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井上下立体联合抽采新模式
本文选题:联合抽采 + 同步立体 ; 参考:《煤矿安全》2015年07期
【摘要】:通过研究煤层气井上下联合抽采的理论、方法和现场试验,根据井上下煤层气抽采理论及煤炭开采后形成的"三带"(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特征,提出了煤层气井上下立体联合抽采新模式:在裂隙带与弯曲下沉带之间的过渡区域采用水平井和直井对接,水平井段适当靠近回采工作面回风巷一侧;采用200 mm以上的大直径抽采管径,利用分段密封和梯度负压抽采技术,在煤炭开采不同阶段,选用不同抽采井进行煤层气抽采。该模式在煤炭回采后,时间上可实现不同区域的同步抽采,空间上可实现不同区域的立体式抽采,同时可抽采煤层顶板页岩气或致密砂岩气,实现了不同类型气体的联合抽采和"一井多用"。
[Abstract]:By studying the theory, method and field test of combined extraction of coalbed methane wells, according to the extraction theory of upper and lower coalbed methan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 zones" (caving zone, fracture zone and bending subsidence zone) formed after coal mining, A new combined extraction model of coal bed gas wells is put forward: horizontal well and straight well are connected in the transition area between fracture zone and bending subsidence zone, and horizontal well section is close to the side of the return air lane of mining face; Adopting large diameter extraction pipe diameter of more than 200 mm, using subsection seal and gradient negative pressure extraction technology, different extraction wells are selected for coalbed methane extraction in different stages of coal mining. After coal mining, this model can realize synchronous extraction of different regions in time, three-dimensional extraction of different regions in space, and extraction of coal seam roof shale gas or tight sandstone gas at the same time. Combined extrac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gases and multi-use of one well are realized.
【作者单位】: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资助项目(2011ZX050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2178) 江苏省“青蓝工程”及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分类号】:TD712.6;TE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跃平;姚有利;刘长久;;铁法矿区地面钻孔抽放采空区瓦斯技术及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2 郭亮;付军辉;李日富;;井上下联合抽采瓦斯技术在岳城矿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2期
3 武华太;;煤矿区瓦斯三区联动立体抽采技术的研究和实践[J];煤炭学报;2011年08期
4 李国富;何辉;刘刚;焦海滨;刘星;;煤矿区煤层气三区联动立体抽采理论与模式[J];煤炭科学技术;2012年10期
5 袁亮;郭华;李平;梁运培;廖斌琛;;大直径地面钻井采空区采动区瓦斯抽采理论与技术[J];煤炭学报;2013年01期
6 袁亮;薛俊华;张农;卢平;;煤层气抽采和煤与瓦斯共采关键技术现状与展望[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09期
7 余加正;王浩然;刘俊龙;袁西臣;;建井期联合抽采煤层气实现的关键技术的确定[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年01期
8 申瑞臣;时文;徐义;王开龙;蓝海峰;;煤层气U型井PE筛管完井泵送方案[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9 胡千庭;梁运培;林府进;;采空区瓦斯地面钻孔抽采技术试验研究[J];中国煤层气;2006年02期
10 杜新锋;田振林;赵永哲;;彬长矿区煤层气水平井钻井与完井技术[J];中国煤层气;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日富;梁运培;欧聪;牟景珊;;采空区瓦斯地面抽采钻井稳定性因素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3期
2 陈金华;;地面钻井抽采上覆远距离煤层卸压瓦斯的试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0年02期
3 林府进;;地面钻井剪切变形破坏的时空规律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年06期
4 孙海涛;刘东燕;梁运培;李日富;;地面抽采钻井剪切变形破坏的关键层影响效应[J];重庆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5 刘玉玲;周和平;苏哲;;乌兰煤矿地面钻井抽采上覆远距离煤层卸压瓦斯的技术实践[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S1期
6 郭亮;付军辉;李日富;;井上下联合抽采瓦斯技术在岳城矿的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02期
7 孙海涛;;成庄煤矿采空区煤层气地面井抽采试验[J];矿业安全与环保;2014年01期
8 高林;张国江;马海峰;;采煤工作面高抽巷与回风巷合理内错距离确定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9 柯晓华;黄浩;张鹏宇;黄伟;石蕾;;U型井在沁水煤层气田的应用及发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4年11期
10 王永龙;宋维宾;孙玉宁;翟新献;王振锋;;瓦斯抽采钻孔堵塞段力学模型及其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海涛;胡千庭;林府进;孙炳兴;;厚层岩层对地面瓦斯抽采钻井剪切变形破坏的影响机理[A];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部分)[C];2009年
2 曹士滢;魏国山;朱亚彪;;铁法煤田煤层气地面抽采技术[A];探索建立煤矿区煤层气立体抽采与经济利用产业化体系,,推动煤矿瓦斯治理、立体抽采技术示范与煤层气资源综合利用——全国煤矿瓦斯抽采利用与通风安全技术现场会煤矿瓦斯抽采与通风安全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涂敏;煤层气卸压开采的采动岩体力学分析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2 孙海涛;采动影响下地面钻井的变形破坏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肖晓春;滑脱效应影响的低渗透储层煤层气运移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黄华州;远距离被保护层卸压煤层气地面井开发地质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以淮南矿区为例[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5 刘应科;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卸压特性及钻井抽采消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6 张鹏;采动影响下煤体内瓦斯运移规律实验与理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7 季文博;近距离煤层群采动煤岩渗透特性演化规律与实测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8 秦伟;地面钻井抽采老采空区瓦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9 余陶;采空区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灾害防治机理与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0 洛锋;基于采场应力—裂隙时空差异性的煤岩体瓦斯运移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浩然;煤矿瓦斯抽采技术研究及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家彪;新安矿采空区高位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江巍巍;“三软”煤层采面瓦斯综合抽放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吴敏;新安煤矿深部构造煤采动区煤层气开发方案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5 崔光磊;特厚煤层采动裂隙场演化与地面钻井产气规律[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6 周龙刚;煤层气井水力压裂对煤炭生产的影响[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7 董鹏志;乌兰煤矿双保护层开采地面钻井抽采瓦斯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8 王润超;成庄矿3~#煤层综放工作面“U+π”型通风系统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9 苗乐明;寺河煤矿西井区煤与瓦斯突出区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10 马延];高瓦斯首采工作面裂隙带钻场及煤层钻孔多位联合抽采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日富;梁运培;欧聪;牟景珊;;采空区瓦斯地面抽采钻井稳定性因素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8年03期
