其工程意义的评述[J];东北煤炭技术;1995年02期

5 许德如;王力;王智琳;吴俊;吴传军;;江西萍乐凹陷构造-沉积演化的基本特征及对找煤预测的启示[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1年04期

6 龙洋;许江涛;张超;宋金星;;基于MapX的矿井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J];地理空间信息;2012年01期

7 王凤田,王来贵;立井混合作业施工段高的稳定性分析[J];阜新矿业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8 赵文;地下巨型采空区顶板岩石的破坏与冒落[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9 李忠华,张庆中,潘一山;大台井“川法”密集柱支撑力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曹百站;王来贵;;顶板应力长期演化规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姜林三;;平行煤层导硐揭穿突出煤层的管理技术[A];2010年安徽省科协年会——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基文;潘洪萍;林枫;王小兵;;淮北杨庄煤矿六煤层抗张强度原位测试研究[A];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地质分会/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曹代勇;李小明;刘德民;张品刚;;深层煤矿床开采地质条件的分类研究[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4 王珏;苏刚;;窄煤柱沿空掘巷锚网索加单体走向棚支护[A];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7年

5 凡东;魏欢欢;刘庆修;;面向深部煤炭资源勘探的坑道钻探装备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1年

6 谭云亮;赵卫东;;变基础梁的解及对顶板断裂和压力分布的影响分析[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7 赵文;;地下巨型采空区顶板岩石的破坏与冒落[A];第七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8 张农;李希勇;郑西贵;薛飞;;深部煤炭资源开采现状与技术挑战[A];全国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C];2013年

9 宋志敏;任建刚;李冰;;基于强化工艺的瓦斯抽采地质研究[A];瓦斯地质研究进展2013[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猛;煤矿深部开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试验研究及其控制技术[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蔡超;鹤岗矿区石头河子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构造控煤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张继坤;安徽省煤田构造与构造控煤作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4 魏迎春;煤矿床勘查辅助决策及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胡青峰;特厚煤层高效开采覆岩与地表移动规律及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孙建;倾斜煤层底板破坏特征及突水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7 苏仲杰;采动覆岩离层变形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2年

8 刘书贤;急倾斜多煤层开采地表移动规律模拟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5年

9 刘希亮;深厚表土底部含水层疏排水沉降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0年

10 谭志祥;采动区建筑物地基、基础和结构协同作用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彦军;复杂围岩条件极近距离薄煤层群开采相关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初影;采煤诱发地表裂缝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赵伟;高密度电法在煤层底板破坏规律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德强;葛泉矿东井突水水源快速判别技术研究与应用[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5 张建;采空区的岩土工程问题及治理措施[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阔;双层混合开采条件下覆岩及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鹏;采动引起边坡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崔磊;寺河矿二号井15号煤层坚硬顶板采场矿压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9 黄静静;基于多含水层水力联系的奥灰水突水监测预警系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10 彭文;长平高速公路K73+200~K73+500段路面塌陷勘察评价及治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绍俊;新一代海量空间数据库引擎——SuperMap SDX+5[J];地理信息世界;2005年02期

2 高斌;吴向阳;王慧青;;基于SuperMap Objects的等高线自动绘制方法的研究与实现[J];地矿测绘;2009年03期

3 潘树仁;;煤矿水害防治不精确推理模型的建立[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6年02期

4 钱鸣高,缪协兴;采动岩体力学──一门新的应用力学研究分支学科[J];科技导报;1997年03期

5 刘亚川,潘结南,张丽红,郭彦省,武玉刚;基于GIS技术的矿井水文地质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J];矿山测量;2003年02期

6 文广超;邓寅生;余永强;张俊;;煤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8年03期

7 陈学星,刘伟韬,张文泉;预测底板突水的专家系统研究[J];煤矿自动化;2001年01期

8 辛恒奇;徐栓祥;;掘进巷道涌水断裂缝隙探测及注浆堵水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1年05期

9 曹代勇,周云霞,魏迎春;矿井地质构造定量评价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J];煤炭学报;2002年04期

10 刘天泉;矿山岩体采动影响与控制工程学及其应用[J];煤炭学报;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志忠;;箭竹坪煤矿区隐伏灰岩含水层特征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2年31期

2 郑志忠;;昌福山煤矿区灰岩含水层及其与煤系地层的关系[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15期

3 晁剑荣;对开滦范各庄矿井K_3灰岩赋水性的研究[J];河北煤炭;2005年02期

4 陈卓利;;注浆改造技术在底板灰岩含水层治理中的应用[J];煤炭科技;2010年03期

5 李百贵;浅谈注浆改造煤层底板灰岩含水层[J];西部探矿工程;2002年06期

6 杨兰合,杨国勇;河北邢台煤矿石炭系大青灰岩含水层数值仿真[J];江苏地质;1995年01期

7 李彬 ,许京丰;帷幕注浆在薄层灰岩含水层中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02年01期

8 田强国;姚多喜;;刘店矿太原组1-4灰岩含水层径流强弱模糊综合评判[J];煤炭技术;2008年05期

9 梁盛军;李世峰;李耀华;王屹;;矿井水回灌后的水位数值模拟及预测[J];中国矿业;2010年S1期

10 刘伟;李海伟;;动水注浆技术在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4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飞;孙疃矿104采区底板灰岩含水层富水性特征及安全开采评价[D];安徽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819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9819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1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