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安全工程论文 >

不同层理方向对原煤变形及渗流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6-16 19:25

  本文选题:不同层理方向 + 有效应力 ; 参考:《煤炭学报》2015年04期


【摘要】:利用自行研制的含瓦斯煤热流固耦合伺服渗流试验装置,以平行和垂直层理2种不同的原煤试样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同有效应力、瓦斯压力条件下,不同轴压、围压组合;相同瓦斯压力、静水压力条件下,不同有效应力的渗流试验,探究其变形及渗透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平行层理试样沿z方向的裂隙度φz大于垂直层理试样,垂直层理试样的总裂隙度φ大于平行层理试样;煤体中平行层理方向的裂隙度大于垂直层理方向;在静水压力下,平行层理试样渗透率大于垂直层理试样,煤体平行层理方向渗透性高于垂直层理方向;基于平板流体理论,得出了渗透率与径向应变呈二次函数关系,在煤体中平行层理方向的初始裂隙度系数β是垂直层理方向的1.5~2.0倍;当考虑渗流通道为贯通裂隙时,平行层理方向的初始裂隙度φ0与初始裂隙开度平方d20的乘积是垂直层理方向的1.5~2.0倍。
[Abstract]:By using the self-developed gas-bearing coal heat-fluid-solid coupling servo percolation test device, taking two different raw coal samples of parallel and vertical stratific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same effective stress, gas pressure, different axial pressure and confining pressure combination are carried out. Under the same gas pressure and hydrostatic pressure, the seepage test of different effective stress is carried out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of its deformation and perme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acture degree 蠁 z of parallel stratification specimen along z direction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vertical stratification specimen, the total fracture degree 蠁 of vertical bedding specimen is larger than that of parallel bedding sample, the fracture degree of parallel bedding direction in coal body is larger than that of vertical bedding direction. Under hydrostatic pressure, the permeability of parallel bedding sample is larger than that of vertical bedding sample, the permeability of coal body in parallel bedding direc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in vertical bedding direction, an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te flui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meability and radial strain is obtained. The initial fracture coefficient 尾 of parallel bedding direction in coal body is 1.5 or 2.0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vertical bedding direction, and when the seepage passage is considered to be through fracture, The product of the initial fracture degree 蠁 0 and the initial fracture opening square d 20 in parallel direction is 1.5 or 2.0 times of that in the vertical bedding direction.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重庆大学复杂煤气层瓦斯抽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11CB2012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34003,51374256)
【分类号】:TD7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孙培德,凌志仪;三轴应力作用下煤渗透率变化规律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2 彭守建;许江;陶云奇;程明俊;;煤样渗透率对有效应力敏感性实验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蒋长宝;尹光志;黄启翔;司焕儒;;含瓦斯煤岩卸围压变形特征及瓦斯渗流试验[J];煤炭学报;2011年05期

4 蒋长宝;黄滚;黄启翔;;含瓦斯煤多级式卸围压变形破坏及渗透率演化规律实验[J];煤炭学报;2011年12期

5 谢和平;高峰;周宏伟;程红梅;周福宝;;煤与瓦斯共采中煤层增透率理论与模型研究[J];煤炭学报;2013年07期

6 魏建平;李波;王凯;王登科;;受载含瓦斯煤渗透性影响因素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光志;李晓泉;蒋长宝;李高帅;蔡波;;石门揭煤过程中煤与瓦斯延期突出模拟实验[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2 彭守建;许江;陶云奇;程明俊;;煤样渗透率对有效应力敏感性实验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赵洪宝;尹光志;;煤样初始内部结构对瓦斯流动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4 姜永东;阳兴洋;熊令;郑权;;多场耦合作用下煤层气的渗流特性与数值模拟[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张先敏;冯其红;陈东;黄勇;;阜新盆地煤层气渗流规律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曹树刚;白燕杰;李勇;郭平;刘延保;;具突出危险原煤瓦斯渗流特性试验[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7 李晓泉;尹光志;;含瓦斯煤的有效体积应力与渗透率关系[J];重庆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8 李晓泉;尹光志;蒋长宝;蔡波;;阶段性循环载荷对突出煤样渗透特性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9 彭守建;许江;尹光志;蒋长宝;杨红伟;;基质收缩效应对含瓦斯煤渗流影响的实验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10 李松;康毅力;李大奇;游利军;闫丰明;;考虑孔洞沟通性的碳酸盐岩储层应力敏感性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申建;秦勇;傅雪海;韦重韬;王宝文;杨松;赵丽娟;;沁水盆地不同煤阶煤相渗规律实验和模型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聂百胜;何学秋;李祥春;张翔;;真三轴应力作用下煤体瓦斯渗流规律实验研究[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秦子晗;;综放工作面瓦斯涌出与采动应力关系研究[A];综采放顶煤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综放开采30周年科技论文集[C];2012年

4 李辛子;左胜杰;任飞;;黔中隆起煤岩渗透率与有效应力关系实验研究[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松航;煤储层气体运移特征和CO_2-ECBM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马春德;深部复合型破坏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王磊;应力场和瓦斯场采动耦合效应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建楼;声波作用下煤体瓦斯解吸与放散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振;煤岩瓦斯动力灾害新的分类及诱发转化条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周军平;CH_4、CO_2、N_2及其多元气体在煤层中的吸附-运移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黄启翔;卸围压条件下含瓦斯煤岩力学特性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冯增朝;低渗透煤层瓦斯抽放理论与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9 易俊;声震法提高煤层气抽采率的机理及技术原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王登科;含瓦斯煤岩本构模型与失稳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冕;新安煤矿沿空掘巷防突效果考察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书金;预抽条件下软、硬煤残余瓦斯含量差异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瑞珍;淮南煤田谢一矿11煤瓦斯渗透特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传明;倾斜长壁工作面围岩力学特征及对煤层渗透影响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5 马海峰;高瓦斯煤层采动应力对采场瓦斯压力的影响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年

6 蔡波;循环载荷和卸围压下突出煤的力学与渗流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张丹丹;力热耦合作用下含瓦斯煤力学特性与渗流特性的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徐佳;汝箕沟煤田火区多孔介质渗流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9 阳兴洋;声震法促进煤层气解吸扩散流动的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赵长波;基于Fluent的采空区流场与瓦斯分布规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光志;李晓泉;蒋长宝;李高帅;蔡波;;石门揭煤过程中煤与瓦斯延期突出模拟实验[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2 刘建军,刘先贵;有效压力对低渗透多孔介质孔隙度、渗透率的影响[J];地质力学学报;2001年01期

3 杨新乐;张永利;;气固耦合作用下温度对煤瓦斯渗透率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08年04期

4 程瑞端,陈海焱,鲜学福,王国超;温度对煤样渗透系数影响的实验研究[J];煤炭工程师;1998年01期

5 孙培德,鲜学福,钱耀敏;煤体有效应力规律的实验研究[J];矿业安全与环保;1999年02期

6 许江,鲜学福,杜云贵,张广洋;含瓦斯煤的力学特性的实验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5期

7 孙培德,凌志仪;三轴应力作用下煤渗透率变化规律实验[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8 张广洋,胡耀华,姜德义;煤的瓦斯渗透性影响因素的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9 何伟钢,唐书恒,谢晓东;地应力对煤层渗透性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李志强;鲜学福;;煤体渗透率随温度和应力变化的实验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本文编号:2027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027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1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