2 李海贵;;递进式瓦斯抽采技术的研究及应用[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9年06期
3 程远平,俞启香,袁亮;上覆远程卸压岩体移动特性与瓦斯抽采技术[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袁亮;;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气共采理论与实践[J];中国工程科学;2009年05期
5 杜春志;茅献彪;王美芬;;我国煤层气抽采方法及在晋城矿区的应用[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6 程远平;俞启香;;中国煤矿区域性瓦斯治理技术的发展[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7 程远平;付建华;俞启香;;中国煤矿瓦斯抽采技术的发展[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8 焦思红,秦勇,屈永华;一种新的煤层气产出动态预测模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年02期
9 张培河;张群;王宝玉;李国富;田永东;;煤层气可采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潘庄井田为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6年01期
10 张遂安;;煤层气资源特点与开发模式[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7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长明;地面钻孔抽采条件下半封闭采空区瓦斯运移及分布规律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继东,盛江庆,刘文旗,任源锋;煤层气井生产特征及影响因素[J];天然气工业;2004年12期
2 田永东;煤层气井生产曲线的拟合和产量预测[J];中国煤层气;2004年02期
3 邓红琳;;煤层气井取心工具的改进及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5期
4 康永尚;赵群;王红岩;刘洪林;杨慎;;煤层气井开发效率及排采制度的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7年07期
5 莫日和;;煤层气井造穴技术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煤层气;2007年03期
6 张俊虎;刘君;;煤层气井网布置优化设计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10期
7 ;我国首口煤层气井二氧化碳压裂成功[J];石油钻探技术;2008年02期
8 康永尚;邓泽;刘洪林;;我国煤层气井排采工作制度探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年03期
9 才博;马方明;蒋廷学;;林19x井低温浅层煤层气井压裂技术研究[J];中国煤层气;2008年02期
10 尹中山;胡勋茂;;四川煤层气井施工的问题与对策[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清;赤凤启;;煤层气井施工技术浅析[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9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上册)[C];2009年
2 姜光杰;;低渗极难抽煤层煤层气井上下联合抽采关键技术研发与实践[A];煤矿瓦斯抽采与利用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雷华友;傅在林;;煤层气井空气动力造穴应用实践[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兴隆;刘明宇;宋一男;;煤层气井固井工艺新技术[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石惠宁;王胜利;梅永贵;周帅;杨波;;樊庄煤层气井专用电潜泵排采系统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吕玉民;汤达祯;许浩;陶树;张彪;赵兴龙;;樊庄区块及其周边煤层气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唐书恒;朱卫平;李忠城;吕建伟;陈江;郭东鑫;;柳林区块煤层气井产出水特征及动态变化规律[A];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胡向志;齐智虎;陈萍;;定向工艺钻进在煤层气井处理事故中的应用[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任源峰;罗毅;;煤层气井液面测试仪的研制与应用[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韩路;田洪现;;煤层气井无线监测网络技术研究[A];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第20届全国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学术会议暨第2届中国煤矿信息化与自动化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袁华;河南煤田局十年成煤层气井4000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2 韩学忠;中原油田获40口煤层气井压裂作业权[N];中国矿业报;2005年
3 王伟灿;河南省第一口煤层气井顺利竣工[N];中煤地质报;2007年
4 特约记者 董少华;新疆第一口煤层气井诞生[N];阿克苏日报;2008年
5 康宁 记者 徐勤勇;古叙矿区大村煤层气井出气[N];泸州日报;2010年
6 记者 赵振杰 通讯员 王伟灿;河南钻井队在晋钻出300口煤层气井[N];河南日报;2010年
7 通讯员 张凤英 苏丹丹;渤钻井下与瑞弗莱克合作煤层气井压裂[N];中国石油报;2011年
8 通讯员 邹丽娜;4个月压裂99口煤层气井[N];大庆日报;2012年
9 王伟灿 曹伟海;打出日产2.8万立方米煤层气井[N];中国矿业报;2014年
10 吴敏;河南首个煤层气井点火投产[N];经理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田永东;沁水盆地南部煤储层参数及其对煤层气井产能的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2 张芬娜;煤层气井产气通道破坏机理与修复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3 刘新福;煤层气井有杆排采井筒煤粉运移规律和防煤粉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大浩;煤层气井数值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2 庞涛;焦坪矿区煤层气井排采工艺技术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4年
3 胥昊;煤层气井产量影响因素及提高产量措施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4 王昕馨;煤层气井固井超低密度水泥浆体系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5 张龙飞;柿庄北GSN-001煤层气井钻井工艺分析及优化[D];吉林大学;2007年
6 程乔;沁南煤层气井排采储层伤害的耦合机理[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7 徐春成;煤层气井排采设备选型与优化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8 李芳;煤层气井电潜泵排采技术研究与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刘登峰;煤层气井压裂施工资料反演岩石力学参数及压后产能预测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10 晏海武;煤层气井管内环空中煤粉排出条件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007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000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